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忠
【摘要】《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2013年修訂)》中提出,要結合時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現狀,改變過分依靠課本中的知識,重視教材內容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關注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本研究探索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并采用教學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利用SPSS19.0軟件,研究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方式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
【關鍵詞】 微視頻;小學信息技術;應用研究
《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2版)中對中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的要求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識,學到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了解它對現實生活和科學技術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到信息倫理、信息道德,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1]。筆者從事小學教學工作20余年,絕大多數教師一直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法做到差異化教學,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溝通。而微視頻以其簡明扼要和具有針對性的特點,符合現階段不同學習者的需求,生動有趣的畫面將各個知識點連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去探索的好奇心,可有效改善傳統(tǒng)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的弊端,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加強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成績[2]。
本研究以江蘇省宜興市紅塔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所用教材為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編著的《小學信息技術》,基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基礎性、工具性、趣味性、實踐性和整合性的特點,有必要驗證實施微視頻教學后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其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興趣和態(tài)度、自主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及其實施微視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其教學方式對教師、對學生的好處,為進一步實施微視頻教學提供實踐經驗,也為今后將微視頻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其他各門學科提供參考。
本研究以微視頻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為中心,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相關文獻,可以看出:微視頻在教學中的應用,從其研究對象來看,大部分為初高中學生和大學生,針對小學生的研究甚少[3];從其研究科目來看,主要集中在英語和信息技術方面,都是語言、視聽和操作性的科目;從研究結果來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有所提高[4]。上述研究結果為在此領域內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指導方向。
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
1. 實施微視頻教學模式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實施微視頻教學模式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3. 實施微視頻教學模式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5]。
1. 研究前期準備
本研究選擇教材第12課《舞臺任我秀》作為教學內容制作微視頻,實驗對象為五年級一班和五年級二班,其中,五年級一班為實驗班,五年級二班為對照班,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模式教學,學生實踐操作練習完成教學內容。五年級一班采用微視頻教學法(上課時長與對照班一致),教師將微視頻在開始上課的前幾分鐘內發(fā)送至學生端觀看學習,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在課堂上就學生提出的問題或還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討論解決,或者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和相互幫助來解決,所有問題解決完成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練習。
課程結束后,每個班級的每個學生按教學任務要求完成一個作品,學生通過校園FTP共享文件夾提交,以評價量規(guī)為準,實行班級投票制,包括教師點評和學生互評,取成績1=學生互評+教師點評(滿分以100分計算,教師點評和學生互評各占50%)為最后總成績的50%;成績2(滿分以100分計算)為一張知識點能力試卷來檢驗兩個班的學習效果,此成績也占最后總成績的50%,所以最終總成績=成績1*50%+成績2*50%[6]。
2. 研究數據分析
(1)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分析
為了有效地研究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筆者在研究開始前,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成績做了前測分析:
筆者通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上學期期中成績進行統(tǒng)計,用SPSS19.0對相關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后得到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2中p=0.026<0.05,說明在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成績差異顯著,即在實施微視頻教學試驗后,實驗班成績比對照班成績有顯著性的提高。
(2)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分析
為了研究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筆者通過發(fā)放問卷的形式對兩個班級分別進行了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的調查。此問卷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小學生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共設計有16道題,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法,每題分別設置五個選項, A為完全符合,B為基本符合,C為不確定,D為不太符合,E為完全不符合,分別賦予5, 4,3, 2,1的分值,分數越高的學生說明其學習興趣越大、學習態(tài)度越好。為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實驗后測問卷與實驗前測問卷采用同一套。
筆者在教學前后分別對兩個班級發(fā)放了興趣問卷,共發(fā)出166份,收回166份,將收回的數據用SPSS19.0進行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5中p=0.016<0.05,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后在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即基于微視頻的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態(tài)度。
(3)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的分析
為了更好地研究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影響,筆者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結合小學生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兩個班級分別分發(fā)“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評問卷”,共有45道題,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法,每題設置5個選項,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標,A為一直,B為常常,C為有時,D為偶爾,E為從來不,分別賦予5,4,3,2,1的分值。問卷的設計涵蓋三個因素,一是元認知能力,其包含了學生的主動參與、自我察覺、自我反省、自我調節(jié)、自我評價等五個內容,對應的題目是 1,3,4,5,7, 9,10, 11, 12, 14, 15, 16, 18, 19,21, 22, 24,25,28,33,34;二是自我規(guī)劃能力,其包括自我測驗、自我規(guī)劃、自主完善、自我監(jiān)控等內容,對應的題目是2, 13,17,20, 23, 26, 27, 29,31,32,35,37, 38,40,42, 44,45;三是自我歸因能力,根據自我評估的結果對學習成敗的原因進行反思,對應的題目是6,8,30, 36,39,41,43。統(tǒng)計結果的分值越高,則說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水平越高,實驗的后測問卷和前測問卷保持一致。
表6說明,在元認知能力、自我規(guī)劃能力、自我歸因能力方面無顯著性差異;總分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分)無顯著性差異。
表7顯示,實驗班在實驗前后,在元認知能力和自我規(guī)劃能力方面有顯著性的差異,而在自我歸因能力方面無顯著性的差異。說明實驗班在實驗教學前后,在維度元認知能力、自我規(guī)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總分)3方面有顯著性提升,而在自我歸因能力方面無顯著性提升。
表8說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元認知能力、自我規(guī)劃能力、總分(自主學習能力)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自我歸因能力方面無顯著性差異,筆者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學生通過微視頻模式課堂教學的學習對學習的效果不能進行準確歸因導致研究結果不顯著。研究表明實驗班學生比對照班學生在元認知能力、自我規(guī)劃能力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自我歸因能力方面無顯著性提升,在自主學習能力(總分)方面有顯著性的提升。
六、研究結論
此次實驗研究在借鑒了前人的研究結果基礎上,將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用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并對實驗獲得的數據用SPSS19.0進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 實施微視頻教學模式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態(tài)度明顯提升,更愿意去學習。
2. 將微視頻用于信息技術課堂,學生能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師生討論解決問題,課堂氛圍積極活躍,學生能高質量完成課后作業(yè),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3. 實施微視頻教學模式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驗班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素中的元認知能力和自我規(guī)劃能力方面比對照班有顯著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整體有所提升,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師生互動頻率增多,而且一些學生還主動讓老師推薦其他科目的微視頻資源來幫助他們學習。
本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小學教學模式的研究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需要不斷實踐,持續(xù)積累。本文僅通過一個教學實驗得出來的結論只能給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參考性的指導建議。另外,微視頻的制作和設計質量還有待提高,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和改進,以適應不同時期的各種需求。
本研究中,自主學習能力因素中的自我歸因能力維度沒有得到顯著性差異,其原因可能是樣本數量過少,實驗周期過短,因此得到的數據未表現出差異性,所以還有待進一步探討研究。
實驗的研究對象偏少,僅通過一個實驗班和一個對照班,并且現在班級都屬于小班教學,人數偏少,所以得出的實驗結論尚不夠全面。
微視頻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學生的反響很大,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不但得到了學科內教師的認可,也引起了其他學科教師的關注[7]。在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素中,自我歸因能力維度沒有表現出顯著性的提高,因此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用更長的研究時間、更大的研究群體、更廣的研究對象來驗證分析。未來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其他教育學科領域或初高中教學課程中,是否會得出同樣的教學成果有待進一步探索,也需要我們不斷f 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Z].2012.
[2]張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行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
[3]郭楊楊.微視頻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黎標.基于微課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2014.
[5]郭曉燕.微視頻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6]陳宗讓,李驥平,李曉銘.教學視頻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07):95-97.
[7]黃捷英.探究微視頻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