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婕
摘 要:花饃作為民間手工藝的代表,分布在我國黃河流域?;x具有深厚的美學特征和人文價值,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其通過極具藝術的造型反映出人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深受百姓的喜愛,在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其蘊含的價值與意義,需我們?nèi)ゴ罅ΡWo和宣揚花饃文化,使其得以傳承。本文主要從花饃的技術和工藝,花饃的文化屬性等方面,提出花饃保護的方法。
關鍵詞:花饃;制作;保護;創(chuàng)新
一、花饃概述
“花饃”是“面花的俗稱,分為四個系列:“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其中“花糕”是面塑之最,呈磨盤狀,共四層;“花饃”作為面塑系列中的主體,在民俗文化活動中最為常見,主要是用半球形、桃形、魚形等面團作為主體,造型各異、千姿百態(tài),一個個普通的面團在勤勞的農(nóng)婦手中變得栩栩如生。現(xiàn)今,它成為維系民間人際關系及情感交流中不可缺少的禮儀佳品之一。
花饃在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展出。2012舉辦的“中國·聞喜花饃文化節(jié)”創(chuàng)造了四項世界紀錄。
二、花饃的種類和制作
(一)制作花饃的工具
制作花饃的工具多種多樣,主要有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簽等,在制作過程中,每一種工具都有它獨具的功能。以剪刀等刀具為基礎,對面材進行加工造型的修剪,可用竹簽或梳子等工具進行花紋樣式的刻畫,用鑷子或者錐子等工具方便面材的組合與疊加。
(二)花饃的加工制作
花饃主要以“點”“線”“面”三大部分組合而成,“點”所需材料有豆子、棗、瓜子等輔料。原材料紅棗主要用來制作動物的嘴巴、手等,有時放在面材的底部起搭建的作用,使面材可以接觸空氣更容易蒸熟;豆類可以有很多種,如:紅豆、綠豆、豌豆等,常常用于點綴細節(jié);尤其是在素花饃中,只需點綴微微的紅豆或者紅棗,便可起到裝飾花饃的作用,使花饃看起來更靈動。
“線”作為構成花饃的重要元素,可通過搟面杖或者手工的捏、拉使線條成型,或細或粗,根據(jù)不同的花饃造型需要進行制作,面線條主要用于構成花饃中人物或者動物的肢干,或是植物中的花邊。
“面”也是花饃制作中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并大量運用,它是由點和線集合而成,大小和形狀各異。通過工具與手的配合將面材捏制成幾何形、自由形。依據(jù)不同花饃的需要,可以制作成花饃的底盤、動物或人物的身體、植物的花瓣葉子等的支撐物。
三、花饃的造型特征
花饃造型多樣,內(nèi)涵深刻,富含創(chuàng)新意義,或間接或飽滿,色彩艷麗,是民俗風情、文化內(nèi)涵、宗教信仰等的凝聚物。基礎的造型風格有人物、動物、植物等類別。將這些形象融入民俗節(jié)日,可形成獨特富含中國韻味的風景線。花饃自身獨特的造型富有開放、立體、寓意性等特點,大膽特殊的手法用色造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與深思。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不再拘泥于使用傳統(tǒng)的制作工具去制作花饃,開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開發(fā)新的工具進行花饃的制作?,F(xiàn)代花饃的造型可分兩種,在具象的造型樣式中根據(jù)花饃的主題因素,考慮其使用的場所、環(huán)境位置等因素,在平面上主要采用雕塑的特別手段,將花饃進行疊加,雕刻,使觀看者無論在視覺還是觸覺上對花饃的造型都有一種真實感。
中國廣大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含蓄內(nèi)斂的性格,多通過一定的方式將無法表達或者不愿直接表達的事物表達出來,所以花饃的造型成為了一種很好的傳達形式?;x的具象性和抽象性是相互影響不可分開的,通過具象傳達思想,但花饃造型傳達的意義和情感可能又需要抽象地表達出來,比如在一些花饃的制作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忽略具體自然形態(tài),追求神似而形不似,將其某一部分進行夸張?zhí)幚恚蚴穷^部,或是腳部等,將心中的所思所想通過花饃的造型傳達出來。將心靈與具象的實物融為一體,這也是花饃的主要特征之一。
四、花饃的文化特征
花饃,是民間一種食文化的傳遞和民間藝術的交流,在制作的過程中十分注重文化與環(huán)境位置的和諧關系,從題材的選取、主題內(nèi)涵的提煉到造型手法的運用等各方面無不盡其所能地加以考慮,使作品呈現(xiàn)完美和諧的效果。花饃因民俗活動而存在,在長期的演變積淀中也漸漸演變成一些觀念性的符號,它潛藏著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和習俗,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瑞祥、忠孝、倫理、摯愛、向善等融入花饃中,散發(fā)著溫馨的情懷。
生日滿月時,親朋好友要送“老虎火燮”及“大老虎”“老虎腿”等面塑,以示祝福,寓意:歲歲保平安、虎虎添生氣,等等?!盎ⅰ币彩俏覀冏怨畔鄠鞯募槲?,是孩子的保護神,對家庭來說它能夠避邪鎮(zhèn)宅。“虎”的造型不僅運用在花饃工藝上,應用在別的傳統(tǒng)工藝上也是十分普遍的,這些都是文化信仰、心理寄托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之出現(xiàn)而又不斷延續(xù)發(fā)展。
五、山西花饃的保護與傳承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外來文化的沖擊,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待傳統(tǒng)文化開始淡薄起來,更不會花很多時間在其中,花饃等手工藝人也受市場所迫逐漸轉型,花饃藝術已不如從前受到人們的推崇,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我們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讓花饃技藝保存下去,世代延續(xù)。
首先,可以對花饃藝術進行資料性保護,通過整理文獻資料、進行當?shù)卣{(diào)研等形式,用攝影攝像、錄音等方式將其資料內(nèi)容、制作手法、造型進行整理收藏,或者也可以采用特殊手段將花饃進行實物收藏。
其次,當?shù)卣蓪x進行民間藝術宣傳,開展一些活動,比如一些展覽、比賽等,讓花饃手工藝人有相互交流的機會,使人們深入了解花饃,也可以參與其中,了解花饃的美,可以對花饃進行很好的宣傳和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或者開展旅游等事業(yè),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又可以很好地保護它。
最后,當今民間收工藝人的流失和轉型大多與經(jīng)濟相關,政府應該考慮進行經(jīng)濟扶植。并針對如何才能使花饃如商品一樣售賣,使花饃的保質期更久一點,在工藝上對其進行現(xiàn)代化研發(fā),實施一些鼓勵政策讓其去注冊商標,建立品牌等。
目前,花饃在制作中存在著大量浪費材料、食材的缺陷,觀賞性大于本身的食用。其實,對花饃的宣傳可以應用兒童玩具,輕泥土作為一種兒童手工玩具,可以對花饃的宣傳起到很好的多用。花饃的制作手法可以融入兒童玩具輕泥土的教程中,把它帶入課堂,或者將其納入美術課范圍內(nèi),寓教于樂,傳承從娃娃抓起,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制作學習中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將花饃的工藝內(nèi)涵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劉柳全.中國民間藝術花饃[J].科學大觀園,2005(03).
[2]薛生輝.西北民間花饃與民族文化傳承[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04).
[3]潘家懿,辛菊.山西晉南的饃文化詞語[J].語文研究,1996(04).
[4]魯漢.民間面花[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2.
[5]劉錫誠.中國原始藝術[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