周成平
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當老師?或者說,新時期教師角色該怎么定位,這似乎是一個不存在什么疑問的話題。許多師范院校培養(yǎng)了大批的新教師,還有不少非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的人員(包括大學生和研究生)在取得教師任職資格后也進入到中小學教師隊伍當中來,現(xiàn)在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中年輕教師已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他們的角色定位及未來專業(yè)發(fā)展的狀況如何,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水準。
其實,今天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當老師?這不僅是新教師應該關注與思考的問題,即使是對有了一定教齡且成為教學骨干的中青年老師或者幾乎做了一輩子教育教學工作的老教師來說,也都是一個值得探究和深思的問題。因為起始于2001年秋季同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八次課程改革已經(jīng)對今天處在新時期的教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的教師應按照課改的要求調整、轉換自己的角色定位勢在必行。
本次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六項目標要求,均事關教師角色的定位與內涵、調整與轉換。一是在課程功能上,要改變那種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最終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二是在課程結構上,要改變過去那種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xiàn)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高度重視綜合課程。三是在課程內容上,要改變課程內容實際上存在的“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四是在課程學習上,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五是在課程評價上,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六是在課程管理上,要改變過去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根據(jù)第八次課程改革提出的上述目標要求,今天的教師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在自身角色的調整與轉換方面盡快適應時代的召喚,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加快教師角色調整的進程,使自己能與今天這個偉大的時代同呼吸、共命運、齊發(fā)展。在這里,我們應當認真而客觀地審視過去年代里形成的諸多對教師角色定位與評價方面的一些流行的說法,諸如“蠟燭論”“工程師論”“園丁論”和“桶水論”等等,這些說法形象而可感,闡明了教師的某些特點與真諦,我們應在充分尊重其歷史貢獻的前提下本著面向未來的精神對其做出深刻的反思,進而實現(xiàn)新的發(fā)展。同時,今天的教師應該深刻感受和領悟新課程改革對我們殷切的期待和寄予的厚望,充分認識今天的教師角色豐富而生動的內涵,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做一名教與學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組織者、管理者和幫助者;做一名教育教學的反思者、研究者和發(fā)現(xiàn)者;等等。一句話,做今天這個偉大時代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積極的實踐者、大膽的探索者和勇敢的創(chuàng)造者,做一名新時期勇于面向未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型教師。
我以為,今天,我們應該這樣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