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榮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
奧斯特洛夫斯基本人就是一塊鋼鐵。他出生在貧苦的工人家庭,從小喪父,十歲給地主放牛,繼而當童工。生活的苦水洗亮了他的眼睛,在老布爾什維克的影響、教育下,他加入了共青團,參加了紅軍。
在部隊,他是一位勇敢的戰(zhàn)士。由于頭部、腹部受傷,他不得不退役,參加到經(jīng)濟建設(shè)戰(zhàn)線上來。
奧斯特洛夫斯基無論去到哪里,都是拼命工作。修鐵路、防洪搶險,他都不顧已經(jīng)受傷的身體,以致全身癱瘓。接著,又經(jīng)歷了一次嚴重的打擊:二十四歲的時候,他的雙眼失明!
躺在床上,什么都看不見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并沒有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和獻身革命的勇氣。他決定要拿起新的武器——筆,繼續(xù)投入戰(zhàn)斗。
1930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開始寫作了。身體癱瘓、雙目失明的人怎樣動筆?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奧斯特洛夫斯基躺在病床上,首先構(gòu)思整部書的框架,并把每一章的細節(jié)想好。為了寫好人物對話的句子,常常邊背誦,邊思索,好像在與自己交談一樣。
有時,他口授,讓別人代寫,因為他只有手肘以下這一段能活動。有時,他自己先用紙皮做一個框子,然后用手摸著框子,在里面寫,這樣就能防止把兩行字重疊在一起??蜃邮菈|在夾子夾著的一疊二三十頁的白紙上的。
入夜了,被書中情節(jié)所激動的心潮還平靜不下來,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接連寫下去。他一頁又一頁地寫著,寫好一頁,左手從夾子上抽下這一頁,到天亮,他的愛人一看,已經(jīng)落了滿地的稿紙,她連忙收拾起來。這時,她看到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嘴唇有一層淡淡的血痕。顯然,這是為了抵抗病魔的折磨,他忍痛而咬出的。他就是這樣度過許多個不眠之夜。
1934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正式出版了。這部用生命寫成的書,鼓舞了好幾代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