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妮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4-0003-01
一、問題提出
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新的知識和理念不斷沖擊著我們的生活。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對于培養(yǎng)以及訓練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數學這門學科受到了許多人的重視。正是因為受到重視,所以社會、家長、學生對數學教學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新課程的改革深入之后,許多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比如“生本”理念、“放手理念”,都被引進了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為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與此同時,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開始暴露出一些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使初中數學教學的進程取得更大的進步,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思維嚴謹的學生。
(一)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的感受
一直都說中國的教育是一種應試教育,而應試教育將直接導致教師教學方式變成一種“填鴨式”教育。很多初中數學的教學課堂正是采取這種“填鴨式”教育,重視知識的灌輸卻忽視學生的感受。就比如整式的乘除這一章節(jié),教師可能在一節(jié)課就把五個小節(jié)的內容就講完了,教師一直在講自己需要上課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就會忽視學生的感受,甚至會不關注學生的感受,學生很可能連第一小節(jié)同底數冪的乘法的知識還沒有吃透,教師就跳到了第二小節(jié),依次類推,教師是把自己所需要講的內容講完了,可是學生卻沒有好好掌握一個小節(jié)的內容,這樣既使得教師的教學效果沒有任何提高,也使得學生沒有掌握該學的知識,學習成績也沒有辦法取得進步。
(二)重視課堂提問,忽視提問的連貫性、嚴謹性
隨著課程的改革,許多新的理念被引入了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但是由于對新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刻,導致許多新問題滋生。比如教師雖然開始重視課堂提問,可卻忽略了提問的連貫性、嚴謹性。同時,教師的教學也從原來的“滿堂灌”變成了現在的“滿堂問”,且提問的內容是缺乏連貫性與嚴謹性的。提問的內容大多是隨意的,沒有經過詳細的思考與周密的設想,有些提問甚至是與課堂內容無關或者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三)重視知識的死記硬背,忽視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中國是一個應試教育的大國,所以大多數學生的父母、老師往往看重的都是最終成績,卻往往忽略了學習過程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死記硬背下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忘記的,所以這也就導致了一些學生死記硬背記住公式之后在考試過程中記不起來或者是在寫試題的時候根本不會運用這些公式。重視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沒有讓學生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使用了哪些要素,沒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記憶公式。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太大益處的。
二、研究設計
(一)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數學是自然學科,抽象性較強,因此,要求學生擁有能夠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總結能力和實踐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良好的思維能力遠比學生會做幾道題更重要。在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引導式教學,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總結并反復訓練。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有理數》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中國古代在數的發(fā)展方面的貢獻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數的發(fā)展,然后從具體的數總結自然數和有理數,學生理解自然數和有理數之后,教師引導學生下定義,再通過定義自己說一說有理數和自然數,教師也可以進行提問和區(qū)分練習,這樣通過學生自己搜尋、自己發(fā)現、自己思考,在教師引導下自己下定義。自己訓練的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注重學生生活與數學的結合
我們在平時總是聽到人們說:“學習那么難的數學,買菜難道還要用公式推導一下嗎?根本沒有用!”大眾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意識的缺失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的重視程度減弱,教師應當注重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這既有利于讓學生產生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如教師可以在八年級上冊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識》教案設計中,結合日常生活,給學生兩天的觀察時間,讓學生在課下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三角形,三角形會應用在哪些生活用品中,讓學生搜集相關用品或圖片在課堂上分享,再通過不同三角形為三角形下定義。這種方式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觀察日常生活,有利于將數學與生活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吸收程度。
(三)注重學生的學習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只知道灌輸知識而不消化吸收是不行的。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反思習慣的訓練,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后還有深入思考、總結的愿望。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讓學生自己發(fā)現新的問題,再進行解決。如教師在講完三角形的初步知識后,接下來是等腰三角形的學習,對于這個特殊三角形,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看看學生學習三角形知識之后,能不能獨立為等腰三角形下定義。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反思,進行總結,加深學生的記憶,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素質教育的良好進行和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數學教師也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對教學模式的變化和課堂教學的研究,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將生活與數學相結合,把數學帶入生活,使數學簡單化、生活化,讓學生在學習過后進行總結反思,得到新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筆者通過對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和方向的思考探究,提出以上建議,為廣大教師提供教學方面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