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宏圖
【摘要】音樂是人類在社會實踐和生產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形式,音樂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音樂可以超越不同種族、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的限制,千百年來音樂已經成為了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它將五大洲的不同膚色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為了讓音樂知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得到更好的普及,為了讓音樂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得到發(fā)展,我們要關注和分析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
【關鍵詞】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文化;互動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社會音樂文化的類型以及社會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體現(xiàn)
(一)民族音樂文化與外來音樂文化的分析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類型和音樂文化,音樂在民族融合、社會進步和國家統(tǒng)一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一貫以一種強勢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外來文化和外來音樂身邊,并以一種兼收并蓄的方式將自身音樂和外來音樂進行融會貫通。近代以來,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以后,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受到了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尤其是歐美和日本的強烈沖擊,很多人堅持全盤西化,也有更多的人固守國粹,這兩種方式都比較極端,因而都不利于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使得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音樂與其他文化的音樂交往不斷增多,多元文化和多元音樂已經成了一種趨勢,因而,如何正確地看待外來音樂成為了當前面臨的問題,也是應該解決的問題。民族音樂文化與外來音樂文化的沖突矛盾和融合發(fā)展也映射在了音樂教育中,從而形成了一定的困擾。音樂教育要加強對外來音樂文化的融合,同時要以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把握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核,重視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更好地保持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本色,使得民族音樂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二)流行音樂文化與嚴肅音樂文化的分析
流行音樂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它可以將古今中外音樂作品囊括其中,流行音樂文化內涵非常寬泛,流行音樂文化包含著與流行音樂作品相關的音樂表演、音樂學術研究等內容。嚴肅音樂文化是相對于流行音樂而言的一種音樂形式,很多人認為嚴肅音樂是“陽春白雪”,而流行音樂是“下里巴人”,流行音樂文化和嚴肅音樂文化所謂的矛盾和沖突并不源于兩種音樂本身,而是與它們的表現(xiàn)形式有直接關聯(lián),流行音樂有著商品化的特征,流行音樂的歌手是通過商業(yè)包裝而產生的,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真正學過樂理知識,比如至今流行的香港“四代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都不是“科班出身”,甚至一度被人嘲笑不懂樂譜??傊?,流行音樂與嚴肅音樂的精神導向、人文價值之間有著一定的沖突與矛盾。這一沖突與矛盾映射于音樂教育之中,表現(xiàn)為對學生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影響。要通過音樂教育避免“商業(yè)化”流行音樂的負面精神影響,但對流行音樂不能一概拒絕和排斥,音樂教育要引導學生正確辨析流行音樂文化中的積極元素和健康力量。周杰倫的《青花瓷》是流行音樂的代表作,我們可以通過《青花瓷》了解青花瓷,認識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博大精深;劉德華的《中國人》也是流行音樂的代表歌曲,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讓學生明白這首歌蘊含的愛國情操;春晚上王菲和那英演唱的《歲月》,以流行音樂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時光不返,真情永在的感嘆。總之,加強音樂教育可以使人樹立起正確的音樂價值觀,為將來的音樂工作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分析
(一)要積極構建正確的音樂教育文化觀
當前,在很多學校出現(xiàn)了音樂教育的各種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大多數(shù)學校沒有真正認識到音樂教育在音樂發(fā)展中的作用,基于此,就要積極構建正確的音樂教育的文化觀,促進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在實施音樂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要重視對其文化屬性的確定。要學習和欣賞流行音樂就要了解流行音樂的歷史和特點,中國流行音樂的真正開端和發(fā)展是在20世紀70.80年代,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大陸進行了改革開放,中國臺灣地區(qū)也實現(xiàn)了經濟上的騰飛,香港地區(qū)更是東亞經濟發(fā)展的佼佼者。臺灣的鄧麗君《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的發(fā)行,讓她成為那個時代兩岸三地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手。香港的譚詠麟、張國榮等歌手的粵語歌曲也迅速在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qū)流行,大陸李谷一的《鄉(xiāng)戀》以流行的方式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感受,通過對流行音樂的了解和認識建立健康的音樂教育文文化觀。流行音樂40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了一種音樂的主流,但是流行音樂的容易被人們接受的特性也使得許多人不能辨認出優(yōu)秀音樂與低俗音樂之間的真正差別,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構建科學、合理、正確的音樂文化觀念。
(二)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推動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
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推動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將社會的音樂文化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科學融合,從而通過音樂教育表達出來。當代的年輕人是聽著流行歌曲長大的,他們對于流行音樂的學習更多是一種興趣使然,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喜歡四大天王,9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喜歡周杰倫和王力宏,而新世紀出生的學生們對網絡流行歌曲非常追捧,每個時代都有青少年喜歡的偶像和歌曲。當前,青少年是現(xiàn)階段進行音樂教育的主要對象,因此,需要根據青少年的發(fā)展特點以及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指導學生對流行音樂進行有效辨別,讓他們能夠分辨流行音樂的優(yōu)良和劣質。流行音樂有很多是積極向上的,鼓勵人們戰(zhàn)勝困難,充滿勇氣,比如《水手》《今天》《紅日》《光輝歲月》。而有的流行歌曲則充滿負能量,低俗媚俗,對青少年傷害很大,因而要在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的熏陶下建立健康的音樂觀念。要對音樂教育的傳播方式進行分析和研究,按照音樂的傳播方法與途徑不斷強化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之間的互動。比如可以通過學校音樂會、家庭音樂會、校園音樂大賽的方式把音樂和受教育者的具體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將音樂教育的積極影響真正發(fā)揮出來。
(三)要在音樂教育中融入社會音樂文化內容
要在音樂教育中融入社會音樂文化內容。音樂教育就是讓人們對音樂產生興趣,對音樂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要將優(yōu)秀的社會音樂文化內容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融入到音樂教育中,是當前進行音樂教育的必然步驟和必然趨勢。從某種意義上講,優(yōu)秀的社會流行音樂文化體現(xiàn)了人們的精神追求和社會共同價值的追求,因而,在音樂教育之中要正確地講流行文化進行辨識和引進,音樂教育要培養(yǎng)人們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和藝術世界觀,對于流行音樂文化要辯證、全面和客觀地看待。要進一步吸取流行音樂文化的精髓,拋棄流行音樂文化的糟粕。網絡流行歌曲是當今青少年最熟悉的歌曲形式,由于網絡的迅速傳播,使得網絡流行歌曲以最快的速度傳入人們的耳中,《老公老公我愛你》《老婆老婆我愛你》系列雖然旋律比較明快,但是歌詞內容則太過直白,不免陷入了低俗化甚至媚俗化。而像《青藏高原》《菊花臺》《海闊天空》《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回家的路》等流行歌曲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不但旋律美妙,而且歌詞意味深長?!肚嗖馗咴肥且磺鷮h古歷史和辛勤人民的贊頌,在高亢的歌聲中我們看到了勤勞勇敢的藏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戰(zhàn)勝各種艱難困苦;《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作為武俠電影的主題曲,歌唱了忠肝義膽的豪情和精神;《海闊天空》讓人們看到了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信心,鼓勵人們走向光明??傊谝魳方逃腥谌肷鐣魳肺幕瘍热?,讓人們在音樂教育中認識社會和了解文化。
三、結束語
音樂在民族融合、社會進步和國家統(tǒng)一中發(fā)揮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我們要正確認識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要積極構建正確的音樂教育文化觀,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推動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推進音樂教育文化的輻射效應。
參考文獻:
[1]王玲玲.生態(tài)社會音樂教育實踐哲學的回歸——評《作為實踐的音樂與音樂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8(4).
[2]陳越.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的比較與互動——以中小學課堂和藝術考級教學為視角[J].音樂時空,2014(3).
[3]趙玲,李淑.音樂教育在大眾音樂文化發(fā)展中的職責與任務[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
[4]婁紅芳.社會音樂教育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與發(fā)展建議——以河北省社會音樂教育為例[J].大眾文藝,2018(9).
[5]康良生.試論我國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的協(xié)調發(fā)展[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5).
[6]曹楊.基于互動機制視閾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融合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7(24).
[7]胡慶生,杜澤凝.高校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關于增設社區(qū)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方向的設想[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8(2).
[8]代百生.流行音樂文化對當代學校音樂教育的挑戰(zhàn)[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