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傳統(tǒng)壁畫技藝與現代材料的交融

      2018-05-14 14:22王巖松
      中國藝術時空 2018年2期
      關鍵詞:復制臨摹新型材料

      王巖松

      【內容摘要】20世紀初,外國探險隊從建筑和洞窟中揭取了大量中國古代壁畫,致使許多精美的壁畫流散到海外。這些壁畫是我國古代壁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目前所知,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等國都藏有中國古代壁畫,他們對之陳列展示并加以研究、開發(fā)與利用。這些原本應該在中國的壁畫,國人卻難得一見。因此,在壁畫原作觀賞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對這些壁畫進行復制與臨摹就成為彌補缺憾的手段之一。近幾年,我們基于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運用傳統(tǒng)壁畫技藝和現代新型材料及科技手段相結合的制作手法,以與古代壁畫相同材料的地仗層作為基底,對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畫進行了再現性復制和臨摹,使之從國外的大墻上走下來“回歸祖國”,讓人們在國內就能欣賞、品味這些流失海外的壁畫精品。這些壁畫以物質的形態(tài)呈現了非物質的內涵,無論在視覺、觸覺乃至于感覺上區(qū)別于以往紙絹臨摹壁畫效果,體現出傳統(tǒng)材料和技藝的當代表現功能,對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壁畫藝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流失海外壁畫 傳統(tǒng)技藝 復制 臨摹 新型材料

      一、流失海外壁畫復制與臨摹的意義 (一)壁畫復制、臨摹的現狀與對復制、臨摹意涵的界定

      壁畫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中國古代壁畫流傳至今,有些已成為重要的文化遺產。近年來,國家對壁畫研究越來越重視。僅就近幾年國家藝術基金獲批的有關傳統(tǒng)壁畫專題項目就涉及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傳播推廣交流等各個方面,這些項目的實施和以國家行為的推動力,為傳統(tǒng)壁畫的研究走向深入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土壤和條件。

      復制與臨摹是傳承壁畫藝術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壁畫是繪制在墻面上的繪畫,是不可移動的繪畫形式,存在著保護和傳播的難題。由于壁畫受自然和人為的影響,加之本體材料老化等原因,壁畫極易受到損毀。為了繼承壁畫藝術,延續(xù)壁畫生命,現今對于古代壁畫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有兩種手段:一是通過專業(yè)的壁畫保護專家對壁畫進行科技保護與修復,保護壁畫本體,延長壁畫壽命;二是通過專業(yè)工作者對壁畫的復制與臨摹,最大限度地保存歷史文化信息,這是壁畫的再現和另一種保護形式,也是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而且,在數字拍攝和印刷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呈現的壁畫信息在清晰度等方面取得了之前所無法達到的效果,這為研究者和公眾提供了更多選擇,為壁畫的復制與臨摹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目前,國內專業(yè)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對古代壁畫仍然采用“復制”與“臨摹”的方式,且一般采用以紙本為主的表現形式。這對于傳統(tǒng)壁畫技法的學習和借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實,壁畫復制與臨摹兩者之間是有所區(qū)別的?!芭R摹”又可以更進一步區(qū)分為“臨”與“摹”兩種方式。劉曉路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臨摹”的意涵與目的性有如下解釋:

      臨摹:按照原作仿制書法和繪畫作品。臨,是照著原作寫或畫;摹,是用薄紙(絹)蒙在原作上面寫或畫。廣義的臨摹,所仿制的不一定是原作,也可能是碑、帖等。臨摹的目的有:1.學習技法,側重于臨摹的過程;2.為保存、修復、展覽、出售而取得復制品,側重于臨摹的結果?!趯糯鷷嫷呐R摹上,一般有兩種方式:現狀臨摹,即原封不動地摹制原作現在的殘缺、污損、蛀腐、剝落、變色等狀態(tài);復原臨摹,即試圖恢復原作剛完成時的本來面貌。

      南齊謝赫所著的《古畫品錄》,提出“六法”中的“傳移模寫”是學習繪畫藝術的方法之一,也是強調其臨摹復制的方式。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中寫到:

      古時好拓畫,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筆蹤。亦有御府拓本,謂之官拓。國朝內庫、翰林、集賢、秘閣,拓寫不輟。承平之時,此道甚行;艱難之后,斯事漸廢。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寶之。既可希其真蹤,又得留為證驗。

      臨摹與復制在古代繪畫的發(fā)展與保存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對繪畫的學習與流傳,主要靠“傳移模寫”,流傳至今的唐以前繪畫大多為傳摹本,如傳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梁元帝《職貢圖》、楊子華《北齊校書圖》、展子虔《游春圖》、閻立本《步輦圖》皆為唐、宋摹本,在原作不存的情況下,這些摹本為我們留下了研究唐以前繪畫的可貴資料。從中可以看到古代許多繪畫珍品得以保存下來,技藝得以流傳與發(fā)展,也都是靠臨摹與復制。

      無獨有偶,國外在遺產保護方面也采用復制的形式。在歐洲,許多國家對于具有價值的文化遺產面臨無法恢復補救的破壞或遭受其所在環(huán)境的威脅時,它可能必須被遷移至更合適的環(huán)境中予以保存,并且為保持原地或建筑物的諧調而以復制品取代。在希臘,大量流失國外的雕刻就是采用復制的形式,將復制的雕塑和原有的作品一同展示,以保全雕塑作品的整體感和全面性。在壁畫方面,復制原作以替換某些已喪失或衰敗的部分,以維持原有的美學和諧乃是壁畫文化遺產修護的另一種層級。

      從壁畫保護與傳播的視野來看,綜合以上定義和解釋,筆者認為:壁畫復制一般應該以壁畫原作為依據,進行科學的復原制作。它是一項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工作。復制的目的有二:其一是保護那些具有高度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且經常利用又易損壞的真跡珍品,用足以亂真的復制品代替真跡展出或使用,使真跡得到妥善保存;其二是萬一原作損毀,復制品也可成為足資參考的珍貴數據。因此復制的原則必須忠于原作,不同于臨摹和造假。臨摹主要是模仿原作的藝術風貌和表現技法,不拘泥于筆筆如真,在尺幅、材料、形制等方面也無嚴格要求。另外,造假或贗品雖然在廣義上也有摹本之特征,但因以盈利為目的,脫離原作,隨意更改,甚至完全憑空捏造,不在本文討論范疇。

      本文對復制與臨摹有一些特殊的界定:主張復制一定要以原物為依據,不能主觀臆造,其形制、尺寸、內容、線條、紋飾、色彩、風格,甚至殘損、污痕,都要忠于原件,不得隨意增減變動,材料和工藝也要盡量與原件相同,若選擇代用材料,需保證質感相同,若采取新的制作技術,亦應確保質量和真實感;為避免真假混雜,復制品制成后,應注明復制品標志,這種復制的方式,通過科學分析和材質研究,旨在全面、真實地保護古老的文化信息,使人們有面對原作之感。

      而臨摹的要求則較為廣泛和多樣,不一定非以原作為模板,也可使用高質量的印刷品,也不一定使用與原作一樣的尺寸、材質和工藝技法。

      高水平的復制品與臨摹品,應能達到形神皆備,傳達出原作的面貌和神韻。

      (二)以壁畫文物的“原真性”修復理念復制與臨摹流失海外壁畫

      古代壁畫多存在于寺院、石窟和墓葬之中。上世紀初,外國探險隊巧取豪奪,從洞窟、建筑中揭取了大量中國古代壁畫,許多精美的壁畫蒙受劫難,流散異鄉(xiāng)。流失海外壁畫反映了一段歷史,是我國古代壁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所知,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等國的博物館、美術館都藏有中國古代壁畫,有的成為所在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他們將之完全視為己物,加以研究、開發(fā)與利用??陀^地說,這些壁畫流失的原因復雜多樣,某種意義上這些壁畫也為外國了解中國提供了方便,充當了交流大使。但這些原本應該在中國的壁畫,國人卻難得一見,要欣賞自己祖先的壁畫作品,只能遠渡重洋,費時費力,實在令人扼腕。由于種種原因,國際上至今還未達成文物歸還的協(xié)議和公約,壁畫原物回歸條件尚不具備。因此,在壁畫原作觀賞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對這些壁畫進行復制與臨摹就成為彌補缺憾的手段之一。近幾年,我們運用傳統(tǒng)藝術形式和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的制作手法對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畫進行了再現性復制和臨摹,使之從國外的大墻上走下來“回歸祖國”,讓人們在國內就能欣賞、品味這些流失海外的壁畫精品。由筆者主持申報并獲得立項的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千年壁畫,百年滄桑——古代壁畫暨流失海外珍貴壁畫再現傳播與展示”將以流失海外壁畫為專題進行復制與臨摹,并通過舉辦巡回展覽、學術研討、出版展覽作品集等方式,展示這些流失海外的中國壁畫。這無論是對于研究傳統(tǒng)藝術的專家,還是對普通的觀眾,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是極有意義的一種傳播方式。

      這些壁畫遺存被人為剝離流失,變得更為脆弱和珍稀,復制與臨摹勢在必行。

      由于對壁畫復制與臨摹認知的不同,對傳統(tǒng)壁畫技巧、工藝材料、傳承空間、展示形式等方面的工作存在很大差異,還有許多理論與實踐工作需要深入。至今我國還沒有一家專業(yè)團體或個人對這些壁畫進行系統(tǒng)性復制、臨摹,也沒有專業(yè)的博物館或藝術館對之進行展示,雖然國內也零星有對此類壁畫臨摹的報道,但尚不夠系統(tǒng),效果也不甚理想。為了解決流失海外壁畫傳承傳播的困難,利用壁畫再現的方式,克服壁畫不可移動的瓶頸,我們對流失海外的幾處珍貴壁畫進行再現性復制與呈現,就是要彌補這一缺憾。

      古代壁畫是歷史的見證,具有不可替代性。古代壁畫就其所處位置而言有石窟壁畫、寺觀壁畫和墓葬壁畫,還有一類是無法原位保存被揭取異地保管的壁畫。就壁畫而言,由于功能的需要,所描繪的內容往往相互關聯(lián),而且與雕塑和建筑空間相依存。為了尊重歷史原貌,壁畫應該保存在原地原址,非萬不得已不得遷移。流失海外壁畫因為種種原因,通過各種方法從原位揭取下來,脫離了原來的存在語境,變成了館藏壁畫,已經不具備留在原地保存的條件。因此,作為一種藝術呈現形式而存在的壁畫復制與臨摹,為了真實反映這樣一段歷史,應該遵循保護文物壁畫的“原真性”修復理念和標準來對待,使彌足珍貴的流失海外壁畫“回歸”中國。

      “修復”的釋義是:修整使恢復原樣。“修復”一詞,拉丁語原義是“尋找”,尋找原來的作品,尋找出作品的完整性。這主要是對壁畫原作的修復而言。對于壁畫復制與臨摹,前人根據目的的不同,已經總結出的復原性臨摹、整理性臨摹和現狀性臨摹三種不同類型和方式。不同的制作方式所表現的差異也很明顯。復原性臨摹也是恢復原貌臨摹,試圖恢復壁畫剛完成時的本來面貌,使臨本煥然如新。復原性臨摹是以科學研究為依據,不被表面的老化、變色所迷惑,準確還原壁畫原色原貌;整理性臨摹又被稱為舊色整理臨摹,是對壁畫的殘損部分進行有根據和選擇的復原、補充,使其更加的清晰、完善。通過整理,對有價值的圖像信息進行提煉,一般做舊而不做殘,作品往往保持古色古香的風貌;現狀性臨摹亦即是現狀客觀臨摹,即原封不動地再現壁畫現狀,對其陳舊色彩和殘破原貌也如實描繪,包括壁畫原作現狀的殘缺、裂隙、風化、剝落、變色等面貌,以達到亂真程度為目的。復制與臨摹不能加入個人的主觀意識,不以現在的是非標準進行取舍,真實記錄壁畫的演變過程,表現壁畫的現存狀態(tài)。作為壁畫文物復制或美術副本多用此法。

      以上幾種復制與臨摹的方法和類型,各有其特色,沒有高下之分。往往因為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應該指出,復制與臨摹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一項嚴謹的科學研究工作和復雜的藝術勞動,以古代壁畫保護與傳播為主旨的復制與臨摹,目的就是復制文物,使壁畫走下大墻,移植壁畫而異地展示,因此復制品與臨本既是壁畫的副本又是流傳的手段,是向外宣揚古代壁畫藝術的媒介。

      現在的“修復”不是簡單的缺什么補什么,而是需要修復者恢復壁畫創(chuàng)作思維時的動態(tài);不是單一進行的個性恢復,而是綜合恢復;既要通過復制與臨摹制作作品,也要傳承壁畫技藝,因此,它既有物質性的一面,也有非物質性的一面。

      以壁畫修復的理念進行壁畫復制,是一種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視覺意向,不是以制作假文物壁畫為標準。每一幅壁畫的復制都是個案,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程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因畫而異,就不同的作品做個性化的方案。古代壁畫的復制與臨摹不同于其他紙絹材料等傳世作品,由于其具有不可移動的特性而使復制與臨摹具有重要的深度內涵和特色。對于古代壁畫的復制與臨摹,站在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等角度,大體而言具有以下四種意義:

      1.保護的需要:古代壁畫是不可再生的,具有唯一性與稀少性,站在保護的立場,許多脆弱的壁畫不可隨意展示、搬動等。因此使用原有的材料、工藝技術、制作方法,通過復制與臨摹的方式,全面還原與再現壁畫于特殊文化遺存中的歷史信息和藝術價值。

      2.研究的需要:收集、保存、研究、管理、完善壁畫檔案,通過復制與臨摹等途徑及真實、詳細的壁畫記錄,對年代、類型、題材、形式、工藝等加以調查與研究,在傳遞歷史信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繼承的需要:注重源流,學習傳統(tǒng)。復制與臨摹一直是學習、借鑒和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主要途徑與手段。通過復制與臨摹可學習古人的創(chuàng)意構思和繪畫表現技法、啟發(fā)靈感,創(chuàng)作新作品。

      4.傳播的需要:壁畫是不可移動的,造成欣賞和學習的困難。通過復制與臨摹品的傳播和宣傳,可異地展示并通過復制與臨摹,滿足不同層次民眾對壁畫的需要,幫助參觀者理解壁畫的內涵。壁畫復制能使人們直觀、近距離地觀賞,對古代壁畫的保存延續(xù)和價值的體現具有一定的意義。

      壁畫復制與臨摹作為一種特殊的工藝技術,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藝、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應具備相應的歷史知識和藝術修養(yǎng),這樣才能制作出形神兼?zhèn)涞谋诋嫃椭婆c臨摹品。

      二、壁畫支撐體與地仗層在壁畫復制與臨摹中的運用

      壁畫復制與臨摹的目的是制作作品以便于傳承與傳播,筆者長期從事古代壁畫保護與修復實踐,以古代壁畫的材質和傳統(tǒng)技藝為基礎,突破了以往紙絹材質和工藝技術上的局限,嘗試以新型支撐體和相同質地地仗作為介質進行壁畫復制與臨摹,本次項目即是運用此法對流失海外部分壁畫的復制與臨摹,現就復制與臨摹壁畫的材料和程序,技法及成果進行闡述,對壁畫復制與臨摹在壁畫保護傳播中實踐情況做些介紹說明。

      (一)相同壁畫地仗的制作特色

      材料與工藝是壁畫復制與臨摹的關鍵因素。古代壁畫由支撐體、地仗層和繪畫層組成,現代對古代壁畫的修復也是對這三個部分的主動干預。在壁畫復制與臨摹的過程中,壁畫復制與臨摹依托的表面地仗層與古代壁畫的泥層結構和材料是一致的,其載體的材質和繪制法式、程序也大同小異。因此,壁畫復制與臨摹技術的關鍵是支撐體和地仗層的處理。尤其是地仗層的制作對壁畫繪制的效果和存世的長短影響很大。

      對古代壁畫的復制與臨摹,實際上是為了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為了制作壁畫的美術副本。這種美術副本,在壁畫原作遭到損毀或不便展示時,成為“下真跡一等”的替代品。好的美術副本.甚至起到與原作一樣的作用。以往壁畫復制與臨摹方法,大都是繪制于絹本或紙本之上,這樣的表現方式,雖然可以達到形式與外貌的相似,但古代壁畫的材料特性和厚重肌理質感卻無法充分的展現出來。

      筆者在前人的基礎上,研發(fā)與運用相同壁畫地仗復制工法和技藝,為制作美術副本而進行壁畫信息的全面記錄和再現。結合文物壁畫保護理念,吸收科技保護研究成果,在航空蜂窩板支撐體上嘗試運用與古代壁畫相同的地仗作為介質進行壁畫復制與臨摹。這種復制技法在壁畫的工藝、材料與形式上,特別是在壁畫的視覺感觀上,逼近原作,更能體現出古代壁畫的氣息、質感與肌理,展現出獨特的韻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壁畫繪制在不可移動的建筑或洞窟墻壁上,雖然時代、地區(qū)、作者、流派不同,形態(tài)與介質也有差異,特殊的環(huán)境和功能要求,決定了材料的工藝性與制作性區(qū)別于一般其他媒介藝術的表現手法。從之前為一些博物館所復制與臨摹的壁畫跟蹤考察看,效果良好。我們?yōu)樯轿鞑┪镌?、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等文物單位制作了這些相同質地壁畫技法,在工藝、材料與形式上,特別是在壁畫的視覺感觀上,逼近原作,能體現出古代壁畫的質感與肌理,展現出獨特的韻味,形成區(qū)別于以往在紙絹材質上制作壁畫的不同面貌。

      這些都說明與古代壁畫相同地仗的壁畫復制與臨摹,可以彌補舊有復制與臨摹壁畫方法所產生的“意猶未盡”的缺憾,使其與古代壁畫原作的質感和肌理更加接近。

      至今我國還沒有一家專業(yè)團體或個人對這些壁畫進行系統(tǒng)性臨摹、復制,也沒有專業(yè)的博物館或藝術館對之進行展示,這次壁畫復制與臨摹展覽填補了這類壁畫藝術展示交流的空白,也是這次展覽的主要藝術特色。

      壁畫復制與臨摹呈現歷史的真實性,反映一段歷史,準確把握古代壁畫的內容、技法和面貌,深度了解和掌握傳統(tǒng)壁畫技藝,在繼承中表現,表現中創(chuàng)新。

      項目在三個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1.展示方式的創(chuàng)新。通過再現性展示,使壁畫“回歸”祖國,從大墻上走下來進入美術館;2.支撐體的創(chuàng)新。運用航空蜂窩板作為底基,平整、輕便易于安裝運輸。3.保護材料的創(chuàng)新。壁畫在泥地介質上繪畫,應用文物科技保護成果,在壁畫制作過程和表面噴涂保護層,使壁畫能永久保存流傳。

      除此之外,現代數據采集技術也為壁畫的復制與臨摹助力良多,本次壁畫復制與臨摹項目運用壁畫圖像數據采集,為壁畫制作提供真實可靠的壁畫原始數據。得益于針對壁畫的數字化保護與修復的技術基礎,形成了從現場考察,數據采集,到數據處理,信息存儲,網絡應用等操作規(guī)程,建立了相應的規(guī)范標準及技術參數指標。由于有了高清的壁畫數據,運用軟件處理,使得壁畫在細節(jié)的描繪上更加精微,克服了在壁畫現場都不可能達到的觀察信息。

      (二)相同壁畫地仗的制作工藝

      復制與臨摹重點是按照傳統(tǒng)建筑環(huán)境中多層地仗處理的材料、配方、方法和步驟,特別是在與古代壁畫相同地仗基底之上,以礦物顏色進行制作的壁畫技法,表現古代傳承有序的壁畫技藝和效果。

      1.工具材料:

      (1)新型蜂窩鋁板

      新型蜂窩鋁板是應用于航空工業(yè)的金屬復合板產品。已經廣泛使用在文物壁畫的修復領域,主要是用做壁畫的支撐體。這里應用該產品也是用做復制與臨摹壁畫的支撐體。蜂窩鋁板采用“蜂窩式夾層”結構,具有選材精良、工藝先進和構造合理的優(yōu)勢,不僅在大尺度、平整度上有出色的表現,而且在形狀、表面處理、安裝系統(tǒng)等方面有眾多的選擇。具有大板面、高平整、重量輕、強度高、安裝簡便等特點。還可根據需要定制異形、彎曲等形狀。是壁畫復制與臨摹的理想材料。

      (2)麻袋布、黃土、麥秸、稻草、麻楸、麻刀、紙漿、棉花,沙子、熟石灰膏、鏟刀、泥抹子、明膠、白礬……

      2.操作步驟:

      古代壁畫墻壁的制作方法,在宋代李誡(1035-1110年)編著的重要建筑著作《營造法式》中有詳盡記載。在該書卷十三中,專列有“畫壁”一節(jié),原文如下:

      造畫壁之制,先以粗泥搭絡畢,候稍干,再用泥橫被竹蓖一重,以泥蓋平,又稍干,釘麻華,以泥分披令勻,又用泥蓋平;以上用粗泥五重,厚一分五厘。若拱眼壁,只用粗泥各一重,上施沙泥,收壓三遍。方用中泥細襯,泥上施沙泥,候水脈定,收壓十遍,令泥面光澤。凡和沙泥,每白沙二斤,用膠土一斤,麻搗洗擇凈者七兩。

      古代壁畫是畫在建筑物的墻壁上的,而壁畫的復制與臨摹卻是要畫在畫板、畫框或其他可移動的載體之上。因此,既有吸收傳統(tǒng)畫壁的材料與工藝,也有一些調整和創(chuàng)新。具體分別是:

      (1)支撐體制作:壁畫有一定的重量,需要有支撐體作為載體于上面抹泥作畫,定制符合規(guī)格和所畫面積尺寸的新型航空蜂窩板材料(一種航空材料,較輕便、平整、不變形)。

      (2)在航空蜂窩板上粘貼麻袋布。運用AC33+滑石粉+增稠劑作為粘合材料和填充材料,將麻布粘貼在蜂窩板上。

      (3)地仗制作:根據壁畫地仗材料選擇泥土或者石灰。如是泥地壁畫,要選擇干凈黃土進行篩選、籮篩,將雜物過濾掉浸泡;石灰要用養(yǎng)半年以上的熟石灰。由于類型、時代和地域不同,有些為泥層地仗,有些為石灰漿地仗,視具體情況而定。用黃土、沙子攪拌草秸、麻刀等纖維制成麻刀灰,可分三層,越往上層纖維越短,泥也越來越細。

      (4)涂刷白漿:在打底灰漿未干時刷白堊土漿(白堊土,又名聞喜土,俗名白土粉)。白漿調配法:把白堊土傾入盆里,加涼水浸,半小時后土塊溶解,用木棍攪成粥狀,再加生豆?jié){,比例為1:1,用排筆刷于墻面,行筆用力要勻,橫豎各刷一遍,趁底層未干時刷,稍停,再用抹子軋平。

      (5)刷膠礬水:地仗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分別配制膠水和礬水,比例是:膠2,礬1,水25。在干透的墻體上刷上膠礬水就可以固定石灰粉末了,注意刷的每一遍都比較薄,刷2 3遍即可,刷膠礬水時,要用排筆一筆挨一筆刷于壁面,勿重迭,重迭會使礬性不勻,影響作畫效果。待干透后就可以在做好的墻體上進行繪制了。膠礬水有加固畫壁不脫落和使彩色鮮明堅固的作用,為以后著色創(chuàng)造條件。

      (6)繪制圖像與完成:應用礦物色顏料,按照古代壁畫程序和工法,以文物壁畫復制的標準和要求進行畫面的描繪,直至作品完成。

      作為視覺藝術的壁畫復制與臨摹,除地仗以外,色彩和工具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許多繪制壁畫的顏料和專用的工具是需要我們了解、傳承與發(fā)揚的。另外,壁畫復制與臨摹在當代已經成為各個專業(yè)綜合性交叉性的課題,對于所涉及的如何提高修養(yǎng),磨練技藝,與保護和研究相結合,提取圖像信息方法,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建立壁畫檔案,完善日常管理等,有關方面的問題在此不再贅述。

      我們此次對流失海外的幾處珍貴壁畫進行再現性復制與臨摹呈現,是在遵循“原真性”修復理念的前提下,通過大量考證及與同類型壁畫的比對研究,運用傳統(tǒng)壁畫技藝和現代材料及數據,吸收文物壁畫科技保護的成果,盡可能完整真實反映壁畫所承載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充分尊重現實狀態(tài),盡量避免人為干涉。而對有些壁畫的殘損,無法詮釋它本來的面目的地方,付之闕如,告訴人們這些流失海外壁畫是“歷史變化中的壁畫”,最大限度再現壁畫真實,反映歷史原貌、承載歷史價值的功能,把壁畫復制與臨摹看作是保護壁畫原真性實存與傳承原真性基因相結合的過程。

      結語

      古代壁畫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我們不可逆轉歷史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壁畫材料這些歷史文化信息所依附的載體也總是要變化甚至消亡。壁畫的復制與臨摹是壁畫保護的重要手段,通過壁畫復制與臨摹來達到保護和傳播壁畫文化信息的目的,也是壁畫藝術繼承、傳播和觀賞的重要方式。

      以文物保護的理念進行流失海外壁畫的再現性壁畫復制與臨摹,從做地仗開始到礦物顏料的研制和使用,重視過程性操作的技藝演化實踐,充滿視覺沖擊力的壁畫復制與臨摹,在工具材料、工藝技法、質感觸感和視覺效果上,可以與中國古代壁畫的肌理相近,達到壁畫天然的質量,使其更加真實、生動,不僅克服了紙質臨摹的視覺缺陷,也促進了古代壁畫所蘊藏深厚文化內涵的展示與傳播。

      形神兼?zhèn)涫菑椭破放c臨摹品的最高要求和目標,高水平的復制與臨摹,要傳達出原作的面貌和神韻。由于壁畫復制與臨摹的歷程、類型和目的不同,其方法與手段也不盡相同,形成了較為多元的復制與臨摹模式,各種各樣的復制與臨摹模式只有適用性的不同,而沒有高下的區(qū)別。

      古代壁畫是歷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應該明確的是,任何高超的壁畫復制與臨摹都不能代替壁畫原作,它的價值也不可能與壁畫原作同日而語。但是,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復制與臨摹壁畫,盡量延長其使用壽命,并能夠最大限度地保存及傳達其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壁畫的復制與臨摹工作領域,前輩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科技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有益的經驗,使研究、保護與實踐相結合,把壁畫復制與臨摹提高到新的水平。

      猜你喜歡
      復制臨摹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在汽車設計中的應用探討
      一種協(xié)同工作環(huán)境中(分布式)的容錯和安全數據存儲方法
      高中美術課堂臨摹訓練研究
      淺談北京十度之行對中國山水畫寫生與創(chuàng)作的感受
      淺談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復技術
      國內外熱浸鍍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
      一種便利型的紅外臨摹繪畫輔助筆
      朝阳区| 龙海市| 贵定县| 东乡县| 甘南县| 灵寿县| 扎鲁特旗| 陕西省| 莱州市| 新平| 陆良县| 宜兴市| 喜德县| 呼图壁县| 兴文县| 萍乡市| 奎屯市| 西畴县| 太仆寺旗| 海南省| 河津市| 九江市| 通辽市| 博罗县| 连山| 潼关县| 新泰市| 普宁市| 都安| 浦城县| 双峰县| 潼关县| 青田县| 唐河县| 库尔勒市| 阳山县| 英超| 雷波县| 台湾省| 岳普湖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