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已經與教學活動充分融合,其中微課教學就展現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手段設計教學,開放利用有效的微課視頻,從而運用到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講解知識,引導學生自主研究,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探究了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發(fā)和實踐運用,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高中地理 微課 開發(fā) 運用
微課是當今信息化時代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具有短小精悍、內容濃縮的特征,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把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很有幫助。高中地理中的很多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的難度比較大,傳統(tǒng)上灌輸式教學模式無法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師可以開發(fā)和運用微課教學,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增添新的元素。
一、高中地理微課設計開發(fā)的措施
1.結合學科體系整理分類
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分析,高中地理學習的范圍很寬,包括了自然地理、區(qū)域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等。在高考之前要經過三輪的復習,第一輪是對之前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第二輪是專題的復習,第三輪則是查漏補缺。不僅如此,平時的課堂上也會有練習、地理技能提高等內容。為此,教師在設計高中地理微課的時候,可以將其分為四個部分,即復習知識部分、新授知識類、練習評析類以及地理技能類,而且這四個部分均有相配套的微課件、微教案、微視頻等等。
2.建立微課體系框架
一般的課堂時間是45分鐘,教學的內容很多,而微課體系的時間則不超過5分鐘,而且只有2個左右的主題。此外,微課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對地理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因此其也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例如在為學生分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因素”時,一般的教學內容非常多,比如斷層和褶皺的特點、成因、地表形態(tài)等,學生理解起來也會存在一些困難。但微課只需要包含一些重點內容,比如地質作用和地質構造的聯系、區(qū)別,褶皺、斷層的成因、特點等。通過微課設計,使得學生抓住了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
3.建立微課資源庫
教師需要借助計算機網絡,搜索已經有的微視頻,對微視頻網址進行記錄,方便在課堂上更好的使用。網絡視頻具有臨時性的特點,可能再次打開網絡鏈接時,一些地理知識網頁已經無法打開,所以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記錄或者下載,這樣才能在建立了微課體系以后,對這些知識和視頻等資源進行繼續(xù)利用。
4.不斷完善提高
教師在網絡上搜索了“天氣系統(tǒng)”這一課的網絡微視頻資源以后,可以在課堂上直接進行使用。但是很多時候,網絡上的微視頻資源可能不符合教學的使用需求,所以,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情況,對微視頻進行合理的修改。比如在學習“中國三大自然區(qū)的區(qū)域差異”時,不少學生難以理解區(qū)域差異的問題,所以教師可以自己制作微視頻,根據“我國三級階梯、主要山脈、主要地形區(qū)”、“秦嶺、淮河與線南北兩側的差異分析”的內容進行剪輯和制作,同時也要設計微練習,使得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最后還要對課堂進行反饋和評價,依照課堂實施狀況進一步完善微課內容。
二、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1.優(yōu)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
如何引入新課題,是個非常重要的教學問題,因為這關系到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引入新課題,例如在學習“河流地貌發(fā)育”內容時,教師可以先下載一些相關的圖片,在課堂上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這些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了解沖擊平原、三角洲以及河谷。此外,在上課以前,教師還要向學生展示設計好的幻燈片、選取的視頻片段、音樂片段等,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課堂的效率。
2.深入講解重要知識點
因為高中地理中很多知識都非常的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如果進行單調的講解學生的興趣會很低,教學效率不高。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微課講解重要的知識點,提高課堂效率。舉個例子,在講解“氣壓帶和風帶”內容時,教師需要利用動畫的形式對三圈環(huán)流進行模擬,而且將其呈現出來。通過動態(tài)圖的展現,使得學生對風帶、氣壓帶的產生過程有了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了解,也使得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3.模擬教學場景
地理學中的一些知識具有空間性強、抽象性的特點,借助“微課”來對場景進行模擬,可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一些空間問題[3]。例如在講解“地球運動”的內容時,可以采用微視頻來對地球公轉、自轉的場景進行模擬,學生觀看視頻,直觀的了解地球轉動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高中地理知識的特點是復雜、抽象,如果學生的理解能力不高、基礎不好,那么就很難進行學習。為此,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可借助“微課”來促進教學的進行。例如在學習“鋒面系統(tǒng)和天氣”的時候,可以通過動畫向學生展示暖鋒和冷鋒,促使學生進一步的了解天氣的現象。不僅如此,關于恒星日、太陽日、黃赤交角等一系列的知識,也可以借助播放動畫視頻的形式來講述,加深學生的理解。
5.知識的拓展延伸
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基礎知識不同,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所有學生都保持一致的學習步伐,而微課就能讓學生在觀看時找出自己存在的學習問題,然后通過教師輔導進行針對性的解決。比如在講解完“青藏高原的自然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通過查閱資料來為學生介紹藏民族的風土人情,拓展布達拉宮和藏傳佛教等內容,對那些學習仍有余力的學生豐富知識面。
結語
總之,微課是一種非常先進有效的教學手段,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要注重開發(fā)和運用微課教學,通過微課視頻把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提供一種新穎的學習體驗,促進地理學習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旭林.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6(08):22-23.
[2]程素杰.高中地理微課資源整合建設路徑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0):80-81.
[3]劉星宇.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01):74-75.
[4]江鵬.淺談高中地理學科教育上微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南北橋,2017(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