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英國民謠詩歌傳統(tǒng)風格的少數(shù)民族詩歌翻譯
      ——以《阿詩瑪》為例

      2018-05-21 11:59:52
      貴州民族研究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戴乃迭音步阿詩瑪

      黃 琰

      (華東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西·南昌 330013)

      一、《阿詩瑪》戴乃迭英譯本中對原作韻律的變化分析

      《阿詩瑪》在語言上有著十分明顯的民歌特征。此外,《阿詩瑪》對于詩歌外形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簡化,不僅韻律感十足,其意象也鮮明生動。原作詩行音步不一,部分為四音步,部分為二音步,并非所有詩行皆有尾韻,但是仍然有著很強的節(jié)奏感。

      在第一節(jié)詩中,第二四行為該詩的押韻行;而在第二節(jié)當中,一四行為押韻行,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詩歌最大程度體現(xiàn)出了民歌的特征。就音步而言,譯作使用的是英國民謠形式,也就是以四行為一個詩節(jié),每一行的格律都為抑揚格(iam b ic)。換言之,每一音步都包含輕、重兩個音節(jié)。但是,因為經(jīng)常有空缺或多出輕音節(jié)的情況,抑揚格也會偶有變化。就譯作而言,其音節(jié)數(shù)和音步和原作相同,都沒有規(guī)律性。其詩行長短也不是完全等同于英國民謠形式,第一四行各有四個音步,第二四行則各有二個音步。在翻譯時,戴乃迭使用了四行詩體(q uatrain)翻譯方式,譯作節(jié)奏通常為“音節(jié).輕重”節(jié)奏,節(jié)奏感十足,朗朗上口,十分方便進行口頭傳唱。

      就押韻格式而言,譯作常見韻律除去a b a b、a b cd外,還在處理斷句押韻方面加以大膽創(chuàng)新,甚至在有些地方部分或完全沒有體現(xiàn)押韻,其中所使用的a b ed、a b c b式,就是完全不押韻與第二行、第四行押韻??v觀整個譯作,為達到在詩體和韻律方面復原原作敘事風格,戴乃迭盡可能地使用了英國民謠格律。

      除此之外,在第三章第二到六節(jié)中,其分別使用了a bbb、a b c b、a b cd這三種尾韻,具有強烈的音韻和節(jié)奏之美。從中可知,戴乃迭在盡可能地將原作和英國民謠詩音韻風格進行靠攏。因此,在《阿詩瑪》譯作當中,表現(xiàn)出了很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英國民謠詩歌傳統(tǒng)風格在戴乃迭《阿詩瑪》英譯版中的表現(xiàn)

      (一)英國民謠詩歌的特點

      在翻譯《阿詩瑪》時,戴乃迭在西方文學當中找到與其類似的對應形式——英國民謠。這一以敘事為主的文體曾經(jīng)在十五世紀盛行于英格蘭和蘇格蘭,特別是在廣大民眾中傳播甚廣。因為民謠是一種大眾化的文學形式,沒有具體的書面文字,而是依靠社會大眾口口相傳、不斷修改后形成的一種集體創(chuàng)作方式。相較于敘事長詩《阿詩瑪》而言,英國民謠也起源于民間。和《阿詩瑪》相同,英國民謠也是在民眾當中廣為傳唱的一種詩體。其之所以富含音樂性,原因在于方便民眾傳唱。其曲調(diào)簡單,旋律變化單一,所以說很容易誦唱記憶,受到西方民眾的熱烈喜愛。

      通常,民謠敘事故事大多數(shù)都是如下主題:愛情故事、謀殺、罪與罰、三角戀等等故事。例如,Ba b ala Alan就是浪漫主義悲劇民謠,而《唐·林》則是超自然主題的代表作,T he R o b lin Hood Ballads則是創(chuàng)作于廣為流傳的民謠。在講故事藝術(shù)方面,英國民謠富含戲劇性。通常來講,英國民謠都是選材于短小精干的故事,在民謠一開始就直奔主題,很快地就為聽眾呈現(xiàn)事件中心,然后快速轉(zhuǎn)向結(jié)局。整個故事高潮單一,弱化了沖突背景和人物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大多數(shù)時候也是對話形式,其后迅速進入高潮并結(jié)尾。

      就英國民謠的復興而言,羅伯特(R o b ert Burns)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不單單進行了大量的民歌創(chuàng)作,還對蘇格蘭民歌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搜集整理,使得很多已經(jīng)失傳的民歌得以重現(xiàn)。1786年,羅伯特所發(fā)表的《蘇格蘭方言詩歌》被學界認定為仿民謠式詩歌,而《一朵紅紅的玫瑰》則是其基于民謠基礎(chǔ)之上進行的二次創(chuàng)作。在羅伯特之后,華茲華斯、濟慈、葉芝、柯爾律治等人也曾對民謠加以模仿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這就是所謂的文人民謠形式。不管是從內(nèi)容還是從形式或者語言方面來講,這種文人民謠都令人眼前一亮,帶給英國詩壇一種革新的氣息,也就是當時所說的反古典主義文風,創(chuàng)作對象主要為平凡的人和事,而非以往作品中常用的王公貴族。

      民謠具有形式多樣化的特點,通常形式是四行為一節(jié),第一行和第三行各自為四音步,第二行和第四行各自為三音步,腳韻大多數(shù)位于第二行和第四行末尾。就《芭芭拉·阿蘭》而言,書中阿蘭和母親有這樣一段對話可以凸顯出民謠特色,對話如下:

      從這段對話當中可以得知,抑揚格(iam b ic)是英國民謠所常用的格律,其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為四個音步,第二行和第四行分別為兩個音步。同時,第二行和第四行最后一個單詞“narrow”和“tomorrow”韻腳一致。

      Auld L ang Syne這首詩歌十分著名,原作所用語言為蘇格蘭語,翻譯成英文后其題目是“old long Since”,大意為逝去的日子。其后,這首詩被加上了樂曲,除去原蘇格蘭語外,其還被譜上多國語言,其流傳到中國境內(nèi)就成了我們熟知的歌曲《友誼地久天長》。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輕易地哼出歌曲的旋律,然而,很少有人能夠唱出完整的旋律?,F(xiàn)如今,這首歌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地,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有人頌唱這首歌來表達離別之意。

      old long Since原作為蘇格蘭民歌,羅伯特(R o b ert Burns)曾提到,這首歌源自一位老人的口傳抄錄。此外,他還為這首民謠附加了評語:“能夠創(chuàng)作出這般鬼斧神工般的民謠,創(chuàng)作者一定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民間天才。哪怕讓六七位當今創(chuàng)作者合力創(chuàng)作,恐怕也很難達到這樣的水準?!绷_伯特對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也是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為何要模仿民謠的原因。其后,其興起了英國詩作者的反古典主義文風。該詩用詞樸實,很好地表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的真摯情感,結(jié)尾處使用了蘇格蘭方言“auld lang Syne”,整首詩的韻律為a b a b韻和a b c b韻,元音響亮,讓讀者在誦讀之時心潮澎湃,旋律耐人尋味,結(jié)束后大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勢,很好地表現(xiàn)了民謠的依依不舍之情。和《阿詩瑪》復沓敘事相同,old long Since當中也有著相同句式的使用。例如,為表現(xiàn)出回環(huán)美,在民謠尾部都有重疊的用法。除此之外,整個作品都有著標準的民謠格律,每一個詩節(jié)分成四行,第二四行押韻,以強化音樂效果。幾百年來,這首詩歌感動了無數(shù)的人,從這首詩歌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英國民謠的一些傳統(tǒng)特色。和《阿詩瑪》相同,old long Since也源于民間,被社會民眾口頭傳唱,歷久彌新。

      (二)戴乃迭英譯本《阿詩瑪》中體現(xiàn)的英國民謠體韻律

      在對《阿詩瑪》進行翻譯時,戴乃迭使用的策略是將英國民謠傳統(tǒng)介入譯作當中,表現(xiàn)在形式上就是借助于英國民謠體對原作進行復刻和再現(xiàn)。就譯作的節(jié)奏和韻律來講,因為其在英文文體中選用的是四行詩,因此,極富韻律感。這和原作有著一定的差異性,不同于其韻文、韻散結(jié)合的形式,使得節(jié)奏也有一定變化。為了進一步增強節(jié)奏感,戴乃迭在翻譯時引入了英語民謠具有的傳統(tǒng)音步韻律。在將《阿詩瑪》翻譯為英國民謠時,所使用的韻律為四行詩所獨有的a b c b和a b a b韻律,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別為四音步,第二行和第四行分別為二音步,腳韻押在第二行和第四行尾部。

      在翻譯《阿詩瑪》時,戴乃迭選用了英國民謠風格,這是因為英國民謠四行詩在音步和押韻方式方面都有著較強的規(guī)律性。就用詞而言,體現(xiàn)出譯者詩性語言的自如運用,例如,“ere”(先于)和“steed”(駿馬)都是詩歌語言的一種,在對這些詞匯加以翻譯時,譯者進行了很多再創(chuàng)作。又如,翻譯“九遍”這一個詞,戴乃迭并未將數(shù)字“九”進行如實翻譯,而是使用的“more”,從而與前面的翻譯達到押韻的效果。由上例可知,戴乃迭的譯作節(jié)奏明快、形式別致、表達流暢、句法精煉,很好地展現(xiàn)了英國民謠體的特色,再現(xiàn)了原作敘事體民間詩歌的風格和內(nèi)涵。

      在進行《阿詩瑪》翻譯時,戴乃迭盡可能地使譯作和原作在各方面都更為貼近,力圖確保敘事話語可以以文學形式再現(xiàn)。因此,其將英國民謠詩歌傳統(tǒng)代入到譯作當中,使得讀者可以更好地接受《阿詩瑪》,使譯作更符合西方人的閱讀習慣。在進行翻譯時,翻譯者將對等和忠實作為理想目標,在進行翻譯前細致深入地探究了原作,對原作進行了深度挖掘,這和翻譯者本人的中英文化素養(yǎng)密不可分,譯作的水準也和其個人文學藝術(shù)鑒賞水平和審美水平聯(lián)系緊密。

      (三)戴乃迭英譯本《阿詩瑪》中體現(xiàn)的英國民謠體文化

      1.數(shù)字文化

      在《阿詩瑪》原作當中,很多地方都體現(xiàn)出數(shù)字文化,使用數(shù)字表達詩意的詩句很多,出現(xiàn)頻率較高,有著很好的意境效果,很好地展現(xiàn)出彝族撒尼人文化風格,帶有深厚彝族先民文化特征。在《阿詩瑪》中,數(shù)字所代表的不全為確切數(shù)量,有的時候只是作為虛數(shù)的一種代指,是一種帶有修辭色彩的彝族撒尼人特殊現(xiàn)象。在彝族文學作品中,作者在創(chuàng)作詩句時常反復使用數(shù)詞、字、句,其作用在于增強詩歌韻律和節(jié)奏。比如說,在《阿詩瑪》中“三”這個字具有相當高的使用頻率,“三箭”、“三月三”等,這是有著獨特含義的,在彝族文化當中,有著“天一、地二、人三”這樣的說法,三六九則是分別代表的天人、地人和仙人。在對《阿詩瑪》進行翻譯時,戴乃迭使用了不盡相同的翻譯方法。對于第一章第八節(jié)中出現(xiàn)的“三歲的小水?!敝械娜龤q,戴乃迭將其翻譯為“l(fā)ittle”,使用虛數(shù)表達“水牛”“小”。這種翻譯方式更顯示出小水牛的可愛,容易得到英語讀者的理解和接受。此外,在翻譯第二章第一至四節(jié)都出現(xiàn)過的“有三塊地無人種”等詩句中的“三”時,以為其為滿數(shù),代表的是多數(shù)、多次之意,所以戴乃迭對其進行了對等翻譯,直接翻譯為“three”。

      2.比喻手法

      在對《阿詩瑪》進行翻譯時,戴乃迭盡可能地保留了地域性民族特色,采用了大量修辭手法,但也存在部分刪減和處理之處。在本文中,筆者只選取比喻這一種修辭手法對這種變化加以說明。例如,在第三章中:在形容阿詩瑪年幼之時“又白又胖”時,原作語言樸實自然,使得阿詩瑪?shù)墓郧尚蜗筌S然紙上,在對這種修辭手法進行翻譯時,戴乃迭沒有使用逐字翻譯的方式,而是在理解原作含義后進行了二次創(chuàng)作,使用“N o……than”句式對這節(jié)四行詩進行了翻譯,表現(xiàn)出小姑娘的可愛和白嫩。另外,戴乃迭也對原作進行了一定程度地刪減,例如,在翻譯“腳洗得像白菜一樣白”時就將白菜換做雞蛋殼(egg shell),用以形容阿詩瑪腳白。由此可以看出,戴乃迭在翻譯時盡可能地使用的是對等表達方式,在英國民謠韻式中精準再現(xiàn)《阿詩瑪》的韻律。

      3.傳統(tǒng)民俗元素的翻譯

      《阿詩瑪》中包含了很多彝族撒尼人傳統(tǒng)民俗元素。比如,在對第十九節(jié)詩進行翻譯時,為使得讀者可以對撒尼族人民俗元素有更好地理解,強化翻譯效果,戴乃迭將這一詩節(jié)在譯作中劃為兩個詩節(jié),其中把阿詩瑪父親的話作為一個詩節(jié),將阿詩瑪媽媽和哥哥所說的話作為另外一個詩節(jié)。這種翻譯方式更好地講清楚了請客的緣由,將這一背景描述得更為明晰,更加方便英語讀者理解。作者將“滿月那天早晨”翻譯為“day”,并且將這句話放在詩行開頭,以顯示這個日子的特殊性。便如,將“要給我妹熱鬧一回”譯作“l(fā)et all re j oice”,“and food for guest b e spread”,這種翻譯方式一下子就使得原文中的“熱鬧”二字在譯作當中顯得鮮活起來,有利于讀者對原文中所要表達的氛圍進行更好地理解。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就翻譯形式上,戴乃迭盡可能確保譯作貼近原作,使用了對等翻譯策略,譯作表現(xiàn)了戴乃迭深厚的中英文學底蘊,高超的再創(chuàng)造技巧,對原作整體思維意合性的透徹把握和深層的邏輯性。作為來源于民間故事的敘事詩,《阿詩瑪》具有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戴乃迭在進行翻譯時更偏向于文學譯介。也就是說,他不單單在形式上對譯作有著高要求,并且在譯文意義上也非??粗???v觀戴乃迭的譯本全文,他采用英國民謠詩歌翻譯的方法充分保留了《阿詩瑪》原有的民間詩歌風格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王宏印,崔曉霞.論戴乃迭英譯《阿詩瑪》的可貴探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2) :202-206.

      [2]李莉.民族詩歌英譯中審美意識的延伸和保留——基于文化歸屬視角[J].貴州民族研究,2014,(11) :157-160.

      [3]張子清.多元文化視野下的美國少數(shù)民族詩歌及其研究[J].外國文學,2005,(6) :90-100.

      [4]鐵來提·易卜拉欣.新疆當代中外詩歌翻譯的基本成果[J].民族文學研究,2005,(4) :91-93.

      [5]陳世明.當代新疆翻譯理論研究觀點綜述[J].語言與翻譯,1999,(2) :32-36.

      猜你喜歡
      戴乃迭音步阿詩瑪
      去看阿詩瑪
      金山(2020年11期)2020-12-11 09:08:35
      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證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34
      普通話音步模式標記性的弱化與保留
      音步轉(zhuǎn)型下ABB韻律結(jié)構(gòu)與文體分布的變化
      現(xiàn)代漢語黏合結(jié)構(gòu)和組合結(jié)構(gòu)的韻律差異
      阿詩瑪
      幼兒園(2015年5期)2015-08-16 08:20:37
      阿詩瑪?shù)膫髡f
      三月三(2015年3期)2015-03-09 16:43:54
      發(fā)憤抒情,以情譯詩——楊憲益、戴乃迭《楚辭選》英譯析評
      一個故事賺十億
      讀者(2011年9期)2011-05-14 16:14:09
      黄龙县| 乾安县| 宁强县| 红桥区| 贡嘎县| 博白县| 永修县| 阿荣旗| 搜索| 宝兴县| 辛集市| 西充县| 大洼县| 玉树县| 白山市| 平果县| 邵东县| 临江市| 天镇县| 华容县| 邢台市| 茌平县| 定日县| 古交市| 莱阳市| 陇南市| 金山区| 昌乐县| 谢通门县| 泽州县| 福鼎市| 广东省| 江孜县| 浙江省| 邵武市| 武汉市| 柳江县| 鹤峰县| 滕州市| 利辛县|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