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榮 伍華
【摘要】“走班制”在高中的確立幾乎是必然的,當代是一個不進則退的大時代,科技與經(jīng)濟在高速前進的道路上,教育形式不可能一成不變。而“走班制”作為歐美國家的普遍教育制度,必有其存在之道理。文章對“走班制”的含義作一個說明,進行優(yōu)缺點分析,并探討了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關(guān)鍵詞】新高考模式;走班制;問題;解決方法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視角下普通高中差異化教育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DHA140326)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苯逃龁栴}一直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事業(y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白甙嘀啤钡膶嵤o疑說明我國的高中教育事業(yè)又要進行一番摸索。然而就“走班制”為學生帶來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以及解決了學生之間由于學習進度不同而導致的部分學生“聽不懂”、部分學生“不想聽”的尷尬問題來看,這仍然是一次非常值得我們?nèi)ッ鲗嵺`的改革。
二、分析
(一)含義
“走班制”,顧名思義,是指學生游走于不同的教室的現(xiàn)象。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固定教學模式,由學生根據(jù)自身對科目的興趣、自身能力以及未來學習方向的把握,自主選擇要上哪門課以及上哪位教師的哪門課?!白甙嘀啤睂鹘y(tǒng)教學模式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學生不再如同往常一般被動地坐在教室等待教師來上課,相反,學生可以異常靈活地選擇制定自己的課程表。擺脫了坐在課堂等候教師的被動心理,學生可以考慮自身的能力、興趣等,主動選擇課堂及教師,自己定制一套專屬于自己的課程表。由于課程表是自己制定的,學生是主動方,大大提高了其學習興趣,與傳統(tǒng)模式下的被動心理截然不同。
(二)優(yōu)點
“走班制”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心理上的轉(zhuǎn)變只是第一步,有一點更需要注意,高中時期的學生已經(jīng)踏入弱冠之年,在這個時期,適當?shù)嘏囵B(yǎng)學生一些優(yōu)秀品質(zhì)以及做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當代社會日益進步,學生若再如從前般“讀死書”,顯然是跟不上社會進步的步伐的,學生也需要與時俱進,學習更多的東西。而讓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便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在選擇課程的過程中,也許學生會因為突然的改變而感到不知所措,因為迫在眉睫的課程選擇而感到驚慌和迷茫,但當他們慢慢冷靜下來,思考起自身的長處短處并開始為今后的學習生涯做打算時,便是對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以及個人能力的一次很好的考驗。心理素質(zhì)的提高代表著抗壓能力的提高,平時或許無法體現(xiàn),但是當高考來臨時,這種具有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學生的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
除去可以適當培養(yǎng)學生具體能力這一點,“走班制”讓學生不再固定在一個班級,學生自主選擇課堂及教師,這代表著學生交際范圍的擴大,不像之前僅與學校分配的行政班的同學熟識,現(xiàn)在認識到更多興趣相當?shù)呐笥眩蟠筇岣吡藢W生的交際能力。與志同道合的同學在一起,間接地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力。在傳統(tǒng)的行政班模式里,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與水平必然是存在差距的,這就導致了教師在教學上不得不為某些學生而放慢或加快進度,導致學生產(chǎn)生“不想聽”或“聽不懂”的心理?!白甙嘀啤钡膶嵤┗饬诉@一尷尬現(xiàn)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尖子班”與“普通班”的弊端,使學生能從不同的教師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學生根據(jù)自身水平選擇課堂及教師,周圍都是與自己程度相當?shù)耐瑢W,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師的壓力,使學校的教學資源達到合理分配的效果。而為了留住學生,教師也需要對自身的教學風格等進行一番分析并爭取進步,促使教師對自身的教學進行思考,提高教學能力。
三、問題
(一)弊端
“走班制”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最大的不同便是前者的學生班級是流動的,而后者的學生班級是固定的?!白甙嘀啤钡膶嵤┍砻鲗W生沒有了學校分配的行政班,也沒有了以往的班主任。失去了班主任的鞭策與監(jiān)督,一些自制力不太強的學生很有可能出現(xiàn)學習松散的現(xiàn)象,甚至會出現(xiàn)逃課等情況。因而“走班制”從對學生的管理角度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除此之外,更顯而易見的弊端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再如以往般自然?!白甙嘀啤弊⒍ㄐ枰獙W生去選擇教師,適應教師,在覺得教學進度不合適時或因其他情況更換教師,發(fā)展到后面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學生頻繁更換教師這一現(xiàn)象,不再如以往般一位教師帶學生三年,也不再如以往師生間感情深厚。這種模式下,師生間的感情深淺便極大地考驗了學生的主動交流性。一位優(yōu)秀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言而喻,在沒有了以往因三年時間而自然產(chǎn)生的師生羈絆后,學生會不會消極對待與教師之間的交往?這是需要教師、家長進行思考和引導的。另外,學生是否會因為一些原因而選擇了不適合自身的課程?例如受到家長的干預,想與好朋友一起上課等具體原因。這也是“走班制”有可能存在的弊端,有違實施“走班制”的初衷。
(二)建議
對學生的管理可以通過分配指導老師以及建立班級負責人來解決。指導老師所管理的學生不應過多,以確保有精力顧全所有的學生。指導老師不單單可以對學生所選擇的課程進行分析和引導,也可以疏導學生對生活學習產(chǎn)生的負能量等。而班級負責人則需要對學生進行簽到記錄,以掌握學生的上課時間,對逃課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懲罰,打擊并爭取消滅逃課行為。而對于學生可能對課程選擇感到迷茫這種情況,學校應該做好普及“走班制”的準備,全面地為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做一個“走班制”的說明,消除學生對“走班制”的不了解以及對自主選課的無措。教師與家長在全面了解“走班制”后,可恰當?shù)貙W生進行引導,但不可過多地干預他們的選擇,只需要在學生迷茫害怕時給予他們支持。學生在明白“走班制”后也應正視自身,不可有過分依賴他人的心理,應冷靜地分析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并自主選擇未來的學習目標和制定相應的計劃。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走班制”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是在考驗學校的課程體系完善與否,教師資源雄厚與否,學校經(jīng)費充足與否,因此并非每所學校都適合實施“走班制”,在沒有探索出一個完善的“走班制”制度之前,實施“走班制”仍需慎之又慎。
四、結(jié)束語
歷史告訴我們,一成不變是不可取的。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事業(yè),對教育的重視無論何時都不為過。在全球文化大交流的當代,“走班制”的到來或許代表著新高考模式的誕生。在對高考如此重視的中國,高中實施“走班制”的風險可想而知,然而風險與收獲并存?!白甙嘀啤睂嵤┑囊饬x或許不僅僅在于改變高考模式,為中國教育帶來新鮮的血液,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上也可能有著很可觀的效果。然而是否實施,如何具體實施,對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解決,仍待進一步的研究及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斌斌.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學的利弊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