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梅
摘 要:2014年開始,教育部聯(lián)合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2萬所學校推行“一校一球一操”模式,即每支校園足球隊都配一支啦啦操隊。啦啦操運動在山東省各地市陸續(xù)開展,但就普及程度和整體水平來看,還存在一定差距。對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的推廣模式、推廣效果展開研究,并找出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以期推動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運動的推廣與普及。
關鍵詞:中小學;校園啦啦操;推廣策略
中圖分類號:G8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840(2018)06-0079-05
隨著校園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已基本確立,“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校園體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啦啦操運動自2000年在我國開展至今,已成為風靡全國的一項體育文化活動,其青少年喜愛度和群眾普及度令人驚嘆。中國啦啦操運動技術水平的迅猛提高,也受到來自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2001年,在廣州舉辦了首屆全國大學生啦啦操大賽,獲得圓滿成功,使中國億萬青少年也可以享受啦啦操運動帶來的無限樂趣,從此,啦啦操運動在中國全面開展。
與其他競技項目相比,啦啦操獨有的陽光、時尚和團隊精神,很受大學、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小朋友的喜愛。2014年開始,教育部聯(lián)合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2萬所學校推行“一校一球一操”模式,即每支校園足球隊都將配一支啦啦操隊。據(jù)國家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中國足協(xié)副主席王登峰介紹,將足球和啦啦操結合起來,是想讓中國學生真正“動起來”,增強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既克服校園足球項目單一學校不易開展的短板,又將兩項活動有機融合、相互促進”。
自2011年《全國啦啦操規(guī)定套路》推廣以來,在中國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xié)會和中國蹦床與技巧協(xié)會啦啦操分會的積極倡導和組織下,啦啦操運動在山東省各地市陸續(xù)開展,但就普及程度和整體水平來看,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分析啦啦操運動在山東省的推廣現(xiàn)狀并研究發(fā)展對策對啦啦操運動的推廣有深遠意義。
1 對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規(guī)定套路推廣的調查
1.1 山東省校園啦啦操規(guī)定套路推廣模式的調查
2014年山東省校園啦啦操規(guī)定套路推廣模式是以“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的形式開展的。山東省校園啦啦操“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的培訓均是由山東省啦啦操委員會直接聯(lián)系該地區(qū)教育局,由教育局體衛(wèi)藝司負責場地等硬件設施的準備,山東省啦啦操委員會派出相關教練員進行培訓。培訓時間的安排均在周末,時長兩天。培訓課程由三部分組成:啦啦操理論課、啦啦操技術課、培訓考核。第一部分,啦啦操理論課是由山東省啦啦操委員會主任對全體培訓人員進行教授。第二部分啦啦操技術課,是進行分組教學培訓,由不同組別的教練員,對教師進行各組別的培訓。培訓組別則是按照參與培訓教師的工作領域,分為幼兒組、小學組、中學組、大學組、其他。所教授的啦啦操技術內容以舞蹈啦啦操、全國啦啦操示范套路為主。第三部分培訓考核,首先是理論考核,以筆試的方式進行考核。然后是技術考核,由教練員進行分組,培訓教師將所學套路進行編排、考核。
2015年以來,自山東省成立了各地市級啦啦操委員會之后,就由各地市級啦啦操委員會組織進行培訓。培訓模式與2014年山東省啦啦操委員會進行培訓時的模式大致相同,在此基礎上,有個別地區(qū)還加入了技巧啦啦操、團隊建設等內容。在培訓組別上,也基本同2014年山東省“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一樣,也有個別地區(qū)進行了統(tǒng)一教學。
1.2 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培訓的調查
2013年,由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指導,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與全國啦啦操委員會以組織“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形式,免費為全國中小學學校進行“校園啦啦操”教師培訓。2014年是由各省級啦啦操委員會直接對山東省各地市中小學進行培訓。自2015年5月山東省啦啦操委員籌備建立地市級啦啦操委員會以來,目前已成立11個地市級啦啦操委員會(青島、淄博、棗莊、煙臺、濰坊、濟寧、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由于山東省啦啦操委員會設立于省會濟南,而萊蕪又距離濟南比較近,所以這兩座城市的工作由省委員會直接管理。2015年則是由各省級啦啦操委員會成立下屬地市級啦啦操委員會進行“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
如表1所示2014年山東省啦啦操委員會進行了5次“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培訓。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山東省啦啦操委員會分別對山東省5個地區(qū)開展了中小學校園啦啦操“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分別是張店區(qū)、濱州市、臨淄區(qū)、濰坊市、德州市,其中張店區(qū)、臨淄區(qū)同屬山東省淄博市。除去淄博市,其余3次培訓都是覆蓋全市,培訓人群分布在中小學校。而淄博市則是劃區(qū)域進行了張店區(qū)、臨淄區(qū)2次培訓,培訓人群分布廣泛。通過調查得知,每次培訓的范圍普及到該地區(qū)的每一所學校,每一所學校大致派出兩名以上的教師參與培訓。雖然培訓次數(shù)不多,但是每次培訓的人數(shù)眾多。
如表2所示,2015年以來山東省各地市級啦啦操委員會總共進行了30次“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培訓。青島市“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是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地區(qū)。通過調查得知,青島市啦啦操委員會是通過國家體育總局體操管理協(xié)會、全國啦啦操委員會下發(fā)的紅頭文件,聯(lián)合山東省啦啦操委員會及當?shù)亟逃?,在青島市4個區(qū)做了9期的培訓,培訓人群覆蓋廣泛,包括中小學教師。
1.3 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師資隊伍的調查
[JP+1]經過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培訓的開展,參與培訓的教師可進行全國啦啦操教練員與全國啦啦操裁判員的申報。表3、表4則是2014年、2015年來山東省各地市參與培訓的教師,通過考核后的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師資數(shù)量。
2 對山東省中小校園啦啦操推廣效果的調查
2.1 對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推廣后展演的調查
2017年對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展演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得知參加完山東省校園啦啦操“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培訓后,凡是參與培訓過的中小學教師,均將學校的課間操改為新穎的中小學校園大課間啦啦操。青島市各區(qū)各中小學在學校聯(lián)歡會等活動中,都以校園啦啦操的形式參與其中。同時青島市啦啦操委員會通過CBA(中國職業(yè)男子籃球聯(lián)賽)的平臺讓中小學校的啦啦操隊伍參與。日照市第五屆運動會暨日照市第五屆殘運會開幕式上,560名中學生學生集體表演了大型團體啦啦操《夢想啟航》。淄博市臨淄區(qū)多所中小學學校的啦啦操參與了全國男子校園足球賽聯(lián)賽和總決賽上的開幕式、閉幕式表演。德州市樂陵市一所縣城中學丁塢中學以表演的方式,集中所有班級展示學習啦啦操成果。
2.2 對山東省中小學承辦校園啦啦操競賽情況的調查
通過對山東省各地市承辦中小學校園啦啦操競賽情況的調查,山東省共5個地市級啦啦操委員會組織承辦了中小學校園啦啦操競賽。濱州地區(qū)承辦了全國啦啦操聯(lián)賽城市挑戰(zhàn)賽(濱州站)。此次比賽在啦啦操比賽中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中海航母上的啦啦操城市挑戰(zhàn)賽”,比賽地點獨特,比賽人數(shù)眾多。比賽共有63支參賽隊伍,共計1 649人參加。濱州市啦啦操委員會在濱州地區(qū)對該地區(qū)中小學所成立的啦啦操俱樂部進行了選拔及比賽。此次比賽以展示中小學校園啦啦操風采為目的,通過比賽形式促進濱州地區(qū)中小學校園啦啦操的發(fā)展。青島地區(qū)在結束了為時6期的“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后,相繼組織承辦了兩次中小學校園啦啦操競賽。青島市啦啦操委員會通過CBA(中國職業(yè)男子籃球聯(lián)賽)的平臺讓青島地區(qū)中小學學校組織孩子參與青島雙星男籃zero啦啦寶貝選拔大賽。濰坊市舉辦了富華游樂園健身操啦啦操大賽,共有來自不同事企單位26支隊伍300余人參加。其中濰坊市中小學校參與人數(shù)占總比賽人數(shù)的一半之多。而淄博市張店區(qū)和臨淄區(qū)完成培訓之后分別在本區(qū)縣開展中小學大課間啦啦操大賽,參與度廣泛,遍布兩個地區(qū)的中小學校。
2.3 對山東省中小學參與校園啦啦操競賽情況的調查
臨淄中學、臨淄二中、臨淄邊河小學參加了全國啦啦操聯(lián)賽(濱州站)比賽,張店區(qū)第五中學參加全國啦啦操聯(lián)賽錦標賽等賽事。日照地區(qū)在日照市山海天實驗中學舉行了日照市中學生啦啦操比賽。山東省其余地區(qū)雖然沒有組織承辦中小學校園啦啦操,但有個別地區(qū)也參與了相關校園啦啦操競賽。臨沂地區(qū)臨沂39中學(臨大附中)參加了全國啦啦操聯(lián)賽(濱州站)比賽,獲中學組集體自由舞蹈第一名,集體花球第二名的成績。德州地區(qū)齊河一中參加了在濱州市舉辦的全國啦啦操聯(lián)賽(濱州站)比賽。
2.4 對山東省中小學建立校園啦啦操星級俱樂部情況的調查
為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配合學校體育改革工作,加快啦啦操的普及和推廣,順應國家體育產業(yè)發(fā)展趨勢,按照體育市場化運作方式建立啦啦操俱樂部。經報請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同意,全國啦啦操委員會將在全國組建“啦啦操星級俱樂部”。表6是山東省中小學校為發(fā)展校園啦啦操,促進“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啦啦操星級俱樂部建設情況。
2.5 對山東省建立中小學校園啦啦操實驗學校(單位)的調查
2016年1月,為進一步推動區(qū)域性啦啦操的廣泛發(fā)展,經報請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同意,全國啦啦操委員會制定了《全國啦啦操獎項設置》等文件,以表彰先進、宣傳典型、規(guī)范操作流程。如表7所示,山東省已經建立中小學校園啦啦操實驗學校42所。
3 對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推廣存在問題的分析
3.1 對山東省各地市啦啦操委員會的分析
山東省啦啦操委員會各地市級啦啦操委員會的負責人,都是由該地區(qū)高校內的、對啦啦操所熟知、在業(yè)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師來擔任。有利有弊,雖然地市級啦啦操委員會負責人在業(yè)內有較高的號召力,但身在體制內的教師,必然會受到體制內政策的約束,從而對啦啦操推廣工作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約性。但是青島市啦啦操委員會則是地市級委員會中較為特殊的委員會,不在體制內,生在市場下。青島市啦啦操委員會負責人所屬商業(yè)機構,有自己獨立的培訓公司,單從培訓場所的選定就要比其他地市更為方便。
3.2 對山東省各地市中小學校園啦啦操師資的分析
山東省各地市中小學校園啦啦操師資數(shù)量逐年增加。通過調查,得知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師資隊伍的增加,一是山東省各地市中小學校園啦啦操“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培訓期數(shù)的增加,二是山東省各地市中小學校對校園啦啦操發(fā)展的更加重視,三是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 “送培到基層”公益活動培訓過后的相關比賽等事宜的陸續(xù)開展。
通過對各地市啦啦操師資進行調查,僅有17.5%的教師是專業(yè)健美操老師,其他均為體育老師、音樂老師或者是舞蹈老師。教師整體教學水平不高,自身技術不完善,不能夠將標準化的啦啦操動作教給學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也無從感受啦啦操帶給人們的真正感覺。
3.3對山東省各地市中小學啦啦操開展的分析
啦啦操在各地市推廣過程中,得到了地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無論培訓場地、器材還是推廣教師方面,都為啦啦操的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前提基礎。但還有部分學校并沒有舉辦任何與啦啦操相關的比賽,更沒有專門組織啦啦操代表隊代表學校參賽。校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啦啦操在校園內不能長遠的發(fā)展,不能夠豐富校園體育活動。
受限于教師教學水平及應變能力,部分學校啦啦操教學過程枯燥乏味,造成部分學生失去學習的耐心,不能夠將每一個動作做到標準化。大部分學生不追求精益求精,只是一味模仿動作的大概。全國啦啦操規(guī)定套路在動作難度、音樂節(jié)奏等方面做了精心的構思,完全適合中小學的學習,中小學生本身學習新動作比較慢,教師在推廣的時候,學習啦啦操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態(tài)度不認真,從而影響了啦啦操推廣的速度與質量。
3.4 對當前山東省中小學啦啦操推廣策略的分析
目前,啦啦操在中小學發(fā)展速度較慢,其原因是啦啦操賽事較少、對中小學的宣傳力度不夠、師資培訓不到位,中小學比較缺乏專業(yè)的啦啦操教師。其次,賽事舉辦是推動一項新興運動迅速發(fā)展的最有效方法,全國啦啦操聯(lián)賽自2011年以來,連續(xù)在北京市舉辦了3屆比賽,帶動了啦啦操運動的發(fā)展,然而經調查,參與此項比賽最多的是高等院校,中小學參賽隊伍較少。針對推廣薄弱的群體,應加強宣傳力度,完善推廣策略。
4 山東省中小學校園啦啦操推廣策略
4.1 加強重視程度,搭建展示平臺
受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啦啦操運動在中小學的發(fā)展相對緩慢。根據(jù)前面的分析,部分學校側重于文化課學習,對新興運動項目不夠重視,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展示平臺,校內缺乏比賽、展演等活動。因此,建議學?!耙匀藶楸尽?,主動接受并深入了解新興體育運動,搭建啦啦操發(fā)展的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4.2 建立多樣化的推廣形式
山東省中小學啦啦操的推廣形式重點在教學推廣,其次是興趣班推廣、比賽推廣、表演推廣。近年來,全國各地迅速開展了多屆啦啦操聯(lián)賽、錦標賽等賽事,市場上也開辦了不同等級的培訓機構。其培訓形式有:比賽推廣形式、表演推廣形式、社團推廣形式、興趣班推廣形式、課外活動推廣形式、課程推廣形式等多樣化的推廣形式,以促進啦啦操的快速發(fā)展。山東省應借鑒全國啦啦操在各地推廣的有效形式,使校內推廣不再單一化,加速啦啦操的推廣速度。
4.3 建立符合中小學推廣的宣傳機制
目前,大多數(shù)中小學并沒有體會到啦啦操的真正精神,普遍認為啦啦操是一種表演,沒有意識到啦啦操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功能。因此,應加強對啦啦操運動的價值宣傳。隨著科技的進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提高,信息在媒介之間的傳播速度也是越來越快,近年來,大眾媒體對體育賽事的宣傳促進了很多賽事項目的推廣和普及。為加強中小學啦啦操的推廣,山東省啦啦操推廣委員會應在宣傳上做文章,如建設專門網站,引導教師及管理人員應多關注中國啦啦操網站,了解啦啦操運動的發(fā)展動態(tài)、賽事舉辦、培訓考核等信息動態(tài)。
參考文獻:
[1]孫鐵民,李惠娟.我國啦啦操運動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4).
[2]蘇荔容.啦啦操與高校校園體育文化[J].宜春學院學報,2007(4) .
[3]王琴.對啦啦操融入高校體育課程的可行性探討[J].體育科學,2010 (6).
[4]夏建強,曾小金.福建省高校啦啦操現(xiàn)狀調查分析[J].內蒙古人民大學學報,2012(3).
[5]耿紅霞.高校開展啦啦操課程的可行性[J].科學之友,2009 (6).
[6]聶英濤,劉成香.廣西高校設置啦啦操課程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科技,2007(7).
[7]肖好,黃若華.啦啦操納入高中體育選修課必要性的研究[J].體育教學,2012(6).
[8]張慶如.啦啦操運動發(fā)展演進及特征表現(xiàn)[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2).
[9]高銀華.中小學開展啦啦操的可行性[J].經濟研究導刊,2012(18) .
[10]段世杰.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我國競技體育的發(fā)展[J]. 體育文史,1997(6).
[11]馬娜.啦啦隊運動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J}.新西部,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