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禹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這大概是讀書人的最高境界。
但有些人不以為然,認為閱讀并沒有如此大的作用,甚至認為讀書是無用的、過時的,是本該被丟擲于故紙堆中的陳年舊事與落日余暉。比起理工科肉眼可見的利益兌換,閱讀更像是一條漫無目的且收效甚微的孤獨苦修。但我對此不能茍同。從某種程度上說,閱讀自古以來便是一座“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獨木橋,是屬于少部分“精英”階層以及渴望加入這個隊伍的人的,是一條“成圣”之路。而愚人之所以為愚,實不足道也。
正如書中許多意象充滿的奇異玄妙,閱讀本身即一種獨特的美學。這種美學既是一種自我內(nèi)心的訴求與發(fā)泄,也是對于他人內(nèi)心的融合與感受。閱讀時,在他人的筆觸下遨游,引發(fā)自己的共鳴,間或有喜悅、甜蜜、苦悶、酸澀等情感。但這只是表象,跳出閱讀者本身對文字的領(lǐng)悟與體會,閱讀本質(zhì)上是一種世界觀、美學觀、價值觀的塑造與改造。閱讀之后,我們崇尚的美麗與道德,也許像川端康成心中那片純凈雪國,也許像大江健三郎那混合著超現(xiàn)實主義與存在主義的繁復(fù)森林。
閱讀讓我們得以描述、體會對這個世界最直觀的感受,更讓我們擁有分析生活與世界本質(zhì)的能力。
網(wǎng)絡(luò)上.不時有人對某書某動漫某電影以“神作”相稱,表示天下其余盡皆垃圾。這些作品往往都是優(yōu)秀的,這點我們并不否認,可它們不是獨一無二的。人們這樣說,乃是其不完善的知識體系與不豐富的見識導致的獨斷。人本身擁有的知識就像一池水,那些優(yōu)秀的作品就像外來的溪流,當原本的水太少而新來的水太多,自然會沖破堤壩,使得外來的溪流成為唯一的主體。而當人的知識豐富蹲大,如海洋般廣闊,新來的溪流只會悄悄地掀起一點兒漣漪,而后便無聲無息地融入原有的池水中。
生活中,許多人思維混亂顛倒,或是固執(zhí)己見剛愎白用,池水過淺無疑是主因。而閱讀恰好給了我們一個不斷增加池水的機會,讓我們更加有智慧,氣質(zhì)圓潤內(nèi)斂,使我們懂得傾聽,并能進行理智客觀的分析。如同我們不斷閱讀新的書本,并不斷用舊書本中的知識完善融合它們一樣。
但讀書人不能因為讀書而傲慢,傲慢是原罪。我們應(yīng)少傲慢,少優(yōu)越,不要喋喋不休證明白己的“博聞廣識”。真正的閱讀,應(yīng)是一種明亮又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逆耳的聲響。閱讀者的驕傲是一種厚重,無須聲張。
名師點評
作者用優(yōu)美的文字傳達出閱讀的意義和價值,娓娓道來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字功底,對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簡潔、鮮活又獨特的理解道出閱讀的美妙感受,是善于閱讀者的表達。這是一篇源于題目又高于題目的美文。
(劉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