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春英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的確,“讀”是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以讀代講”也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于永正老師說:“要想備好課、上好課,唯先于學生讀書,先于學生感悟,先于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樣,如何引導學生感悟的法兒就浮于腦中,在教學中就能駕輕就熟。”
關鍵詞:朗讀;以讀代講;備讀;范讀
朗讀是語文教學重要的訓練內容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我們提倡語文課堂要多讓學生朗讀,從朗讀中去體會、感悟,讓朗讀貫穿課堂,實現以讀代講的閱讀模式。然而,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引入,語文課堂出現了以“機”代讀、以“講”代讀等現象,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諸如教師的范讀,正在逐漸被淡化、冷落。語文課是實踐性課程,語言文字的理解、方法的習得,要靠語言實踐,要在具體的情景中運用,才能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也只有摒棄繁瑣的分析,以讀代講,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才能在教學中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說朗讀應該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然而諸多不盡如人意的現象還是存在于日常教育教學中。
一、小學語文備讀范讀的現狀
1.備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
備課,是老師走進文本的第一步。老師要讀通課文,在拿到課文之后先要讀上幾遍,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個句子,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必須做得更好。率先垂范,學高為師,讀課文,不但要讀通,還要讀熟,做到爛熟于心。教師不能將朗讀的水平僅僅停留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層面上,還要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如何才能讀出感情,應該成為教師“備讀”的一個重點。備課如同打井,只有深鉆,才能得水,在備課時,先要放聲誦讀,一絲不茍,反復吟詠,口誦心惟,如朱熹所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這樣才是和作者有情感上的交流,才有可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教師的朗讀水平參差不齊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崩首x水平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教師朗讀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朗讀水平的高低。教師只有自己讀得通暢流利、有滋有味、聲情并茂,指導學生朗讀才能得心應手。
3.課堂中忽視范讀的引領輻射作用
課堂上時間分配不合理,不能從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方式中解脫出來,教師講得面面俱到,而范讀被忽視或者淡化了,更談不上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關于范讀的問題,很少有老師能意識到它的重要性。范讀可以正音,為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奠定基礎;范讀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豐富學生的認識和體驗;范讀還是促進情感體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理解和情感體驗的重要方法。
由此可見,教師的備讀范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幾點行之有效的備讀范讀方法,提高了“以讀代講”的實效性。
二、有效的備讀范讀方法
1.認真?zhèn)渥x,備出內涵
要想在課堂上指導好學生朗讀,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備讀的目標、讀的訓練點,就要精心設計讀的方法。不同體裁的文章讀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詩有詩的讀法,文有文的讀法,這些我們在備課的時候都應該研究、揣摩。另外,一篇文章并不是通篇都需要我們進行朗讀指導,總有那么幾處值得我們指導學生好好讀一讀,把這些地方作為朗讀訓練點,在備課時精心設計朗讀的形式以及指導學生朗讀的方式方法,自然能使朗讀教學有的放失。
2.精彩范讀,讀出榜樣
教師的范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受到五彩斑斕的語言色彩的感染,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俗話說得好,“打鐵還得自身硬?!弊鳛檎Z文教師,朗讀水平是教師的基本功。教師朗讀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朗讀水平的高低。在教學《匆匆》一課時,我聽了很多名家的朗讀。支玉恒老師的朗讀聲情并茂,令人感同身受;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的朗誦,聲音渾厚,很快將人帶入作者對時光飛逝的感慨之中。經過模仿和多次的練習,我也讀得聲情并茂,并且在讀的過程中,自己被深深地感染。當然,課堂中的范讀也起到了恰到好處的作用,學生不僅輕松找到了模仿的范本,而且受到了情感的沖擊,還對作者的語言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這不是百般講解、分析文本所能達到的。
3.注重技巧,事半功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見,富有激情的朗讀才能感人,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興奮點,才能產生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怎樣才能達到上述目的呢?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朗讀技巧,將范讀貫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提高朗讀的實效。當然,要想達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教師就要把內容熟記于心,再運用嫻熟的朗讀技巧和恰到好處的情感流露,情見于辭,發(fā)于聲,觸于理,用自己“灼人”的力量,收到感人的效果。
綜上所述,備讀范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語文教師只有不斷探索,才能不斷完善。語文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讀,課堂上要通過范讀實踐深入探索備讀范讀的方法策略,以讀代講,激發(fā)學生的感知力及想象力,有效指導學生的個性化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