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超
一、精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才有保證
小組合作學習是師生、生生之間多邊進行的交互活動,學生通過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動手實踐,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探究知識與方法。
(1)要合理分組,“好中差”搭配。教師分組要考慮每個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度、性別等方面的均衡。這有利于小組間相互競爭完成學習任務,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為避免學困生在小組中處于被動地位,沒有表現(xiàn)的機會,在小組掩護下逃避責任,教師可讓學生輪流擔任小組長,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能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
(2)合作前教師要精心準備、加強組織,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以及方法、目標、時間等,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二、悉心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才會有實效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主動探究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fā)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教師應該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xiàn)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在討論方式、理解思路以及操作方法方面給予學生恰當?shù)闹笇?,從而靈活地調(diào)整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營造自由的學習氛圍,控制討論的局面,如討論中是否有人進行人身攻擊,是否有人壟斷發(fā)言權而有的人卻一言不發(fā),是否有人竊竊私語,教師要在巡視及參與中“察言觀色”,及時調(diào)控。表面上看,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賦予更大的責任。
三、把握合作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才能落到實處
教師普遍反映:小組合作學習占用時間太多,既要合作學習又要交流匯報,往往一節(jié)課下來完不成任務。面對這種情況怎么辦呢?我認為要做好三點:
(1)分清課型。課型有預習準備課、展示課、習題課、復習課等。在不同的課型上學生完成不同的任務。如把小組探究和任務分配的時間放在預習準備課上,這樣展示課的時間就夠用了。
(2)小組選擇不同內(nèi)容。如在同一課型上,教師給小組分配不同的內(nèi)容。既照顧到層次不同的學生,還可以節(jié)省一定的時間。
(3)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合作需要,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來說,在學生思維受阻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問題的答案不唯一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思路得到開闊。
四、總結激勵,小組合作學習才有動力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時,教師應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堅持只有小組團體成功,才能代表小組成員的個人成功,形成“組內(nèi)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zhuǎn)向團體合作達標,使學生把個人的成功融入到團體的競爭中去,從而更加激發(fā)學生主動合作的熱情,從而達到共同提高。對小組學習的成果、精彩的反饋匯報,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與鼓勵,平時可以采取小組競爭,每課、每天、每周、每月評比,引入“基礎分”(學生以往學習成績的平均分)和“提高分”(學生測驗分數(shù)超過基礎分的程度),實行量化積分,充分激勵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合作學習的質(zhì)量。
總之,小組合作是新課程理念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方式,它意在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相互啟發(fā),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但是這種有著優(yōu)秀品質(zhì)的小組合作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在我們教師不斷的探討、改進以及對學生的指導和長期熏陶中慢慢形成的。我們一起努力,為學生的騰飛插上小組合作學習的翅膀。
參考文獻:
[1]劉 瑩.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淺談[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5(14):87.
[2]鄭翰輝.有效組織小組合作,讓數(shù)學課堂靈動起來[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