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雪
(渤海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遼寧 錦州 121013)
漢字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在表音與表義的相互矛盾運動中最終形成了以形聲系統(tǒng)為主體的漢字構(gòu)形系統(tǒng)[1]。形聲字在漢字系統(tǒng)中數(shù)量多,其聲符除了有示音功能外還具有示源功能,即聲符顯示形聲字所記錄的詞的源義素的作用[2]。
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受到中國古代“右文說”的影響而受到人們關(guān)注,即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3]。后來,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rèn)為“形聲字義旁多與字義相近”,進而提出了形聲字“凡從某聲多有某義”的說法[4]。近代學(xué)者對形聲字的示源功能作了進一步的研究,特別是黃侃、沈兼士、楊樹達(dá)、王力等諸位先生的研究更是對漢語詞源研究作出了貢獻。沈兼士先生作《右文說在訓(xùn)詁學(xué)上之沿革及其推闡》[5],考證了24個聲符,200多個形聲字。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20世紀(jì)90年代,王寧、李國英先生提出了“聲符示源功能”理論,李國英先生作《小篆形聲字研究》,對小篆形聲字的聲符系統(tǒng)進行了細(xì)致的描寫,并指出“聲符的示源作用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聲符具有的一種重要功能?!睆睦碚摲治龅綄嵺`佐證均已證明形聲字“凡從某聲,多訓(xùn)某義”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6]。本文主要以從“尞”得聲的漢字為主要研究對象,逐一考釋其字義及使用情況,分析各字之間具有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深對形聲字示源功能的認(rèn)識。
“尞”是一個比較能產(chǎn)的聲符,第二版《漢語大字典》中共收以“尞”為直接構(gòu)件的漢字共59個,分別為:遼、鷯、膫、橑、療、憭、僚、撩、轑、竂、簝、潦、嘹、嶛、嶚、寮、嫽、璙、、獠、暸、燎、爒、、瞭、蟟、、、、、繚、繚、、、镽、、、蹽、鐐、鐐、飉、、鷯。具體考釋如下。
“尞”,本義以柴祭天;另體現(xiàn)火焰上騰之狀,描繪火勢壯大。由上可知,“尞”字字義的核義素:一為聲符的本義:燒柴祭天、祭祀;二為大。以下就以這兩個核義為線索,探求聲旁“尞”與從“尞”得聲字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
這一部分包括了3個從“尞”得聲的形聲字。
“尞”,本義是柴祭天,將木柴架著燃燒,因此從“尞”得聲字具有放火、火燒之義。
燎,《集韻·簫韻》:“燎,縱火焚也?!庇钟蟹呕馃锍葜x。《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编嵭{:“柞棫之所以茂盛者,乃人熂燎,除其旁草,養(yǎng)治之使無害也?!币陨稀傲恰庇蟹呕鹬x,放火燒田,可見火旁“尞”有示義之功用。
爒,《說文·炙部》:“爒,炙也?!倍斡癫米ⅲ骸盃v,其義同炙,其音同燎。”《廣韻·筱韻》:“爒,火炙?!被鹂緸椤爸恕保x與燒柴、放火相關(guān)。
從“尞”得聲而有大義的形聲字共有26字。“尞”體現(xiàn)火焰上騰之狀,描繪火勢不斷壯大,故有大義。古者凡大皆為所求,高遠(yuǎn)、長貌、范圍廣者,為人之所求,皆與大義相關(guān),故可從“尞”得聲。
潦,《說文·水部》:“潦,雨水大皃,從水尞聲。”《玉篇·水部》:“潦,雨水盛也?!币陨暇@雨大之貌,有“大”義,故可從“尞”得聲。
蟟,《廣雅·釋蟲》:“蟪蛄、蛉蛄,蛁蟟也?!薄蛾懯显娛鑿V要》:“蛁蟟色青,《詩云》‘鳴蜩嘒嘒者,形大而黑……?!毕i即蛁蟟,蟲的一種,其形大,故可從“尞”得聲。
嘹,《玉篇·口部》:“嘹亮。”《洪武正韻》:“鳴也,又嘹喨清澈之聲?!甭曇羟宕唷㈨懥翞猷?,故從“尞”得聲而與“大”義相關(guān)。
嶚,《玉篇·山部》:“嶚,山高。”形容山高貌,即海拔高,與大義近,故可從“尞”得聲。又嶛,《類篇·山部》:“嶚,亦書作嶛?!眲t嶚嶛二字異體。
橑,《說文·木部》:“橑,椽也,從木尞聲?!薄痘茨献印け窘?jīng)》:“橑檐榱題,雕琢刻鏤?!备哒T注:“橑,椽橑也?!贝?,古代用于支撐屋頂?shù)闹Ъ埽涮攸c是形體高大、寬闊、具有支撐之功用。故可從“尞”得聲。
暸,《集韻·簫韻》:“暸,明也。”《洪氏春秋說》:“事物先后緩急之序暸然易見,如白黑而不之見,私心蔽之也?!泵髁潦侨藗兯蟮模梢宰屓丝辞宄挛?,明亮的環(huán)境可以擴大人的視線范圍,故可從“尞”得聲。
瞭,《玉篇》:“瞭,目明也?!薄吨芏Y·春官·序官》:“眡瞭三百人?!编嵭ⅲ骸安t,目明者。”以上諸義均為目明,目明可以擴大視野范圍,使人看的更遠(yuǎn),故從“尞”得聲。
轑,《說文·車部》:“轑,蓋弓也?!编嵶⒃唬骸肮呱w橑也。”蓋弓即古代車篷骨架,用于支撐車頂?shù)闹Ъ?,其特點是高大、寬闊、具有支撐性。故因其這一特點而從“尞”得聲顯“大”義。
蹽,曲波《林海雪原》二十四:“孫達(dá)得蹽開長腿向伙房跑去?!避G,大步地跨、跑,故從“尞”得聲。
遼,《說文·辵部》:“遼,遠(yuǎn)也,從辵尞聲?!薄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俺熯|遠(yuǎn),糧食將盡,必將速歸?!币陨稀斑|”皆表遠(yuǎn)義,遠(yuǎn)是距離大,故從“尞”得聲。
镽,《玉篇·長部》:“镽,長皃。”長,距離遠(yuǎn),是長度之大,故從“尞”得聲。
簝,《說文·竹部》:“簝,宗廟盛肉竹器也。”《周禮·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與其盆簝,以待事。”簝?yōu)槭⑷馊萜?,大小似與盆同,其口大,亦與從“尞”義相關(guān)。
膫,《說文·肉部》:“膫,牛腸脂也。”《名義·月部》:“膫,肪也。脂膏也?!斌w積大、健壯之牛脂肪雄厚,故與大義相關(guān),可從“尞”得聲。
憭,《說文·心部》:“憭,慧也。”《玉篇·心部》:“憭,意精明也?!甭敾?、精明之人大腦發(fā)達(dá),思維敏捷。拓展思維,有擴大之義,故與從“尞”得聲字意義相關(guān)。
以下各例皆有美好之義,美好為人之所求,高大亦為人之所求,古以高大為美,故與從“尞”得聲字義相關(guān)。
僚,《說文·人部》:“僚,好皃?!薄对姟り愶L(fēng)·月出》:“佼人僚兮。”孔穎達(dá)疏:“謂其形貌好、言色美、身復(fù)美也?!泵篮谩⒏叽蠼詾槿酥?,古以高大為美,故與從“尞”得聲字義相關(guān)。
嫽,《集韻·女部》:“嫽,好也?!薄段倪x·傳毅〈舞賦〉》:“貌嫽妙以妖蠱兮,紅顏曄其揚華?!泵篮脼槿酥?,故可從“尞”得聲。
璙,《說文·玉部》:“璙,玉也?!惫糯袷敲篮玫南笳?,古人又以高大為美好,故“璙”與“尞”字義相關(guān)。
鐐,《洪武正韻》:“鐐,白金之美者。”陸德明釋文:“鐐,美金也。”古代金銀是財富、美好的象征,為人之所求,故可從“尞”得聲。
有些聲符可從反面立意,前面我們說到從“尞”之字有大義,但也有一部分形聲字從“尞”字義核的反面來訓(xùn)義,從“尞”得聲有小義。聲符從反面表義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從“召”得聲的字既有高義,如“卲”,又有小義,如“軺”;從“亢”得聲的字有高義,如“吭”,又有低義,如“坑”。[7]
從“尞”得聲而有小義的形聲字共有14個字。具體分析如下:
飉,《集韻·簫韻》:“飉,小風(fēng)也?!薄冻鯇W(xué)記》卷一引《風(fēng)俗通》:“微風(fēng)曰飉。”微小也,有小義,故可從“尞”得聲。
繚,《說文·糸部》:“繚,纏也。”《楚辭·九歌》:“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蓖跻葑ⅲ骸翱?,縛束也。”以上得知“繚”有纏繞、繚繞義,將某物纏繞會束縛其形,使體積變小,故可從“尞”得聲。
寮,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一:“寮,窗也?!薄段倪x·張衡〈西京賦〉》:“交綺豁以疏寮?!崩钌谱ⅲ骸板?,小窗也?!庇纱丝芍?,“寮”義為小窗。
鷯,《玉篇》:“鷯,鷦鷯,小鳥。”《經(jīng)部·詩傳通釋》卷十九:“鷦鷯,小鳥也?!币蚱潆r鳥體型小而得名,故可從“尞”得聲。又鷯,“鷯”簡化字。又 ,《字匯·隹部》:“,同鷯?!柄嵍之愺w。
撩,《玉篇·手部》:“撩,手取物又撩理也?!薄侗饼R書·陸法和傳》:“凡人取果,宜待熟時,不撩自落?!庇檬秩∥?,會使其減少,故有小義。
由于文獻資料不足,加之筆者學(xué)識有限,目前有以下5字無法考證出其聲旁“尞”與詞義之間有何聯(lián)系,暫且存疑。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尞”得聲字,其意義間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經(jīng)過考證“凡從尞聲多訓(xùn)柴祭天、大、小之義”,其中雖有個別字無法聯(lián)系,說明不是所有的形聲字都具有示源功能,但這也并不能影響整體規(guī)律的總結(jié)。經(jīng)過以上考證結(jié)果顯示“凡從某聲多訓(xùn)某”確實是一條具有普遍性的語源學(xué)規(guī)律,可以說聲符的示源作用并不是偶然的個別現(xiàn)象,而是聲符具有的一種重要功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