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鋒
【摘 要】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很好地營造學習氛圍,拓展資源,引發(fā)探究,突破重點難點,促成知識遷移,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生動、形象、直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實現教懂、教準、教活、教精,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從而使教學進入最佳狀態(tài),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多媒體;課堂教學;實效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的情景,開拓學生的視野,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實現教懂、教準、教活、教精,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從而使教學進入最佳狀態(tài),提高教學效率。
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某事產生興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學習,興趣更濃者,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師可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精心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吻合的課堂教學情境,從最佳角度切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 巧用多媒體課件導入,喚起學習文本的欲望。在教學《七律·長征》一課時,由于本課是毛澤東主席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當時的背景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課伊始,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長征》,再讓學生結合歌曲說說長征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激昂的音樂把學生帶到了80多年前那戰(zhàn)火硝煙的歲月,激發(fā)了他們了解和學習課文的欲望。
2. 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歷史畫面,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對于我們現在所學習的課文,每冊教材中都保留著幾篇這樣的歷史久遠的文章。比如《窮人》《凡卡》《圓明園的毀滅》《狼牙山五壯士》《難忘的一課》《開國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等文章,這些文章已經遠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久遠。就憑著老師空洞的說教,讓我們的孩子如何去敬重某個人,去學習某個人的精神是很難的。這就需要老師在恰當的時機引入相關資料,讓學生充分去了解。在解決這樣的教學難題時,我通常會在互聯(lián)網上下載有關的電影、紀錄片等影音資料,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播放,讓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再現文中描述的具體場景。
3. 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效果,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豆鹆稚剿贰额U和園》《觀潮》等這類描寫山水風情的文章,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要想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能夠親自領略這么美好的風光,也是很難的事情,所以要想讓孩子們從文字中感受美,必須讓孩子們直觀的看到景,就容易理解了。
我在教學《頤和園》一課時,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贊美了“頤和園,不愧為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我會相機出示課件、相關圖片,把語言文字形象化,用畫面和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情景,感受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運用多媒體,引發(fā)探究,突破重點難點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還能變抽象為具體,加上教師恰到好處地點撥講解,易于學生理解,從而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第一次》這篇課文是一篇記敘文,敘述了一個不滿周歲的小男孩兒在母親的鼓勵下,第一次艱難地踏上人行道臺階,品嘗到勝利喜悅的事。這個小男孩獨自登上臺階的過程為什么就這么難呢?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幾乎忘了自己小時候剛一周歲時候怎么走路的。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運用多媒體,引入一個剛滿周歲孩子走路的視頻,當看到一個蹣跚學步、走路還哆哆嗦嗦的孩子時,有的同學都笑出了聲,似乎也回到了自己的小時候。就是這個幾分鐘的視頻,讓同學們充分感受到文本中小男孩登臺階的不容易,從而與文本產生共鳴,相觸共生。
三、運用多媒體,拓展資源,促成知識遷移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只能憑借一本教科書,以“三寸不爛之舌”把自己“咀嚼”后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今,通過網絡,教師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資料,把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語文教材中,與課內語文教材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使教材更加完善,拓展資源,促成知識遷移。
在教學《七子之歌——澳門》一課時,表面看它是為澳門回歸而譜曲的一首歌,在理解課題“七子”時,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會了解這是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而被迫把中國的七塊土地割讓給帝國主義列強,著名的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親眼目睹了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剝削、被奴役的情景,寫下了這字字血淚的七子之歌,在詩歌中,他把這七塊土地比喻成七個離開母親的孩子。一位教師利用多媒體,引入互文性文本——《威海衛(wèi)》,讓學生聽著朗誦,看著詩歌,觀察兩首詩的結尾。都是:“母親??!母親,我要回來,母親”這句,從而引發(fā),這不僅僅是威海衛(wèi)、澳門的呼聲,還是七個失去家園的孩子共同的呼聲,也是遠在異國他鄉(xiāng),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呼聲。反復的誦讀品味,這樣循序漸進,帶著學生走出教材,走進與之相關聯(lián)的文本中,舉一反三,把內容放大,使之更好地理解文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巧用多媒體,啟發(fā)想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心理學研究也告訴我們:想象水平依賴表象的質量和數量,表象越豐富,想象就越開闊、越深刻。在語文教學中巧用媒體,可以幫助學生仔細、全面、深刻地體驗課文內容,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為想象思維提供豐富的表象。這不僅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維能力的訓練。
多媒體教學是集圖像、文字、動作、聲樂為一體的教學方式。它能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把一些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把一些枯燥的問題趣味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是當前教學改革、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標志,又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應讓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最大限度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 諶云. 多媒體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 速讀(下旬),2018(2).
[2] 羅淑瓊.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報刊薈萃(下),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