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一張可以隨意涂畫的白紙,也不是能夠任意灌輸?shù)娜萜?,他們是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個性鮮明的新生代。小學教師在孩子的道德品質(zhì)、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起始階段,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做好育人工作。但是要讓現(xiàn)在的學生心服口服地接受你講的道理,還真得下一番功夫、花一點巧思。
一天做完課間操后,班上的一個孩子把水壺遞到我面前:“老師,水壺打不開了。”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多數(shù)老師會接過水壺,打開,交給孩子。那天我在幫他打開水壺之前,親切地對他說:“說請,請老師幫我把水壺打開,好嗎”?孩子按照我的要求說了一遍,我?guī)退阉畨卮蜷_,孩子接過水壺笑嘻嘻地說:“謝謝老師”,“不用謝”,我說。孩子蹦蹦跳跳地跑開了。簡單的幾句對話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遇到困難時要文明有禮地向他人求救,對他人的幫助應(yīng)表示感謝,不該視為理所應(yīng)當。
還有一次,一個小女孩把一件外套脫掉,什么也沒說就遞到我手里。我知道她一定是跳熱了,讓我?guī)退靡幌?,所以我立刻抱在手上。小女孩做完操來拿衣服?!翱煺f,謝謝肖老師呀”,我說。小女孩有點不好意思,照我的話說了一遍。我連忙說:“不用謝”!后來小女孩的媽媽和我聊天的時候說,孩子懂事了,在家里也會對家長說謝謝,有時還會主動幫忙做點小事,要是家長對她表示感謝,她總會歡喜雀躍,非常開心。這就是德育,無處不在的德育。
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的存在,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入手,向孩子強調(diào)德育的重要性,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謝謝,該說時也不能吝嗇。生活點滴中時時處處都應(yīng)該有德育,可愛的孩子們不大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不知道如何去分辨“假惡丑”,他們需要有一雙充滿愛的手去攙扶,去引導他們寫出人生最初的一撇一捺。
心理學家說,孩子的性格是多元化的,個人喜好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但同時他們又是比較情緒化的,內(nèi)心十分需要真摯的情感,非常容易被真善美的東西打動。所以,在實施德育過程中,就應(yīng)當采用靈活多樣的、符合他們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方式方法。
一位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就對他的品德與社會老師非常不滿意,說老師每次上課都是照著書上念,有時聽著聽著都想睡覺了。小男孩還興奮地說,有一回老師病了,另外一位老師代課,這位老師給學生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圖片和故事,看到老師圖片上干涸的土地、缺水的孩童,大家的心里很震撼,很難過。原來這么平常的水,但是在世界上很多很多的地方都缺。事情就是這么簡單,抓住孩子心理特點,把道理寓于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就取得了滿意的德育效果。
小學生活潑好動,學生之間難免有點小摩擦,要很耐心地教孩子們說“對不起”“沒關(guān)系”,告訴孩子不小心做了壞事要道歉;對別人的真誠道歉要學會原諒,沒有大聲的呵斥,也沒有長篇大論的大道理,總是那么輕聲細語的教孩子你應(yīng)該怎樣說,怎樣做。將一點一滴滲透到孩子們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真正“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夜”,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很自然的就懂得了文明、禮儀,沒有刻意的說教,只有平時點滴的小事。
其實,學科滲透德育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每一個學科的學習內(nèi)容都有德育教育,所以每一個學科的老師都必須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也不可忽視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和家長會的契機,與家長及時聯(lián)系,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學校組織的各種校外實踐活動也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家校聯(lián)合,社會助力才能真正的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
這個真實的事情和大家分享:那年我是一個畢業(yè)班的班主任,游田是班上的班長,她個性特強,和她媽媽的關(guān)系不好,對媽媽大呼小叫,經(jīng)常和媽媽吵架,好幾天都不和媽媽講話,在家里唯我獨尊。像這樣的學生,有主見,批評不是方法,必須要讓她明理,且不能操之過急。所以我就當起了她們母女間的“調(diào)解員”。發(fā)生摩擦的時候,我就會找她和她媽媽分別了解情況,就事論事后,對游田,我會給她講許多人生故事和道理,希望她體諒媽媽的苦心,明白父母的愛,即使媽媽有錯,作為媽媽的女兒,對生養(yǎng)你的母親要注意態(tài)度;告訴她交流是和他人溝通的好辦法。對她的媽媽,我們談的最多的就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我已記不清自己當了多少次的調(diào)解員,不過每次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了,后來她媽媽對我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家游田對我態(tài)度好多了?!薄澳赣H節(jié)她送了我禮物!”“她會照顧人了!”游田在畢業(yè)前夕學校感恩老師的演講比賽中,深情地敘說我對她的教育,一聲聲肖老師我愛您,讓臺下師生熱淚盈眶。
就算是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王馨潔是一個活潑開朗,大大咧咧的小女孩,課堂上思維活躍,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總愛打斷老師和同學的發(fā)言,我提醒她很多次,也沒見有多大的改善。那天課堂上,我看她開小差了,眼睛瞅著窗外的風景一動不動,臉上帶著笑意,似乎浮想聯(lián)翩,我沒有立刻制止她,繼續(xù)我的講解。終于她的注意力回到了課堂,我把她點起來,問了一個剛剛學習的知識點,可想而知,她的回答引起旁邊幾個同學的竊笑,甚至有人笑出了聲,其他的同學紛紛舉起了手,想要進行補充回答。王馨潔的臉唰的就紅了,眼淚在眼眶里開始轉(zhuǎn)起來了。平時成績不錯,能歌善舞,在贊美聲中長大的她何時受過這種委屈?我知道現(xiàn)在我要是再批評她,孩子的自尊心肯定會受到很大的打擊,這也不是我的初衷,我走她身邊,輕聲地問她:“難受嗎?”她點點頭,吧嗒吧嗒眼淚掉下來了,我轉(zhuǎn)身對全班同學說:“學習的過程,出現(xiàn)錯誤是很正常的,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從錯誤到正確,但是你們對待同學出現(xiàn)錯誤的態(tài)度,老師不太贊同,看看王馨潔,你們該知道此時她心里有多難受!”教室里寂靜一片,我停了停,“你們肯定也出現(xiàn)過答不出問題的窘境,肯定也遇到過被人打斷發(fā)言的情形,其實當時你只是因為緊張,表達不太流暢,但是在同學的笑聲中就更緊張,錯誤更多了,是不是這樣的同學們?”很多同學紛紛點頭,欣喜地看著我,原來老師這也了解!“所以老師希望在我們班的課堂上不要再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不要出現(xiàn)哪樣的現(xiàn)象?”學生紛紛舉起了手,“王馨潔你先說,好嗎?”王馨潔此時的心情慢慢平復,她首先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嘲笑同學,更不要打斷同學的發(fā)言?!彼€說了一些自己剛才的心情,以及自己沒有認真聽講答錯題。我想要的教育就這樣達到了。課后,我經(jīng)??吹酵踯皾嵔o同桌講題目。就是這樣一個有價值的細節(jié),充滿了教師對學生的人性關(guān)懷,更體現(xiàn)德育的契機隨時會有,德育的方式靈活多樣。
曾經(jīng)看到一篇報道,說的是一位大學教授請自己的幾個學生幫忙做了點研究方面的小事,結(jié)果學生非要教授兌現(xiàn)當初的承諾——在教授的博客上給他們以表揚,教授對此很有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要表揚呢?幫自己的老師做這么一點小事不是應(yīng)該的嗎?互幫互助,助人為樂的品格不要了嗎?于是將自己的想法寫到了博客中,滿以為會有許多贊同的聲音,結(jié)果恰恰相反,多數(shù)人認為教授得到了學生的幫助,說謝謝是情理之中的,學生要求得表揚也是合情合理的,何況這還是教授事前的承諾,就更應(yīng)該了。教授看了這些跟帖,覺得這有些不可思議。
事實上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在悄悄地改變,有些傳統(tǒng)的思想已經(jīng)被時代淘汰,你難道說老師是在向?qū)W生要感謝嗎?當然不是,這是一種守信,是付出勞動后理所應(yīng)當?shù)淖鹬兀?/p>
德育就是這么實實在在的。課下,摸摸學生的頭,開開玩笑,和他們做做游戲;學生遇到煩心事慢慢開導,個別談心,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交流,耐心細致地做好學生的轉(zhuǎn)化工作。一個孩子學習成績怎么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是否從心里喜歡你、接受你。所以讓學生感受到愛和關(guān)心,這樣學生才會喜歡你,喜歡你的課堂。
我們班有個男生張子淋,學習成績中等,但是頭腦靈活,反應(yīng)很快,最大的問題就是字寫的超級亂,幾乎寫不出幾個正常歸位的字,筆畫分家,為這事老師家長沒少說他,可就是沒什么改進。用他媽媽的話說:“這孩子很懂事,家里的家務(wù)幫我分擔不少,也不調(diào)皮,就是不能談學習,尤其不能談寫字!”其實他課堂上表現(xiàn)的也很不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但是回答問題很不自信,聲音就像蚊子嗡,多少次的提醒、鼓勵也沒改變。
那天的課堂上,有個問題他回答得很有創(chuàng)意,可是聲音太小,我讓他大點聲音,再說一遍,沒變化,再來一遍,依然沒變化。這時我腦海里閃過名師黃愛華在“大問題教學”中提到的要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我腦袋里靈機一動,把他叫到講臺前面,站到全班同學的面前,問道:“同學們,張子淋帥不帥?”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大聲說:“帥!”張子淋的臉立刻就紅了,我摸著他的頭說:“本來就帥,不必臉紅,特帥的小伙子,而且你還很聰明,很會動腦筋想問題,來,大聲地說一聲我很棒!”剛開始他怎么也不肯說,低著頭,我沒有生氣,始終笑嘻嘻地慢慢地鼓勵,學生也給他一次一次的掌聲,終于他從小聲地說我很棒,到大聲地喊出了我很棒!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芒。
可是現(xiàn)實中,一些德育課,只是一種紙上談兵,或者是不切實際的泛泛而談,和學生的生活脫節(jié),即使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教育內(nèi)容,也因為教育方式的陳舊:看看書,讀讀故事,判斷幾個明顯的不能再明顯的錯誤,最后學生表表決心,說幾句口不對心的“誓詞”,一節(jié)課就結(jié)束了。但是在學生的心里卻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其道德品質(zhì)沒有得到絲毫的熏陶和感染。所以要想優(yōu)化小學德育教育,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新德育教學模式,做實實在在的德育,堅持從小事做起,將良好的行為品質(zhì)慢慢地滲透進學生的心靈。
現(xiàn)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多了,跟隨父母打工謀生的“流動花朵”也多,學生的父母沒有時間和精力陪伴、教育孩子。這些孩子不同程度的存在自信心不足、社交退縮等問題。還有的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只關(guān)心孩子的成績,用物資來激勵學生,而對孩子的精神成長卻極少關(guān)心。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難以得到心靈上的慰藉,所以要建立這些孩子的心理檔案,用教師的真誠和溫暖,感化他們。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形式不一定隆重,但一定要潤物細無聲,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