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到了第二學段,識字量約900字,寫字量約為800字。從數量上看,識字量比第一學段(低年級要求會認1600字)有所減少,但是寫字量(低年級要求會寫800字)卻是持平的。從這點來看,第二學段的生字教學沒有太大難度。但實際上,生字教學的難度反而是有增無減的: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更好地閱讀,而中年級的閱讀要求大大提高,從課標要求來看,從低年級的七點要求,增加到九點要求。相對應的,教材中的課文長度和難度明顯增加。這就要求第二學段的生字教學要更高效,以免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短板。
【關鍵詞】教育教學;問題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從心理學上看,第二學段的小學生正處于繼嬰兒期后的另一個生長發(fā)育的高峰期,這時他們的心理也在發(fā)生變化:他們不再像低年級那樣什么都依賴教師,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教師也不再像第一學段那樣,事無巨細,必親自一一指導。日常如此,學習也如此。從扶到放,轉換是否順利,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日后的語文學習。在教學中,我發(fā)現了第二學段生字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常見的生字教學模式
目前一線課堂中比較流行的生字教學方法是:不再逐字逐字拼讀、組詞,書寫,多數都是一帶而過。學生預習圈生字、課堂上先簡單初讀、教師出示生字認讀,再指導其中個別難寫的生字。這樣就算是完成了生字教學。從流程上看,花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5分鐘。但是有時候學生預習馬虎了事,這時的生字教學就變得冗長而且枯燥了:教師往往反復地讓學生認讀詞語,糾正讀音,辨析字形,卻對意思不求甚解,然后直接進入課文朗讀、閱讀教學。
二、存在的問題
第二學段的生字教學存在上述走馬觀花、重復累贅的兩極現 象,學生要么跟不上,要么不勝其煩。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由于忽視了識字、寫字指導,學生對學過的生字印象不深,很容易出現回生情況。學生生字認讀不牢固,課文朗讀不通順,自然就影響了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了;學生生字書寫不熟練,使用生字時,容易出現錯別字,影響表達質量。
2.存在重讀音輕字義的現象,這樣會增加消極詞匯的數量,不利于語言運用,影響語文能力的提升、日常的交際。
3.生字教學或輕描淡寫或者濃墨重彩,都不利于學生產生熱愛語文的情感,影響祖國語言文字、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三、解決策略的探索
(一)了解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
心理學家卡爾恩卡在研究中發(fā)現,兒童的記憶帶有很大的直觀形象性,字詞的邏輯識記能力還很差。根據林崇德先生在《發(fā)展心理學》書中的觀點,小學兒童的思維活動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經過教學中的長期觀察,中年級(特別是三年級,年齡多為8周歲)的學生仍處于形象思維的掌控期,抽象思維處于萌芽階段,上述提到的生字教學方法,顯然不是最適合他們的方法。因為這樣的生字教學過于抽象。雖然四年級學生的語詞記憶得到了發(fā)展,但是仍然無法在抽象的講解中很好地掌握生字詞。
(二)創(chuàng)設情境,識字寫字
1.回歸語境,增強語感。根據這階段兒童的記憶發(fā)展特點,教師可以將生字回歸語境,先從預習入手。除了讓學生預習課后的生字,還要在文中圈出生字詞,明確生字所在的句子。教學的時候不依賴多媒體課件的字詞陳列,而是將生字的讀寫還原到文章中。由于不是認讀識記單個的生字,而是生字所在的句子。通過回歸語境的方法識記生字,學生的語感也能得到鍛煉。
2.輔以圖片、實物。一些生字詞甚至可以通過圖片、實物等幫助識記。例如學習《趙州橋》時,可以通過趙州橋的圖片,識記“欄板、纏繞、橫跨”等詞語。實物的運用則可以促進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例如學習《秋天的雨》時,可以借助“柿子、郵票”等實物,達到生字教學目的。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識記,也可以促進詞意的理解。
3.回歸字源。識字、寫字教學不僅可以回歸語境、利用圖片實 物,還可以回歸字源。很多生字學生為什么會寫錯?很大程度上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們可以在生字教學中聯系字源,加深對漢字的理解。例如“爽”字特別容易寫錯,可以到《說文解字》里找一找字源及解釋,就會發(fā)現它的字形特點: 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像人左右腋下有火,后來引申為暢快、舒適及其他意思。從字源上辨析關鍵筆畫,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的認知特點,避免架空的抽象分析,不但能有效地減少錯別字,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認同感。這樣就免去了教師苦口婆心分析關鍵筆畫的麻煩,提高生字教學的效率。
(三)拓展延伸,練習鞏固
教師在生字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以上幾種識字寫字方法,然后要及時地學以致用、拓展延伸??梢赃M行游戲鞏固、選詞填空、造句練習等,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含有生字的句、段進行鞏固。具體的練習形式,可以由教師根據班級學生情況而制定。
四、結語
這個年段生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量體裁衣,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用適合學生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走過場、講形式,而是要真真正正地將生字教學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石。有了豐富的積極詞匯,學生的聽、說、讀、寫才會更順暢。
作者簡介:羅敏奇,女,1989年生,廣東省清遠市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