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寶嫻
對于教師來說,教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艱巨任務,長期以來,作文“難”的狀況一直無法改觀。學生的作文越寫越差,千篇一律,這樣的現狀,無疑讓語文教師都在思索同一個問題:如何教學生寫作文?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過去,一上作文課,學生就發(fā)愁沒什么可寫的,最后就變成生編硬套,字詞不夠廢話湊,擠牙膏似的想一句寫一句。這往往是因為學生不善于觀察周圍的事物,沒有積累寫作素材造成的。其實,作文并非一定要寫轟轟烈烈的大事,否則哪來的“以小見大”、“細微之處見真情”?作文最主要的是寫出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寫出真情實感。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留心身邊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觀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讓生活成為創(chuàng)作的源泉。
小學語文課本選材文質兼美,體裁多樣,這些文章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諸多方面獨具匠心,給學生學習寫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的引路功能,結合范例教給學生寫作的技能技巧,使學生懂得如何去寫。例如教學《桂林山水》著重讓學生領悟寫景如何抓住特點,寫出真情實感;教學《開國大典》,要引導學生懂得寫一項活動如何言之有序,如何進行場面描寫;教學《窮人》讓學生感受如何通過人物的內心活動來表現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等。教師長期堅持授之以漁,學生定會在眾多課例的學習中掌握各類文章的寫作技巧。學生心中有法,寫起文章來自然就從容得多了。
古人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就形象地說明了閱讀與寫作的微妙關系。由此可見,學生只有閱讀面廣,才能知識面廣,也才能積累豐富的寫作詞匯和生動有趣的寫作語言,并在寫作中恰如其分的加以運用,所寫的文章,才能做到言之有物,點筆精當,詞文并茂;言之有序,詳略得當,涇渭分明;也才能做到言之有趣,情深意篤,生動感人。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課堂學習課文中,除了教給學生規(guī)律性的寫作方法外,還要加強對學生品詞賞句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懂得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傳神。其方法主要是抓住典型詞、句、段,通過去詞、換詞、品讀等手段,體會其用詞、修辭的精妙。從而使學生內化語言,學會表達。
學生解決了作文的材料問題,語言問題,也不一定就能寫出好的作文,還需要老師輔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學習其寫作方法,吳增祺說:“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边@是指文章體式上要加以模仿學習。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學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會有所創(chuàng)新。
寫文章首先要認真地分析題目,根據文章規(guī)定的范圍和要求,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這一點不容質疑;二是“選材”這一環(huán)一節(jié)也必須把握好。中心確定了之后,怎樣選材,選什么樣的材呢?我的觀點是:首先,選擇材料要服從中心思想的需要;其次,材料要真實,不能編造;第三,材料要具體,避免說空話,要“言之有物”;第四,材料要典型,有代表性,防止一般化;第五,材料要新鮮,要克服老一套。
學生在作文時常常急于下筆,寫幾句停一會兒,再寫再停,這種“擠牙膏”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作為教師,我們要使學生明確:下筆之前要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思考過程,這一過程就是布局謀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敘述需要考慮:文章要點是什么,只有抓住要點才能把問題說清楚;文章的敘述順序,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要考慮周到,要按事物發(fā)展的順序寫;分清主次,明確材料與中心思想的關系,思考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等,是從整體著眼來考慮。另外,還要從大到小,考慮文章的細小環(huán)節(jié),如開頭,過渡,結尾等。只有把問題都周到地考慮好以后,下一步寫時才能表達自如。
一般來說,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至時事要聞,小至雞毛蒜皮,不一而足,學生經過了一段時間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降低了寫作的難度。
學生寫得多了,批改是個問題。另外,以往一味地教師批改存在著很大的弊端,盡管教師對每一篇作文一字一句批改得不能再細,可對學生來說無濟于事。因為,學生拿過作文大多看看分數,根本沒有仔細看批改的內容,使教師的批改成了無用功。針對這一現象,我改進了評改作文的方法,首先以教師的評改引路,然后逐漸放手,讓學生集體評改,小組合作評改,自評自改。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修改的良好習慣。文章改好了,還要重視交流,通過欣賞別人的習作找到自身的差距,學到優(yōu)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標新的立意等,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還應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在教室開辟“佳作展示欄”把每次作文的優(yōu)秀作文篇目連同評語一起展示,讓佳作作者產生榮譽感,也讓其他同學增強寫作信心。對于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還推薦到一些期刊發(fā)表,使學生體會到作文成功的喜悅,提高他們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方法,努力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引導他們熱愛寫作。當寫作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學生面對寫作不再大倒苦水,而是一種興趣,一種愛好,那貌似“老大難”的作文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