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春娟
摘 要: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開啟探究之門的鑰匙。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探究環(huán)境,以促進他們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文章結合實例,從促進學生質疑、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質疑等方面對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質疑能力;思維能力;生活經驗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2-0035-02
質疑能力,是學生根據現(xiàn)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以自我為核心,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或對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提出新觀點的能力。其中,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能力形成的關鍵,需要學生在充分論證與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以此促進思維碰撞,強化認知。為了落實這一目標,教師要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轉變理念,加強啟發(fā)教育,為學生提供質疑的平臺,鼓勵其質疑。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授課,這種“師傳生受”的模式過分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和質疑的機會,長此以往會導致其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逐漸喪失,無法完成預期目標。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在傳統(tǒng)模式上有所突破,以此促進學生質疑,有效改善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具體實施時,先要留白,給學生提供質疑的平臺,這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要事無巨細,把所有問題都給學生講得明明白白,而是要將思考、質疑的空間留給學生,不僅讓其有消化、吸收的機會,還能在及時反思、鞏固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此完善知識體系,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與此同時,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教師要調節(jié)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不必將現(xiàn)象與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應該充分肯定學生并鼓勵其自主觀察,借助不斷的思考得出結論。以概念教學為例,對于這類理論性知識,首先,教師要先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嘗試著推導出規(guī)律與結論。其次,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或不完整的答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引導完善,由此展開比較、辨析,給他們提供二次質疑的機會,幫助他們深化認知。再次,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注重過程,在引導講解中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讓學生能圍繞某一知識點或內容進行深入剖析,以此促進思維發(fā)散,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具體實施時,教師可針對教學內容與學生年齡特點,采取討論模式和探究模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探究、自由表達,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樣的設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給學生提供質疑的平臺。同時,能營造良好的氛圍,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能力,發(fā)展學科思考。
環(huán)境對于人的影響很大,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處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時,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會變得更加活躍。意識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關注學生心理,從改善環(huán)境著手,充分利用有限條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敢表達自己的見解,以此突破局限,發(fā)展思維。
在實際教學中,分析學生不愿、不敢質疑的問題,教師發(fā)現(xiàn)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難以自由發(fā)揮;二是內心恐懼,害怕自己講得不好陷入尷尬的境地。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就要從根源抓起,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且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以此鼓勵學生探究,增強他們思考、表達的勇氣,在無形中提高他們的質疑能力。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允許學生天馬行空,自由提出問題,讓其知道課堂是他們的,進而勇敢地表達自我。其次,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不能持否定態(tài)度,更不能隨意打擊學生,而是應當及時鼓勵,并結合內容進行正面引導,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推動教學順利開展。在引導學生正確質疑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先前的質疑可以延遲評價,遵循“先讓學生敢于質疑,后教學生學會質疑”的原則,層層引導,循序漸進,以此促進學生良好質疑習慣的養(yǎng)成。此外,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隨時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對于思考上有困難的學生應及時提供幫助,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情感,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不知不覺中自由展示,以此提高他們的質疑水平。
教師為學生質疑提供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讓學生在興趣驅動下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不斷完善認知,實現(xiàn)學習過程的優(yōu)化。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與實驗的關系就像魚和水的關系,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實驗,更要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借助實驗探索知識的能力,以此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嘗試設疑,以此深化探究。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其理論知識大多來源于實驗,其中涉及的概念、定理也都是通過實驗來驗證。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覺得定理、概念難學,教師可借助實驗將抽象內容具化,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他們提供進一步思考的動力。如在探究“洋蔥根尖的有絲分裂”時,教師就可以積極引導,借助實驗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首先,教師讓學生觀察壓片的過程,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蓋上蓋玻片,然后疊加一層載玻片,用手指輕壓,如果拿起上面的載玻片,下面的蓋玻片連同實驗材料就會發(fā)生位移,實驗效果也會受到影響。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提問:“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呢?”這樣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嘗試探究,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紤]到問題難度較大,學生獨立思考無法解決,教師就組織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之后指明代表進行全班匯報。結合匯報,學生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先放上蓋玻片,再在上面覆上一層濾紙,最后蓋上載玻片壓片。這樣,不僅解決了實驗材料位移的問題,而且還原了實驗的真實效果。
這一過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質疑興趣,在真實問題情境中探究、交流,而且還能給學生滲透“實踐出真知”的學習觀,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在實際操作中領會新知,促進能力提升,完善知識體系,落實課堂學習目標。
要讓學生會質疑、善質疑,教師就要在方法、技巧上做好指導工作,幫助他們掌握提問的關鍵。同時,教師要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抓住認知要點,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以此深化學生的認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現(xiàn)質疑水平的提升。
首先,在實際引導時,教師可先教會學生尋找疑點。一般來說,疑點隨處可見,但學生認知水平有限,難以很快發(fā)現(xiàn)。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變換視角,嘗試從不同角度,比如正面、側面以及反面進行尋找,尤其要關注新舊知識的結合處。其次,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學生要善于表達,做到“突出要點、簡單明了”。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教師要耐心引導,循循善誘,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探究交流的能力。此外,還要傳授給學生一些方法,讓他們結合實際合理運用。
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掌握質疑的技巧與方法,并在實際練習中加以運用,不斷提升質疑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指導學生選擇正確的方法。
總之,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不僅能突破傳統(tǒng),激發(fā)學生的探知興趣,還能突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積極思考,進而使他們的思維獲得質的提升,最終實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金威.淺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J].生物技術世界,2016(02).
[2]何繼祥.淺談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現(xiàn)狀及優(yōu)化策略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5(03).
[3]吳冬梅.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途徑的實踐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06).
[4]劉凱春.淺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