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吳昌碩(一八四四至一九二七)是清末民初書畫大家,書法以篆書見長。晚年常集秦石鼓文字作聯,興之所至,則題長跋坦露心曲。
六十三歲所書《昌策若木七言聯》跋:“此聯句頗有壽意,不知作者為誰,恒軒尚書(吳大瀓,號恒軒,一八三五至一九0二)時一書之。茲撫其法,而用筆仍本《石鼓文》,更覺古勁有致。乙巳除夕(一九0六年初)為養(yǎng)木居士作畫,硯有余墨,乘興涂抹。安吉吳俊卿。”缶翁雖以吳大瀲字法寫此聯,用筆卻本獵碣,自詡“古勁有致”,似有爭勝之意。
七十一歲書《其魚吾馬八言聯》,上下聯左右題有長跋,評前輩篆書家而及于己:“近時做篆,莫鄙亭(莫友芝,號郘亭。一八一一至一八七一)用剛筆,吳讓老(吳熙載,字讓之,一七九九至一八七0)用柔筆,楊濠叟(楊沂孫,號濠叟,一八一二至一八八一)用渴筆。欲求于三家外別樹一幟,難矣。予從事數十年之久,而尚不能有獨到之妙。今老矣,一意求中鋒平直,卻時有筆不隨心之意,又何敢望剛與柔與渴哉!甲寅夏五月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一。”缶翁以“剛筆”“柔筆”“渴筆”概括晚清篆書三家用筆之異,可謂簡而妙。自稱“尚不能有獨到之妙”,或是老來之焦慮。
吳昌碩七十八歲的一九二一年,日本詩人田邊華(號碧堂,一八六四至一九三一)來華,《贈吳缶廬》詩極盡贊譽:“鐵畫銀鉤筆力遒,遠窮獵碣溯西周。二千年后無斯篆,不獨清朝第一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