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霞
【摘要】諸宮調是宋時期的一種大型說唱音樂形式,近些年許多學者也對其進行了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將對2000年到2015年這十五年間關于“說唱音樂諸宮調”音樂方面文獻研究進行整理,勾勒出諸宮調音樂發(fā)展的面貌,以加深學者對諸宮調的認知與理解。
【關鍵詞】諸宮調;《劉知遠諸宮調》;《西廂記諸宮調》
【中圖分類號】J609 【文獻標識碼】A
諸宮調是宋時期興起的一種大型的說唱音樂曲種,首創(chuàng)諸宮調的是一位在汴京瓦子勾欄中的賣藝人孔三傳。諸宮調是由多種不同宮調的樂曲組成,一般用來描繪一些紛亂繁雜的故事,是一種大型、成本的長篇說唱音樂,在音樂上的表現特點為多調性。自20世紀以來,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對諸宮調進行了文學、戲曲、音樂等多方面的研究探討,本文在諸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近十五年關于說唱音樂—諸宮調”的文獻研究進行綜述,對諸學者的研究成果作以詳細的梳理總結,本文主要從“諸宮調音樂主體研究”及“諸宮調音樂作品研究”兩方面進行整理綜述,意圖勾勒出諸宮調的音樂發(fā)展面貌。
一、諸宮調音樂主體研究
近十五年關于諸宮調主體研究的文章有十余篇,涉及文學、音樂、戲曲三個方面,在這里作者不涉及諸宮調戲曲、文學方面的文獻綜述,只針對音樂本體的進行概括。在諸宮調音樂主體文獻研究中對諸宮調音樂結構、諸宮調宮調研究兩個方面進行梳理總結。
有關諸宮調音樂結構的文獻有龍建國的《論諸宮調音樂單位的組織形式》和于新潔的《試論諸宮調的音樂結構》。龍建國在文章中講到諸宮調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一曲獨用、一曲帶尾、多曲帶尾三種組織形式,并在隨后的文章中對三種組合形式進行了簡單的概念論述。
于新潔在《試論諸宮調的音樂結構》中,主要是從“諸宮調是多調性的說唱藝術”及“諸宮調的演唱形式”兩個方面對諸宮調這一藝術形式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文章在“諸宮調是多調性的說唱藝術”中,舉例《董西廂》的三種組套形式,并辨明其曲牌的使用規(guī)律,理清了諸宮調其連綴成套的發(fā)展與演變過程,在結尾闡明諸宮調的音樂結構是從低級到高級逐漸演變的過程,并具有多調性的本質特征。
關于《諸宮調音樂結構研究》的文獻有于韻菲的《也談諸宮調的宮調》和于新潔的《論諸宮調的宮調與曲牌》。在于韻菲的文章中,作者分三個部分論述諸宮調的宮調。第一部分是列舉歷來對于“諸宮調宮調”不同理解的說法,主要有“合詠一事說、多調性說、犯調說、換韻說、同均三宮說”。第二部分是諸宮調宮調在傳統(tǒng)宮調理論體系中的本義,分別列舉了唱賺樂譜《愿成雙》及《宮調結聲正訛》兩個音樂文獻來簡述宮調的含義。第三部分為諸宮調的宮調特征,在這部分中,作者是從宋元時期燕樂調的使用規(guī)律、唐宋樂曲的用調傳統(tǒng)及中國傳統(tǒng)宮調轉換的結果等實際運用中從淺入深的探析宮調的特征。
在《論諸宮調的宮調與曲牌》中,于新潔則別列舉了《劉知遠諸宮調》《西廂記諸宮調》中運用的宮調,共有十六種宮調,并指出宮調在運用過程中存在差異,并非全部應用,而是“隨著燕樂的發(fā)展及諸宮調自身的音樂體制的變化,諸宮調的作者會根據故事內容來選擇宮調運用。”
二、諸宮調音樂作品研究
(一)《劉知遠諸宮調》研究
在《劉知遠諸宮調》的文獻中涉及較多的是語言研究、用典、用韻及敘事角度等文學方面的研究,而涉及音樂方面研究的文獻有白寧的《殘本〈劉知遠諸宮調〉曲牌考證》和于新潔的《略論金元時期諸宮調音樂作品》。在《殘本〈劉知遠諸宮調〉曲牌考證》中,作者主要舉例考證諸宮調曲牌的源流。文章開始總結了《劉知遠諸宮調》的曲牌使用數量共47種,并列舉了唐、五代、宋、金時期的史料及元明清曲集,在隨后的文章中逐一考證《劉知遠諸宮調》中曲牌源流。
在于新潔的《略論金元時期諸宮調音樂作品》中并不是專論《劉知遠諸宮調》,而是給其一部分的簡述。文章在敘述《劉知遠諸宮調》中作者提到其根據現存的殘本總結了《劉知遠諸宮調》使用的13種宮調,并在隨后的文章中簡述了《劉知遠諸宮調》這首曲子所使用的三種曲式。
(二)《西廂記諸宮調》研究
《西廂記諸宮調》是現存的能夠考證的諸宮調作品中唯一一部有頭有尾、內容完整的作品。因此研究此部作品的文獻數量稍多一些,領域寬一些。涉及音樂領域的文章有張國強的《〈西廂記諸宮調〉初探》與朱鴻的《〈西廂記諸宮調〉的音樂結構》。
張國強在《〈西廂記諸宮調〉初探》中闡述了大量的文獻史料分析,勾勒出了諸宮調的歷史發(fā)展軌跡,并分析了《西廂記諸宮調》的曲牌來源及曲體結構特點。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列三大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為《〈西廂記諸宮調〉的曲牌》,在這一部分作者考證其曲牌聯(lián)綴成套的淵源發(fā)展及宮調的歸屬。第二部分為《〈西廂記諸宮調〉曲體結構及特征》,作者羅列《西廂記諸宮調》的曲體結構,分別為“單曲牌、單曲牌加尾聲、纏令”三種,并分析了曲體結構的特征。第三部分為“《西廂記諸宮調》的宮調”,在這一部分中作者認為“《 西廂記諸宮調 》產生于金代,其曲調多與唐宋大曲、唐宋詞有關,其宮調的使用與宋代燕樂調系統(tǒng)和詞樂宮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宋代燕樂調又與唐俗樂二十八調一脈相承?!币虼俗髡呤菑奶拼讟范苏{開始論述的,文章先簡述了燕樂二十八調并羅列了唐代俗樂二十八調在后代的流通使用情況,隨后將《西廂記諸宮調》的宮調使用情況與唐燕樂二十八調相比較,作者發(fā)現在當時《西廂記諸宮調》等俗樂宮調在使用情況中數量逐漸減少,但基本上并沒有突破宋燕樂的宮調系統(tǒng)。
朱鴻在《〈西廂記諸宮調〉的音樂結構》中,運用了豐富的文史材料來闡述《西廂記諸宮調》的音樂結構。文章在闡述其音樂結構時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為《西廂記諸宮調》的宮調使用情況,在這個部分中,作者采用了比較的方法來獲得《西廂記諸宮調》的宮調使用情況,作者先列舉了唐代燕樂二十八調,并在二十八調的基礎上將《西廂記諸宮調》與宋代教坊音樂、元雜劇相比較,得出《西廂記諸宮調》所使用的宮調有14種,而宋代教坊樂有十八種,元雜劇僅有九種。二為《西廂記諸宮調》曲調使用統(tǒng)計及考證來源,作者對《西廂記諸宮調》的曲調使用情況進行了大概的總結,并對著這些曲調來源做了分類。三為《西廂記諸宮調》的組套形式,作者列舉了《西廂記諸宮調》的組套形式,并在每個組套方式下論證自己的觀點。
三、結語
諸宮調音樂的形成與發(fā)展,在藝術領域中超越了以往的各種說唱音樂藝術形式,是說唱音樂發(fā)展的新高度。但諸宮調作為民間藝術形式在很多如《宋史·樂志》《明史·樂志》等正史典籍中很少出現,或只是在排斥俗樂時提一下,而這些民間音樂史料只能從《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等宋元明人的筆記小說中輯錄,但這并不可以忽視其諸宮調在中國音樂、戲曲、文學方面的學術價值。諸宮調在音樂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唐代變文、教坊大曲與雜曲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曲調又對北方雜劇的形成及中國漢族戲曲藝術的成熟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它的學術價值是不可忽視的。
參考文獻
[1]于韻菲.也談諸宮調的宮調[J].音樂研究,2014(04):17-29.
[2]張國強.《西廂記諸宮調》初探[D].開封:河南大學,2001.
[3]龍建國.論諸宮調音樂單位的組合形式[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02):87-90.
[4]于新潔.試述諸宮調的音樂結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01):27-28.
[5]于新潔.論諸宮調的宮調與曲牌[J].廣播歌選,2009 (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