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接受的關于生命認知、生命情感、生命體驗的實踐活動,它致力于彰顯全體受教育者對生命的珍愛之心與敬畏之情,由此促使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感悟生命的珍貴與美好。作為中小學教學的重要形式,課堂教學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課堂教學實施生命教育主要有以下四種有效方式。
與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式相比,影片觀賞處處流露著童真與活力,充滿了神奇有趣的童話角色和歡快的歌舞場面,因而對中小學生更加具有吸引力。在此意義上,影片觀賞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和現(xiàn)實教育性于一體,對廣大中小學生精神生命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生命教育是匯聚受教育者生命關懷的教育,它關涉著受教育者對生命本體的無限熱愛,在此意義上,通過觀賞影片的教學方式能夠直觀地將生命的本體意蘊呈示于受教育者的靈魂之中,由此刺激受教育者形成敬畏生命的意識與能力。在觀賞具有生命教育意義的影片之后,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寫下自己觀影后的感受,唯有如此,才更為有效地彰顯觀賞式教學的教育意蘊。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觀看資料圖片、經(jīng)典作品,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向?qū)W生展示自然生命的偉大;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影視視聽、網(wǎng)絡視頻收集各種生命故事、案例,以豐富學生的生命經(jīng)驗,以此沖擊學生對生命的傳統(tǒng)認識,繼而激活學生的生命情感。在此意義上,觀賞式的生命教育能夠更為高效地幫助學生認識了豐富的生命現(xiàn)象,由此不斷豐富學生的生命經(jīng)驗,繼而使的學生在懂得珍惜生命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正確的生命觀。
通過自由地敘說彼此之間的故事,能夠讓人在不經(jīng)意間敞露心扉,由此達到療愈心靈的目的。透過敘事,人們在生活中有了了然于心的頓悟。在此意義上,敘事改變了人存在的感覺,當人們覺得自己的生命若有若無時,當人們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時,當我們的生活想象遭到挫折時,敘事讓人重新找到自己的生命感覺,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的空間,甚至重拾被生活中的無常抹去的自我。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故事亦是如此。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敘事性的存在,教師與學生正是借助于他者故事的闡釋、分析與重構來進行教學交往的,由此不斷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并且,以故事敘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與感染力,由此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作為中小學教育內(nèi)容的重要構成,生命教育亦然需要通過自由敘事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生命本身是一種兼具現(xiàn)實性與抽象性的價值存在,這就要求生命教育的對象不僅在認知上能夠?qū)λ呱3志次分?,同時在情感層面也能夠?qū)ⅰ巴馕摇鄙暈橐环N親在性的本體,并且對他者的生命能夠產(chǎn)生“共通感”。自由敘事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滿足生命教育的這一特征,因為在聽取他者生命故事的過程中,受教育者能夠從個體的獨特命運的例外情形去探問生命感覺的意義,繼而在同情他者生命的感覺中摸索自己生命的應然。在此意義上,自由敘事性教學能夠有效切近生命教育的“同情”本質(zhì),讓受教育者在于他者生命面對面的“共處”中升華自己對生命的敬畏情感。例如,在生命教育系列活動課中,大多數(shù)是通過繪本故事對學生進行死亡教育的。為此,教師需要精選一系列故事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生命的成長與死亡。
游戲參與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在自然環(huán)境中組織學生參與與生命保護有關的一系列游戲,以此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充滿樂趣的教育環(huán)境中感悟與體驗生命的美好。這一教育實踐效果與生命教育的要求具有內(nèi)在的契合性,因為生命教育的核心意蘊在于彰顯學生關懷生命的主體意識,呈示學生敬畏生命的倫理情感,這兩者只有經(jīng)由游戲參與課程,才能得到有效的培育。亦即是說,生命教育需要通過游戲參與的方式來實施,因為在游戲參與的過程中,受教育者能夠親近他者、親近自然,在親近中能夠超越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固有局限進行更為豐富化的交往。在此意義上,游戲參與教學方式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也是決定生命教育實踐效果的關鍵途徑之一。
那么,在具體的游戲參與課程中,教師又該選擇怎樣的活動形式,由此能夠更加有利于生命教育課程的高效開展呢?我們認為,生命教育的游戲化教學方式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游戲化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受教育者在游戲化的交往實踐中不斷增強自身對生命的認知,體驗生命的發(fā)育與生長,由此不斷形成關愛生命的意識與情感。為此,教師可以經(jīng)常組織學生去動物園和植物園去觀光,讓學生在于動植物的親密接觸中形成關愛生命的意識與能力,切實體驗生命價值的平等性,由此在內(nèi)心深處保護生命的認知與情感。
角色扮演教學方式的核心教育意蘊在于通過讓受教育者設身處地的扮演特定的角色,讓其在扮演特定角色的過程中不斷體驗更為豐富化的自我,由此建構起新的知識內(nèi)容與生活技能。故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角色扮演教學方式隸屬于情境性教學,整個教學過程需要將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且以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通過讓受教育者表露所扮演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際交往、內(nèi)心沖突來深化其對問題本身的認識,繼而促進其認知能力的提升與個體情感的升華。
角色扮演教學方式在生命教育過程中具有顯著價值。這是因為,通過讓學生扮演特定的角色,能夠增進學生在關愛生命過程中的共同體意識,也能夠在更為有效地激活與釋放學生敬畏生命的情感意識。可以說,受教育者在扮演他者角色的過程中,能夠設身處地的體驗他者生命的唯一性與內(nèi)在價值,由此在內(nèi)心深處生長出對他者生命的關懷意識。為此,在生命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特殊戲劇化的形式,讓學生將傷害或者保護小動物所遭遇到的沖突、困惑、煩惱等心理情況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換、內(nèi)心獨白等動態(tài)舞臺的方式進行表演,由此激發(fā)學生自覺保護小動物的同情心理。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生命教育是指向人類終極關懷的教育實踐活動,它的本質(zhì)在于促進受教育者形成關愛自身及他者生命的意識與情感,繼而在實踐行為中表現(xiàn)出對全體生命的敬畏之心。須知,唯有每個學生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養(yǎng)起堅定的理想信念,也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懷和堅韌的毅力去實現(xiàn)個體生命的內(nèi)在價值。在角色扮演教學方式中,教師所著重培育的應該是學生對他者生命的關愛情感,特別是讓學生能夠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去感受他者生命的珍貴性與不可重復性。在角色扮演之后,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將對生命的感悟記錄下來,由此不斷將對生命的認識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