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之
范仲淹
北宋名臣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養(yǎng)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他讀書十分刻苦,十幾歲時,只身來到應天府書院學習。那時,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到第二天早晨凍成塊狀后,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兩塊,晚上再吃兩塊,這就是“劃粥”。沒有菜,他就切一些腌菜下飯,這就是“割齏”,“劃粥割齏”的典故由此而來。生活雖苦,范仲淹毫無怨言,只專心于讀書。
范仲淹的同窗好友看他如此清苦,就從家里帶來了魚肉等好菜請他吃。范仲淹對此表示感謝,收下了飯菜。幾天后,同窗好友再來時,看到那些飯菜原封未動,感到大惑不解,就問范仲淹:“你為什么不吃我給你的飯菜呢?”范仲淹解釋說:“你贈送我好飯菜,我很感激。但我平時吃慣了粥,并不覺得艱苦?,F(xiàn)在我如果貪食這些魚肉,習慣了吃好的食物,將來怎么辦呢?”同窗好友聽后不禁肅然起敬。
后來,范仲淹成了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官至參知政事,依然堅守廉素。
“忍窮”是難能可貴的。如果浸染浮躁之氣,面對微利之誘而心動,就會失去奮斗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