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新興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和組織者,而德育工作更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部分,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證作用,新時期的班級德育工作應摒棄陳舊的觀念,努力探索富有時代氣息,合乎德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班級管理工作思路,進一步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實效性已經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有效
作為班主任,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驗:不論自己怎么管理班級,都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xiàn)。班主任雖然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對班級管理也是井井有條,但總是收不到自己預期的效果。相反地,有一些班主任,整天輕輕松松,與學生嘻嘻哈哈,班里的學習、生活秩序卻有條不紊。這樣的問題往往就出在德育工作上,尤其是對待學生的心理輔導。
高中班主任要怎樣才能實現(xiàn)有效德育呢?德育的策略因對象和實施者的不同而不同,社會有社會德育的規(guī)律,學校有學校德育的辦法,思想品德教師也有其自身的教學套路,因此,班主任也應采用與自身角色相一致的教育策略。
高中學習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德育教育,塑造良好道德品質的最佳時機,也是最容易受不良影響而變壞的時期。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班主任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引導作用也越來越凸顯,特別是在高中這一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班主任有效教導可以促進學生健康地發(fā)展,進而進行有效品德教育,增強班級凝聚力。應該說,新課改的背景下,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水平方面應有更高的要求,應制定切實可行且有效的德育目標,選擇符合時代發(fā)展的德育內容,充分發(fā)揮榜樣力量。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是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高中班主任除了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之外, 還必須具備專業(yè)技能和水平。每個高中學生的素質、才能、知識、個性和興趣等都受到其自身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 對同一個具體問題、具體事物,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觀點。正因如此, 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充分掌握教育學規(guī)律,了解每一個學生情況,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相關的教育原則、理論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 才能凸顯其功能。
其次,班主任應建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新方法。
學生所接觸的基本就是三個方面:社會是學生接觸信息的平臺,學校是學生形成人格的場所,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地方。學校應發(fā)揮主渠道作用,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把封閉式德育工作變?yōu)殚_放式的德育工作,把學校的“小課堂”同社會的“大課堂”充分結合。這就要求班主任可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社會調查、跨學??绲貐^(qū)的互助行動,讓學生進行道德體驗,用貼近生活的理論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適應社會的良好心理素質。
同時,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網絡通訊的優(yōu)勢,通過班級群、班干部群、家校群等途徑,充分進行溝通、交流,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及時采取對策,真正做到及時而又對癥。
再次,班主任應主動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眾所周知, 班主任只有優(yōu)化認知與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的溝通模式,才能真正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考量問題,在建立平等關系的同時提高交流的實效性。班主任也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確保學生實現(xiàn)優(yōu)化型的個性發(fā)展模式,班主任要深度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欣賞的眼觀關注每個學生,用真誠和和鼓勵提高學生對于教師的信任,在體驗中提高學生的德育效果,讓學生主動完成知識的學習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確保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形成最優(yōu)化的良性互動。
最后,班主任應認真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高中生每次考試前后尤其是臨近高考時,總會出現(xiàn)學生心理上的問題,如焦慮,抑郁,厭學等等,尤其是作為高中班級學困生來說,他們更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時間一長,容易產生反叛逆反的心理,更有甚者,部分高中生通過早戀方式來緩解學習過程中的壓抑。
教師應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原則,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yè)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于完善學生情緒狀態(tài)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另外,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后進生全盤否定,出語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當然,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應學會贊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從學生平時的細節(jié)上捕捉他們內心的信息,這樣班主任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
總之, 只要班主任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鼓勵者、幫助者、合作者, 充分掌握教育教學規(guī)律, 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特點, 做一個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就一定能把高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黃春芬,羅剛淮.讓德育活動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實效[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