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 李少鵑
白露花
攀枝花
酸寶寶
蕨菜
車前草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人要嘗鮮。
對于一個偏愛口腹之欲的“小吃貨”來說,一年四季,每逢節(jié)氣,最期待的除了民俗活動就是美食。家鄉(xiāng)美食多,春天尤其甚。
白露花。一到春天花開,打白露花,就成了農(nóng)家孩子們很期待的一件事。力氣大的搖樹,身手敏捷的爬樹去摘,善于用工具的則用竹竿輕敲枝杈,白露花翩翩飛落,一陣陣花瓣雨,喜悅盈心。稍微煮過的白露花,可以偷個懶,直接涼拌,是一道浪漫的涼菜;也可以伴著骨頭鲊燴著吃,別有一番風味;還可以炒嫩嫩的蠶豆瓣,嫩蠶豆的甜,白露花的香,入口細細嚼,慢慢品,美味極了。
攀枝花。在老家怒江邊隨處可見。每次路過那幾棵長得茂盛的攀枝花樹,一家人總會讓爸爸停車,去摘攀枝花?;ㄆG樹高,大家借助工具,敲落一些攀枝花或是憑著經(jīng)驗從樹下拾掇剛落下不久的落花,喝了花蜜,取了花萼,留下一地花瓣,帶回家。煮好的攀枝花花萼則可以切成小片或細條,炒水腌菜吃,炒出來的攀枝花花萼口感極佳,水腌菜的微酸,花萼的絲滑,十分爽口。有一次端出這道菜,客人很詫異,說從未見過。初看形態(tài),客人猜是豬耳朵,嘗過以后嘖嘖稱奇,猜了好幾個菜名都沒有猜中,揭曉謎底時,大家哈哈大笑,驚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夸贊烹飪者構(gòu)思巧妙、廚藝高超。
酸寶寶。酸杷樹(屬高山榕)的嫩芽,我們稱之為“酸寶寶”,或是“酸包包”。這個名字的來歷,我猜可能是因為剛長出的嫩芽像一個個扁平的小包粘在樹上,就像被春雨打出來的“小包”;抑或因為新長出的嫩芽,和大樹母親相比,還是小寶寶,所以稱之為“酸寶寶”。采酸寶寶可需要技術(shù)了,折斷處有白色的漿,黏在衣服上很難洗掉,黏在手上會“咬”手,小孩子們一般不太愿意去摘——都是“寶寶”,相煎何太急呢。酸寶寶則可以用水豆豉燴著吃,酸辣可口,下飯開胃。
春天花開,吃花;春天芽冒,吃芽;春天草長,嘗草。
蕨菜。蕨菜也是春天特有的佳肴。本地人喊“打蕨菜”,就是到山上采摘蕨菜,嫩嫩的蕨菜用手輕輕一折,放在提籃里或是竹筐中,每次都能滿載而歸。蕨菜洗好后在水里稍稍一煮,泡一泡,片刻就可以涼拌著吃。拌水豆豉或是辣椒、醬油,隨自己的口味。那爽滑細嫩的口感,讓人放不下筷。還有一種蕨菜(水蕨菜),稍微有些細、硬,顏色綠得發(fā)亮。與上面那種肥美的蕨菜不同,這一種細長蕨,傳說可以抗癌,適合搭配上一些火腿肉絲,炒著吃。家里的小饞貓們會只挑著蕨菜吃,最后剩下一堆肉絲。
菜地里的蘿卜
五加皮尖
魚腥草
灰挑菜。我一直很好奇為什么叫灰挑菜,傳說是在有灰燼的地方長出來,大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悲壯之感。遇見灰挑菜,要采嫩葉嫩芽,煮熟后炒水豆豉吃,清香爽脆。
老頭杵棍。這種野菜的尖彎彎的,有一個把,就像老人走路時用的拐杖,方言中就稱之為“老頭杵棍”。這種植物有節(jié),很像竹節(jié),姑且稱之為“老頭竹棍”也不錯。焯水、煮熟,燴水豆豉吃或是素炒皆可。
五加皮尖。也叫刺五加尖,味較苦,表面有刺,嫩葉嫩芽嫩枝的小刺則是軟的,有不一樣的香。山坡林中及路旁灌叢中或溪邊石上,都能找到這種神奇的植物。摘取刺五加的嫩葉嫩芽部分,回家涼拌或是炒菜煮湯,都很好吃。
鬼針草尖。保山施甸方言里叫做“老哇叉尖”。古書上記載:“生池畔,方莖,葉有丫,子作釵腳,著人衣如針。北人謂之鬼針,南人謂之鬼釵?!敝袊耖g常用草藥,性溫,味苦,無毒,全草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據(jù)說可以治療腸炎、痢疾、毒蛇咬傷、跌打腫痛,降血壓。也可以吃,嫩葉嫩芽部分采回家,用水煮熟,燴上水豆豉,又是一道能讓人猜猜是什么的稀罕菜。
牛色子尖(牛虱子樹尖) 。也叫三叉葉尖,小枝無毛或密被柔毛,果球形或橢圓形,黑紅色,像牛身上的虱子,又因為枝杈有絨毛,像牛毛一樣,所以在當?shù)厮追Q“牛色子尖”。同樣,可以焯水后涼拌、燴水豆豉或是素炒。
苦蜻蝶兒。也有人叫苦點尖,其實是龍葵?!侗静菥V目》記載:“龍葵、龍珠,一類二種也,皆處處有之。四月生苗,嫩時可食,柔滑,漸高二、三尺。莖大如箸,似燈籠草而無毛,葉似茄葉而小,五月以后開小白花,五出,黃蕊,結(jié)子正圓,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數(shù)顆同綴,其味酸,中有細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熟黑者為龍葵,生青熟赤者為龍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遼遠?!笨帱c尖可以用來煮雞蛋湯。炒個雞蛋,沖上水,放上洗好的苦點尖,煮了之后湯色略黑紫,有回甘??帱c尖的果子也可以吃,酸酸甜甜,別有一番滋味。
蘿卜。俗話說“蘿卜出,醫(yī)生哭”,蘿卜味甜,脆嫩汁多,“熟食甘似芋,生薦脆如梨”, 營養(yǎng)豐富,有小人參之稱。早春的蘿卜很甜。蘿卜切成小正方體,把姜用刀背拍扁,扔進鍋里一起煮,起鍋后再撒上些蔥末,一道清香甜軟的蘿卜湯就做好了?;蛘咔卸×乐涟敫?,拌上辣椒、花椒、鹽巴,腌制成麻辣爽口、脆中帶甜的蘿卜丁,春種時到地里干活,帶上些,最下飯。
魚腥草。春天可以去半山坡、林溪邊的濕潤地帶挖些魚腥草回家,拌上水豆豉,莖葉一起吃,清涼下飯。
車前草。在我們這兒俗稱“癩蛤蟆葉”,焯水后涼拌,苦涼,味美。
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美食多多。其實,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人們吃不了多少,但更在乎那份勞作后收獲的喜悅,那份難得相聚在一起的好心情。
春天的美,從味蕾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