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奎因的語言哲學理論對當代西方語言哲學和語言學的發(fā)展具有廣泛深遠的影響。奎因提出了語言哲學思想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基礎(chǔ)及其自然主義語言觀,包括行為主義意義論、翻譯的不確定性、指稱的不可測知性、本體論的相對性等論題和奎因語言學習理論,然而本文就他的模態(tài)邏輯中的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包括三個模態(tài)參與的階段和必然性。
【關(guān)鍵詞】奎因;模態(tài)邏輯;必然性
【中圖分類號】B81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05-01
奎因(W.V.Quine)是美國偉大的哲學家,邏輯學家,邏輯實用主義的代表。1908年3月25日生于俄亥俄州。就學于奧柏林學院和哈佛大學,曾受教于A.懷特海和C.劉易斯門下,1932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33年起在該校任教,擔任過皮爾士講座哲學教授,1979年退休??驈娬{(diào)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式的哲學分析,主張把一般哲學問題置于一個系統(tǒng)的語言框架內(nèi)進行研究。
奎因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關(guān)于本體論承諾的論述,他對分析和綜合這一傳統(tǒng)區(qū)別的批判,他提出的翻譯的不確定性的觀點等等,幾乎成為討論中的常識。而且,這樣的討論并不僅僅局限于分析哲學中,在認識論和本體論的討論中也頻繁出現(xiàn)。語言既是奎因哲學研究的主要領(lǐng)域之一,又是他研究哲學問題的出發(fā)點和視角。而在國際學術(shù)界,奎因有二十多篇論著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翻譯成中文??虻牧硪徊棵恰墩Z詞和對象》,有人稱它是本世紀兩部影響最大的哲學著作之一。
然而本文主要探討奎因的模態(tài)邏輯,他主要講了四種模態(tài)邏輯,即:必然性,可能性,非必然性和非可能性。但是本篇文章主要是簡單敘述下他的三個模態(tài)參與和必然性,希望能讓讀者對這些有所了解。
一、外延邏輯
奎因緊接著研究羅素的限定摹狀詞和專名。他認為所有的單稱詞都應(yīng)該被限定摹狀詞所替代或者都構(gòu)建為限定摹狀詞。他后來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和倡導(dǎo)外延邏輯。外延邏輯是與內(nèi)延邏輯相對立的,外延邏輯主要是研究客觀世界中存在的一個個個體,而內(nèi)延邏輯則是研究事物的內(nèi)在本質(zhì)特征。奎因認為所有的表達形式對他們的意起重要作用的東西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對于句子來說—他們是否為真為假
2.對于單稱詞來說—他們指稱哪個物體
3.對于謂詞來說—他們對句子的真假起什么作用。
奎因作為一個實證主義家,他認為世界的本質(zhì)只有通過人類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而大多數(shù)是在科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他認為必然性是不能被人類所體驗的。因此他主張世界上不存在有必然性,必然性是我們?nèi)祟悗Ыo世界的特點,而不是世界本身所就存在的。我贊同他的觀點,因為我們不是世界本身,我們不知道世界在想什么,我們所謂的太陽東升西落只是我們?nèi)藶榈膹娂咏o世界的,有我們?nèi)祟惖囊庵驹诶锩妫跃筒皇潜厝恍浴?/p>
二、奎因的三個模態(tài)參與階段
奎因的三個模態(tài)參與階段可以描述為:第一個階段是安全的,第二個階段可以也能夠產(chǎn)生安全,第三個階段可以也應(yīng)該被避免。下面我將用相對應(yīng)的數(shù)學式子和英語表達式呈現(xiàn)出奎因的三個模態(tài)階段。
Eg:9 is greater than 5.
用英語表達式可以表示為:
第一個階段:
1.Nec‘9>5
用英語可以表示為:The sentence ‘9 is greater than 5expresses a necessary truth.
第二個階段:
2.Nec (9>5)
用英語可以表示為:It is necessary truth that 9 is greater than 5.
第三個階段:
3.
用英語可以表示為:Something is necessarily greater than 5.
為了更好的陳述他的三個模態(tài)參與階段,首先奎因區(qū)分了謂詞和陳述算子。他認為謂詞是當你以一個包含了一個或者兩個單稱詞的句子開始時你所得到的東西。也就是說謂詞是包含有一個或者兩個單稱詞的表達式,比如:X is red.或者X is bigger than Y.前者包含一個單稱詞,后者包含兩個單稱詞。由于單稱詞是指稱客觀世界中的物體,所以謂詞也主要是用來描述和說明客觀世界中的那個物體。陳述算子是一種需要加入一個或者兩個句子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合符語法的句子的東西。例如:It is not the case that …就是一個陳述算子,因為你需要在這個式子中填入一個句子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才能表達意義。
區(qū)分了謂詞和陳述算子之后,我們再來看看奎因的三個模態(tài)參與階段。他的三個模態(tài)參與階段都集中描述了必然性的觀點。他的第一個階段可以表述為必然性是通過一個謂詞來表達的,在這個謂詞中需要我們填入一個或者兩個單稱詞才能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這里所需要的單稱詞不僅僅是一個個單個的詞或者短語,這里也可以填入一個完整的句子,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要為這個句子加上引號,因為引號在這里的作用就是能讓一個完整的句子變成一個指示個體的名稱,所以引號在這里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且還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出現(xiàn)的是Nec,N是大寫的,說明是一個謂詞需要填入的是一個或多個單稱詞。模態(tài)邏輯的第二個階段就相當于是一個陳述算子,我們需要填入一個或者兩個完整的句子,在這里就不需要用引號了,因為這里需要的是完整的句子。與第一個階段相比,可以看出在這個階段nec的n是小寫的,說明這里的必然性是通過一個邏輯算子表達出來的。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Nec是一個謂詞或者一個動詞??梢杂糜⒄Z表述為:“is necessary ”。nec相當于一個副詞,可以用英語表述為:“necessarily”。第三個階段可以說是第二個階段的延伸,可以稱之為包含有陳述算子的謂詞。在這個階段里必然性是通過句子算子表達出來的。
三、總結(jié)
本文簡單的描述了一下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奎因的三個模態(tài)參與階段和必然性。而且為謂詞和陳述算子做了一個簡單的區(qū)分以便讀者能更好的理解奎因的模態(tài)邏輯。但是,奎因是對模態(tài)邏輯持否定的態(tài)度的,更多的深入的研究以望有更多的人提出。
參考文獻
[1]W V Quine.The Natural K now ledge Mind and Language [ M].Oxford : Clarendon Press,1975.
[2]W V Quine.Word and Object [ 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60.
[3]W V Quine.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 [ 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9.
[4]陳波.奎因哲學研究——從邏輯和語言的觀點看[M].上海: 三聯(lián)書店,1998.
[5]奎因.邏輯哲學[ 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1.
作者簡介:段丹丹(1989.1—),碩士,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