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2018-03-28 17:56:30解夢娜
      學理論·下 2017年10期
      關(guān)鍵詞:老子傳統(tǒng)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解夢娜

      摘 要:在當前物質(zhì)飛速發(fā)展,人們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落地生根回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梳理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回歸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必然要求。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可以分為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和目的三個方面。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為道法自然、無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政治觀、人生觀和修身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為培養(yǎng)圣人。

      關(guān)鍵詞:老子;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文化

      中圖分類號:B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0-0092-0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質(zhì)的飛躍,但社會的發(fā)展也使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了疏離。當前,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使我們有必要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進行梳理和總結(jié)。縱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老子的許多思想都能為現(xiàn)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上的幫助,也希望能夠通過簡述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新時期新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指導和借鑒意義。

      一、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一)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觀點。在老子看來,萬事萬物是由道演化而來,《道德經(jīng)》第一章中講,“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崩献影堰@個東西叫作“無”,是因為它在天地沒有出現(xiàn)之前就存在,所以它是無,這里的無是無以名狀、無以說明的意思。然而萬事萬物都由它演化而來,所以這樣一個存在也可以把它叫作有,所以“有名,萬物之母也”。這里的“有”和“無”,用老子的話講是同出而異名,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說法。在老子看來,演化的一個時機,最先的一個存在,就是“道”。老子認為道化育天地萬物,存在于天地萬物之中。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中有一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說凡是運行都有它的法則存在,人的行為依照地球之法、地球依照宇宙之法、宇宙依照道之法運行,而道則依據(jù)自然之法,順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這里的自就是自己,然就是樣態(tài),自然可以理解為使自己實現(xiàn)自己的一種狀態(tài)。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使自己成為自己這個樣態(tài),而不是因為其他任何一個事物使自己成為另外一種樣態(tài),也就是“道法自然”。

      (二)無為

      “無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也是道之根本。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保ǖ谌哒拢┌蠢献拥恼f法,道不為自身,無意識、無目的的演化萬物反而實現(xiàn)了自身,也就是實現(xiàn)了“自然”。無為被認為是“自然”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即對人對事對物的一種態(tài)度。“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而是老子所說的“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也就是要我們幫助萬物按照自己的趨勢去發(fā)展,不破壞自然規(guī)律。隨后我們的所作所為因為遵循了自然之性而內(nèi)化于萬事萬物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不露痕跡的“無為”行為。

      老子講道,“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保ǖ诹拢┚汀盀闊o為”這三個字而言,不是無為、沒有作為,而是以其無為成其所為??偠灾?,老子的“無為”觀是貫穿于他的整個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

      二、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

      (一)政治觀

      1.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是道家政治思想的核心。道家提出的“無為而治”,可以理解為因任自然,不恣意妄為。老子認為有所為應(yīng)遵循“道”,遵循自然規(guī)則。老子要求統(tǒng)治者因任自然,也就是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遵循自然原則,使人們充分自由的活動,以實現(xiàn)人們的自我育化、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由此讓人民生活平安富足,社會和諧安穩(wěn)的發(fā)展。老子認為,超出自然的“有為”行為,必然會導致統(tǒng)治者對欲望、權(quán)力的無限追求,與此同時,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與自由安寧就會受到壓榨與影響。無為而治對統(tǒng)治者們提出了高要求。老子要求他們“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十章),要他們以百姓之心為心而治天下。

      老子認為,“禮”這種“有為”的行為已經(jīng)演變?yōu)榉蔽目d節(jié),這種形式般的行為不僅禁錮了人們的自由發(fā)展,還成了統(tǒng)治階級壓制人民的工具。同時,老子認為“禮”容易使人們表里不一,內(nèi)心不悅卻逢場作戲,由此容易敗壞社會風氣,疏離人心。因此老子的為政之道主要是“無為而治”。

      2.小國寡民。老子的理想社會被他描繪為:“小國寡民”。老子提出的“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是他在自己的時代中所追求的一個桃花源式的國家,其中人民質(zhì)樸,守信,有著優(yōu)良的品質(zhì),同時生活得很好。文中提到“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道德經(jīng)·八十章),也就是說有船只車輛,但我們不必每次坐它;有武器裝備,但我們沒有使用之地。這并不是說讓社會倒退,而可以理解為,在我們擁有之后而不去濫用,也就是“能之而不為”。

      就如現(xiàn)在的社會,人們原來沒有條件買車,現(xiàn)在有條件了,人人都想買一輛車,而買了車的人一步路都不想走。從這就可以看出人們很難放棄自己已經(jīng)能夠擁有的東西及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因此“小國寡民”與其說是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倒不如說是一種思想,即讓人們在物質(zhì)生活得到滿足的條件下,不要被外在東西所迷惑,要適當放棄和拋棄,要去尋找內(nèi)心的充足。這也正像“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小國寡民”思想看似好像是回到“遠古社會”,其實是向更高層次的發(fā)展,人們不再是無知的,而是知其所知,求其所求。

      (二)人生觀

      1.居卑不爭、以柔克剛的競爭之道。老子認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保ǖ诎耸徽拢┳匀坏囊?guī)律讓萬事萬物都能得以生長長存,圣人的行為準則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不與別人爭奪。這里并不是消極處事,而是在盡其所能之后,不為結(jié)果而相爭,也可以說是不去爭功名,奪利益。就像水一樣,“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第八章),水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天下萬物相爭,有功于萬物而又甘心處于低下之地,所以最接近大道。同時水又是天下最柔弱的也最能攻堅克強的事物,因此,老子認為我們應(yīng)該像水一樣居卑不爭,以柔克剛。

      2.適可而止、知足常樂的生存之道。老子提到“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知止”是老子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老子認為去禍、免咎的重要方法。老子認為不知足、貪得無厭是禍患之源,他提倡人們珍惜現(xiàn)有的一切,不要過分追名逐利。《道德經(jīng)》言:“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四章)老子認為,過分執(zhí)著則會傷身耗神,由此必會帶來憂患與不幸,只有知道適可而止才能平安長久,因此老子認為,人的生存之道就在于適可而止,知足常樂。

      (三)修身觀

      老子非常注重養(yǎng)生。老子的養(yǎng)生之道一是清靜;二是順其自然;三是見素抱樸。首先,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中指出“致虛極,守靜篤?!保ǖ谑拢┰诶献涌磥?,萬事萬物產(chǎn)生于“道”,最終也會回歸于“道”,而道本身就是堅守靜寂的,因此老子認為我們需要在生活中也保持一份清靜以明心。其次,老子認為要做到順應(yīng)自然就應(yīng)該向嬰兒學習,這并不是要我們變得幼稚無知,而是要我們用嬰兒的心態(tài)與眼光去看世界,永葆一顆赤子之心。最后,老子提出,“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第十九章)他認為人們應(yīng)該保持一個質(zhì)樸的心,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不要過多地去思慮,還要減少對各種欲望的過分追求,只有這樣才能身心健康。

      三、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圣人。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做事都是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的,對待天下,都是持“無為”態(tài)度的,順應(yīng)自然的“為”,也可以稱“為無為”。治國理政需要各類人才,既需要超越群雄的圣人,也需要具體實施的能人、強人。所以老子所追求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具有“無為”品質(zhì)的人。

      把這個道理推及人類社會的通常事務(wù)中,就是要我們以“無事”的態(tài)度去辦事。所謂“無事”,就是希望人們做事能夠從客觀實際出發(fā),盡己所能,當條件成熟時,事情也就順其自然地做成了。這里,老子并不主張統(tǒng)治者任憑主觀意志發(fā)號施令,強制推行什么事。

      其次,圣人處事,完全是出于道性和自然本性的,決無私人雜念包含里面?!兜赖陆?jīng)》第二章中說道“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二章)這點說明,圣人做事是在體會天地之道之后自然行之,不是為了有所圖,是沒有私己目的的。因為一旦有了私己目的,那么他所做的事便會動機不純,處事過程中就會內(nèi)含妄念,于此便是無德。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存在這樣的一類人,他們?yōu)閯e人做了一點點事情便會念念不忘,以圖回報。這與老子所說的大道大德是相違背的,便更談不上什么圣人之德。在老子眼中,唯有身體力行,做事不居功的人才是圣人應(yīng)有的處事之道,這種素樸的奉獻之道,才是圣人的真正內(nèi)涵。

      最后,圣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對待人和事物沒有偏見,一視同仁,都以“善心”對待,是“常善”的?!笆ト顺I凭热?,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保ǖ诙哒拢吧普呶嵘浦簧普呶嵋嗌浦律埔?。”(第四十九章)圣人有誠實的品德,“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保ǖ谄呤徽拢┦ト四軕┣械靥綄ぁ安恢钡脑蚺c根由,在不了解一件事情之前,也不輕易斷言。在求知的過程中,能做到心智上的真誠。誠實地檢視自己,以求自我改進。

      四、總結(jié)

      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圣人,而圣人的人格品德都是基于“道”和“無為”之上的,因此“道”和“無為”可以說是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由其衍生出的政治觀、人生觀、修身觀都是值得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借鑒的,我們只有更好融合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才能夠更好地發(fā)展文化軟實力,提升國民道德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李斌,李玲玲.論老子的“無為”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今日論壇,2015(1):145-148.

      [2]張衛(wèi)良,顏峰.論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J].大學教育科學,2013(137):119-121.

      [3]高潔.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0:7-13.

      [4]唐輝.老子道德觀及其自然精神[J].文化,2005(11).

      [5]陳鼓應(yīng).老子注釋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1981.

      [6]周.論《老子》中的圣人[J].道教論壇,2004(2):14-17.

      猜你喜歡
      老子傳統(tǒng)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guān)概念辨析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gòu)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庆安县| 涿州市| 朔州市| 阿尔山市| 武穴市| 孝义市| 临汾市| 微博| 马山县| 长白| 承德市| 龙泉市| 光泽县| 揭西县| 东城区| 高清| 建始县| 桃园市| 紫阳县| 绍兴市| 黎川县| 绥阳县| 修水县| 交城县| 天峻县| 柳河县| 沈丘县| 吴堡县| 冷水江市| 资兴市| 北碚区| 黔东| 崇礼县| 唐海县| 镇巴县| 岫岩| 湄潭县| 宜都市| 宾阳县| 南投市|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