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芳,施益農(nóng)
1海安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江蘇 南通 226600;2江蘇省第二中醫(yī)院兒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近年來此類患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要病變部位為肺部和氣道,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肺部組織會出現(xiàn)不可逆損傷,氣道會出現(xiàn)重塑現(xiàn)象,對患者呼吸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在疾病晚期出現(xiàn)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概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目前對此類患者尚無特效治療措施,主要給予藥物治療及有效的康復護理[3]。在臨床治療中往往對康復護理的重視度不夠,從而影響患者治療效果,所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4]。家屬協(xié)同護理是在責任制護理的基礎上,使患者家屬參與到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從而形成患者-護士-家屬的綜合護理模式,有效促進患者病情恢復[5]。近年來,筆者將家屬協(xié)同護理應用于7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海安人民醫(yī)院就診的1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71例,其中男52例,女 19 例;年齡 40~81 歲,平均(62.13±1.85)歲;病程 1~19 年,平均(12.76±3.8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12例;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7例,中度20例,重度25例,極重度9例。觀察組71例,其中男50例,女21例;年齡 41~85 歲,平均(62.35±1.91)歲;病程 2~19年,平均(12.84±3.79)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10例;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6例,中度22例,重度23例,極重度10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病情嚴重程度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納入: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2]者;2)具有一定語言交流能力者;3)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積極配合此次研究者。
1.3 排除標準 排除:1)合并嚴重認知障礙者;2)精神病及癡呆者;3)臨床資料不全或拒絕配合此次研究者。
1.4 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口頭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家屬協(xié)同護理干預,根據(jù)患者病情確定有效護理計劃,并且患者及其家屬與護理人員共同執(zhí)行,護理人員每月需實施電話隨訪。具體方法如下:
1.4.1 強化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講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知識,主要為臨床癥狀表現(xiàn)、藥物治療方式、感染預防措施等。并且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正確的病情自我監(jiān)測方法。讓患者知道當發(fā)生氣急時需立刻前傾身軀,減少活動。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并且囑咐患者家屬對其進行有效監(jiān)督,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幫助患者正確認知疾病,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4.2 家庭氧療護理 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述家庭氧療對于疾病恢復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氧療可有效控制病情,延長患者生存時間,而并非僅僅起到改善癥狀的作用。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家屬多鼓勵患者,并堅持進行家庭氧療,對患者出現(xiàn)的過度吸氧、自行增減氧療量等錯誤認知需及時糾正。在進行家庭氧療時,需要將氧流量控制在1~2 L/min之間,氧療時間每天需超過15小時。在氧療期間,患者需謹記遠離明火和暖氣,避免出現(xiàn)燃燒等意外事故。
1.4.3 呼吸功能鍛煉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正確的呼吸肌功能鍛煉方法,主要為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s唇呼吸指的是使用縮唇產(chǎn)生的阻力以增加呼氣時間,并且提高氣道壓力。護理人員需教會患者用鼻吸氣,再縮唇緩慢呼氣,與此同時需收縮腹部,保證吸氣和呼氣時間之比為1∶2左右。腹式呼吸是讓患者經(jīng)鼻吸氣,并且在吸氣時保持挺腹而胸部不動,再轉為用口吸氣,此時需讓腹部內(nèi)陷而使氣體完全呼出,呼吸速度保持為7次/min左右,2次/d,10~15 min/次。每次鍛煉量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避免因為過度勞累而使呼吸困難癥狀加重。
1.4.4 運動鍛煉 有效運動鍛煉可提高抵抗力,護理人員需根據(jù)患者病情恢復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運動鍛煉計劃,包括漫步、上下肢鍛煉、爬樓梯等。進行運動鍛煉時需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在運動初始時需進行少量運動,然后逐漸增加運動量以及運動時間。在患者進行運動鍛煉時,家屬需在一旁陪同,對患者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保護。
1.4.5 心理護理 患者因為長時間氣流受限,導致機體出現(xiàn)嚴重不適感,并且高昂的醫(yī)療費用使患者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負面心理情緒,而負性情緒會加速病情進展,從而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所以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交流,詢問患者內(nèi)心困惑并給予耐心、全面的解答,使其有效消除不良心理情緒?;颊呒覍傩瓒嚓P心、照顧患者,多與患者交流,為其營造和睦、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的消極被動心態(tài)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樂觀心態(tài)。
1.5 觀察指標
1.5.1 自護能力評分 對比2組護理前及護理后2個月、4個月的自護能力。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行為問卷表進行評價,主要由一般性自護需求、健康偏離性自護需求及自我護理行為總分3個方面組成,得分越高者自護能力越高[6]。
1.5.2 生活質(zhì)量 采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SF-36QOL)進行評價,量表分為社會功能、軀體功能、情緒角色、活力等8個維度,各維度得分在0~100分之間,得分越高者生活質(zhì)量越高[7]。
1.5.3 肺功能 對比2組護理后4個月最大肺活量(VCmax)、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呼氣峰流速(PEF)和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自護能力評分 自護能力評分護理后2、4個月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生活質(zhì)量評分 生活質(zhì)量評分護理后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肺功能指標 各肺功能指標護理后4個月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2組護理前后自護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1 2組護理前后自護能力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與護理前相比,P<0.05
?
表2 2組護理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s) 分
表2 2組護理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s) 分
?
表3 2組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2組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護理前相比,*表示P<0.05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為氣流受限,并且患者病情呈進行性發(fā)展。通常咳嗽、氣短以及呼吸困難等為主要臨床癥狀[8]。在患者病情不斷進展后,會出現(xiàn)體重顯著降低、食欲下降等現(xiàn)象,導致其免疫力顯著下降?;颊咭驗榧膊∫蛩貙е聶C體呼吸功能顯著下降,對機體勞動能力及自我能力均造成嚴重影響[9]。此外,因為治療疾病及長期護理等醫(yī)療費用較高,患者常承受較大經(jīng)濟壓力,所以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而不良情緒又會給患者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帶來負面作用,因此需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10]。家屬協(xié)同護理是以責任制護理為基礎,將患者及其家屬充分參與到護理干預中,而護理人員在其中起到指導、支持及協(xié)助作用,從而形成集體協(xié)同效果,促進病情恢復[11]。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2、4個月的自護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家屬協(xié)同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原因主要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處于靜息狀態(tài)情況下其氧耗量以及基礎代謝率均顯著高于健康人群,并且此類患者通常為老年人或營養(yǎng)不良者,患者會出現(xiàn)呼吸肌疲勞現(xiàn)象,從而導致肺功能障礙,對自護能力造成嚴重影響。而家屬協(xié)同護理通過有效呼吸鍛煉能夠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避免肺功能出現(xiàn)進一步衰減[12]。家屬協(xié)同護理強調(diào)家屬、患者共同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從而顯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及參與能力。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家屬協(xié)同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原因主要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機體長期缺氧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多種癥狀,生活質(zhì)量較低。而家屬協(xié)同護理可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等情況,使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與到運動鍛煉、飲食計劃的制定中,從而使患者對各項康復護理措施均有所了解,并且能夠自愿、主動執(zhí)行各護理方案,并且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監(jiān)督工作中,最終促進機體恢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13-14]。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4個月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家屬協(xié)同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各肺功能指標。原因主要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部分為老年人,其記憶力、行為能力等均出現(xiàn)顯著衰退。而家屬協(xié)同護理能夠讓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與到護理工作中,通過強化健康教育、家庭氧療指導,從而使患者及其家屬能熟練掌握氣霧劑及氧療的正確操作方法。此外有效呼吸功能鍛煉也顯著改善了患者呼吸肌肌力,提高機體肺功能[15]。
綜上所述,家屬協(xié)同護理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顯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改善生活質(zhì)量,促進患者肺功能恢復,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盧文娟.發(fā)展康復護理助力“健康中國”——香港護士訓練及教育基金會在內(nèi)地推廣康復護理培訓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4):458-459.
[2]鄭迓姝,王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與DOSE指數(shù)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1):823-825.
[3]Moretz C,Zhou Y,Dhamane AD,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dictive model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likely to have undiagnos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sing an administrative claims database[J].Journal of managed care&specialty pharmacy,2015,21(12):1149-1159.
[4]劉海棠,謝麗娟.多學科合作延續(xù)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0):737-742.
[5]金嵐,李利,劉俊,等.電話隨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質(zhì)量測評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14):1699-1701.
[6]郭繼彩,高玉芳,謝華曉,等.八段錦運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7):97-98.
[7]Ganao L,Du Yheim MT,Mix,et al.Early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older adults after acute care encounter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J].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2015,12(12):1805-1812.
[8]李倩茹,周郁秋,鄒繼華,等.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對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影響的簡單效應分析[J].護理學報,2016,23(3):1-4.
[9]李飛燕,吳紹萍,楊光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護理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8):1009-1012.
[10]鄧艷芳,陳錦秀.八段錦單舉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2):1458-1463.
[11]Canga B,Azoulay R,Raskin J ,et al.AIR:Advances in respiration-mus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J].Respiratory medicine,2015,109(12):1532-1539.
[12]馬偉光,郭愛敏,崔英,等.基于網(wǎng)絡的自我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8):901-905.
[13]胡亞丹,楊慧芬,余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的護理[J].中國臨床護理,2015,7(1):22-23.
[14]張智霞,張素,郭淑明,等.社區(q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調(diào)查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2):1414-1417.
[15]唐淑慧,王匯,趙林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