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珂 王薇薇
摘 要 園林美學的課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園林藝術與美學的角度認識和理解園林,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很大幫助。基于此,以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分析為重點,闡述了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據(jù)實際提出園林美學教學改革的對策。
關鍵詞 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29
園林美學課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是在學生掌握一定園林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開設的課程,課程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整體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美學修養(yǎng),園林美學課程教學希望能夠達到幫助學生更進一步理解知識、提升運用所學園林課程的綜合知識的能力的效果。但由于園林美學的特點是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性描述,教師如果按照現(xiàn)行的教材按部就班地展開教學活動,易導致學生對園林美學喪失學習興趣?;诖?,結合園林美學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重點探討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性措施,希望為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
1 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是由園林美學課程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園林美學課程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歸納和理論性描述,單純的園林美學知識教學顯得單調(diào)而空洞,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2)學生美學理論知識缺乏、美學鑒賞閱歷不豐富,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對園林美學的知識性內(nèi)容難以直接接受。園林美學的學習需要掌握一定的園林基礎知識和一定的美學知識,而高校學生大多基礎知識薄弱。學生從高中通過考試進入高校之后,并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園林知識和美學方面的知識,所學的內(nèi)容都是為了應付高考,基礎扎實的學生很少,需要園林美學教師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合理利用,提高園林美學教學的有效性。3)基于園林美學學科的重要性,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具有必要性。園林美學的課程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2 園林美學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園林美學課程教學不僅需要教師通過教學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更為重要的是需要讓學生認識園林美的特征和審美規(guī)律的基礎上將知識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某種思想方式和能力。園林美學作為一門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更需要學生掌握在實踐當中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而現(xiàn)實的高校教學中,較為注重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美學積淀不豐滿,對園林美缺乏鑒賞與感悟的能力,對園林美的理解浮于表面。
園林美學的課程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學習美學知識、認識審美規(guī)律、了解園林的美學特征,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園林美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建立美學的認識,促使學生美學積累與美學閱歷增加的過程中提高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然而,現(xiàn)實的園林美學教學中,許多學生認識不到園林美學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認為園林美學對專業(yè)設計以及其他關于園林方面的實踐沒有太大幫助,因此,導致在學生當中存在兩種現(xiàn)象,一是缺乏學習園林美學課程的興趣;二是急功近利,對知識積累的過程缺乏足夠的耐心。
3 園林美學教學改革的對策
3.1 引入教學案例 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在現(xiàn)實的園林美學教學中,學生無法將學到的美學知識與實際事物相結合,對審美客體缺乏深層次的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園林美學教學中引入教學案例,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事物的能力。通過教學案例的引入,人文、歷史等背景知識的介紹,讓學生掌握更為全面的信息,從而對課程案例有一個深入全面的了解,學生得到全面的信息之后,再結合所學到的知識,對園林藝術作品會有一個更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例如,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引入蘇州拙政園的案例,讓學生了解到拙政園的營造者王獻臣曾經(jīng)是明朝的一個大臣,因遭到太監(jiān)的構陷而辭官,并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在家鄉(xiāng)蘇州開始營造園林,到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營造了“廣袤二百余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的一代名園“拙政園”[1]。教師通過向?qū)W生講解拙政園名字的由來,修建拙政園的故事等,能夠讓學生認識拙政園背后的歷史故事,更全面了解蘇州園林的歷史背景。了解到歷史背景和拙政園營造者的官場遭遇,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拙政園的建筑名稱大多與荷花有關[2],這是為了表達營造者王獻臣高潔的人格和不與官場同流合污的觀念。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到蘇州園林一日游,讓學生欣賞蘇州園林的藝術美,并從美學角度理解蘇州園林的設計思路,增加學生的藝術積淀。
3.2 抓住興趣點 充分挖掘和拓展 引導學生積累知識
園林美學的學習要建立立體的架構,就需要學生廣泛涉獵,進行知識的積累和儲備[3]。在園林美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沿著園林美學知識性教學的思路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會顯得空洞而乏味,并且園林美學課程所涉及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范圍也較為廣泛,純粹知識性的教學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耐心。因此,教師在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時,應注重對學生興趣點的把握,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充分挖掘和拓展,以課程內(nèi)容為藍本,開展興趣教學,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分享交流,開展特色教學,不斷豐富和完善課堂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園林美學的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耐心積累知識,增加審美閱歷和美學的知識積累,改變學生急于求成和不思進取的兩種心態(tài)。
3.3 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 激發(fā)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學習的熱情
在園林美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豐富教學的內(nèi)容,就必須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在園林美學教學中增加情境教學的形式,圍繞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豐富課堂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多媒體教學,播放介紹園林和經(jīng)典園林設計的視頻,拓展學生的視野,并且在教學中將知識點融入視頻、自己制作的PPT或者Flash動畫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思考意識,將知識通過視聽效果形式存儲到學生的記憶當中。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豐富教學資源,為學生開辟新的學習渠道,增加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提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4 結語
園林美學課程自身的特點、園林美學在當前課程教學的現(xiàn)實情況以及學生自身對課程教學的接受情況決定了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貧w自然是現(xiàn)代園林設計的趨勢[4]。當前,進行園林美學課程教學改革,需要教師順應園林美學發(fā)展的趨勢,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具體情況,引入教學案例,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充分挖掘和拓展,引導學生克服急功近利和不思進取的心態(tài),耐心積累知識;綜合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熱情,有效提高園林美學課程教學的課堂效率,并著眼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淀和閱歷儲備,幫助學生建立獨特的審美體系,激發(fā)學生對藝術主動思考和探索性研究的熱情,促進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 謝云霞.晚明江南文人園林美學思想的歷史價值[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3(4):114-118.
[2] 崔勇.中國古代建筑園林美學思想[J].中華書畫家,2018(4):108-113.
[3] 劉濱誼,廖宇航.大象無形·意在筆先——中國風景園林美學的哲學精神[J].中國園林,2017,33(9):5-9.
[4] 李悅.中西方園林美學碰撞下的現(xiàn)代園林探析[J].現(xiàn)代園藝,2016(20):181-18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