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 成杰
【摘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導向,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價值觀,是大學生性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大學生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性教育的內(nèi)容、方法及功能的導向上存在缺失或弱化。因此,應當從明確大學生性教育的方向必須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導向;要使大學生性教育成為主體必須細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內(nèi)容;要使大學生性教育成為主體必須細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內(nèi)容;要使大學生性教育更加科學化必須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加強大學生性教育。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性教育;滲透性;主導性;主體性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關于性的主要的生理知識應當在青春期以前,簡明而自然地交給他們。”然而,性教育的主要途徑并不是學校教育,只有很少的性知識來源于學校教育,而且教師在性知識的傳播上并沒有發(fā)揮其主導作用。[1]由此可見,我國在中學階段,性教育處于灰色地帶。與此同時,造成了高校性教育長期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與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特征之一是堅持一元價值取向,并具有多樣性。因此,大學生性教育應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體內(nèi)容之一;主導性規(guī)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zhì)和方向,而大學生性教育的內(nèi)容、方式、目的、價值取向等必須服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兩者相互滲透。
一、大學生性教育主體性與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的含義
大學生應該通過性教育,使其掌握相關的性科學知識,切實維護性生理和性心理健康,促使性道德和性法制觀念的確立,引導其學會調(diào)整性人際關系和指導大學生學會選擇恰當?shù)男詰B(tài)度、性行為,獲得美好的愛情,從而建立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為自己今后的人生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
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是一個系統(tǒng),具有豐富而獨特的內(nèi)涵和要求:首先,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價值取向;其次,從功能上講,就是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再次,從內(nèi)容上講,主要是通過目標、價值和趨勢來主導;最后,從要素結(jié)構(gòu)上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要素的主導性。[3]
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導思想因勢利導地引入大學生性教育,才能使大學生性教育更加具有全面性、深入性和有效性。大學生性教育應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之一,這樣可以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使其內(nèi)容更具體,從而提升其針對性、有效性和感染力。
二、大學生性教育主體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
從上海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在1997年開展的調(diào)查可以發(fā)現(xiàn),約69.7%上海未婚女青年承認在婚前有過性行為,其中有過婚前妊娠史的占39.9%。暨南大學于1997年針對廣州八所高校開展關于“婚前性行為”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顯示,接受調(diào)查的1136名對象中,有過性經(jīng)歷的14.1%。首都師范大學對30所大學的一萬名在校大學生性行為觀念進行調(diào)查,其中贊成婚前性行為的男生為57%,女生為26.7%。[4]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性教育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huán)境及自身因素等,這些充分顯示出了我國大學生性教育的缺失。
胡維芳等人提出高校性教育的內(nèi)容應當包括生理學知識、解剖學知識、青春期性生理心理知識、性病防治知識、性道德教育、性別角色教育等;[5]蔣春雷等人將大學生性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概括為:科學的闡釋性文化,塑造完整的人格、性倫理道德教育,指導性權利和提升性法律意識,介紹國內(nèi)外現(xiàn)代性文化,性傳播疾病知識及性安全防御措施的教育;[6]劉紅芬認為,大學生性教育應以性道德和性價值觀教育為核心,從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展開。[7]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國性教育以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倫理教育等為主要內(nèi)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具體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其目標與任務的重要保證。[8]其內(nèi)容豐富,主要觀點包括:“三要素說”(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質(zhì)教育)、“五要素說”(即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質(zhì)教育、法制教育)、“三義”(即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三德”(即家庭美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五觀說”(即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法制觀)等。綜觀各種觀點,無論內(nèi)容還是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中都未明確提出性教育,而是隱晦的存在于心理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之中。正是由于政策性思想的偏頗,使得大學生性教育以一種隱性的形式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性教育的內(nèi)容并未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內(nèi)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在大學生性教育中的弱化
無論是“性善論”、“性惡論”、“無善無惡論”,還是“人的存在論、本質(zhì)論、發(fā)展論”理論體系,這一切都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最終指向的主體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設定和過程的開展都取決于“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大學生性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為“完人”,這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
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在大學性教育中的弱化,主要表現(xiàn)在內(nèi)容、方法和功能等三個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組成部分,而大學生性教育不是“上層”教育,它是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促使人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發(fā)展要求所需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等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
我國大學生性教育方法單一、內(nèi)容貧乏,結(jié)合學生和社會實際較少,缺乏個體化和系統(tǒng)化的指導,科學化程度不高,這些與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相比較,有較大差距;同時,由于認識不深,造成在領導措施上落實不到位,方法導向缺乏多元化,導致大學生性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脫節(jié)。
在大學生性教育中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不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扎實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還要深入了解大學生性教育的內(nèi)容、方法與理念。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的根本要求是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提高政治素養(yǎng),是主導能力提升的關鍵。
由此可見,由于思想認識和實踐經(jīng)驗的匱乏,本土化的大學生性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還沒有建立,兩者之間未能找到契合點。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與大學生性教育主體性相互滲透的對策
(一)明確大學生性教育的方向,必須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導向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二)使大學生性教育成為主體,必須細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內(nèi)容
在學校這個特定的社會組織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針對特定的社會群體進行的引導政治方向、激發(fā)精神動力、塑造人格特征、規(guī)范道德行為的教育活動和過程。[9]它從宏觀上規(guī)定了受教育者應當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如何培養(yǎng)受教育者,應當把受教者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目標。而落實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存在地域、民族、文化、歷史等的差異,這在很大程度上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落腳點”的細化。進入市場經(jīng)濟后,大學生的受到非主流價值觀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對受教育者進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侵入,使得大學生在性觀念方面受到了較大的改變,這也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相對疲軟的狀態(tài)。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必須細化,使大學生性健康教育成為其主體之一,這也是“與時俱進”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
(三)使大學生性教育成為載體,必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方式多樣性
思想政治教育若要以大學生性教育為載體,必須處理好以下四種關系:第一,主導性與多樣性的關系。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多樣性導致大學生性價值取向的多樣性。雖然價值觀可以多樣化,但是遵循的社會規(guī)范必須是一致的。第二,主導性與主體性的關系。在大學生性教育中,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出最優(yōu)的效果,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關系上就應當是平等的,堅持以受教育者為主體與以教育者為主導的有機結(jié)合,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最優(yōu)的效果。第三,主導性與滲透性的關系。將大學生性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滲透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通過開展與理想信念相關的主題班會、黨團活動、心理宣傳、講座等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學生人格的教育。第四,主導性與個體性的關系。青少年對性的認識大多來自大眾媒體,以及青少年彼此之間。因此,最有效的干預應該是校外的朋輩咨詢,或ICYC等文字聊天服務。我們可以將同伴教育作為大學生性教育的載體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予以充分應用。[10] “提供性教育志愿服務的學生組織不可能改變英國的現(xiàn)狀,但是隨著學校越來越多,當?shù)貙W生志愿者和積極分子的作用比以前更加強大了。”[11]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組織在大學生性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同伴教育,使其成為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
(四)要使大學生性教育更加科學化,必須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要凸顯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就要做好大學生性教育的分類、分層指導。社會是動態(tài)存在的,大學生的信念、價值觀等也是不斷變化的,教育者要緊跟這種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內(nèi)容,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向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他們塑造完整的人格。在研究區(qū)域情況的前提下,編制適合大學生性教育的相關量表,使我們的研究由定性研究定量性研究發(fā)展,這也是符合大數(shù)據(jù)時代要求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主體,建立一支性教育“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師資隊伍,擴大大學生性教育的輻射面。努力開發(fā)區(qū)域性強、民族特色濃厚、可讀性高、文化深厚的特色鮮明的性教育教材,讓更多的大學生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易湘成.中學生性教育及現(xiàn)狀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0.
[2]胡珍.性愛 婚姻 家庭——大學生性教育教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9:15
[3]石書臣.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12:16-17
[4]文度.切實加強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從當代西方學校的經(jīng)驗教訓談起[J].當代青年研究,2001(1):45.
[5]胡維芳,朱愛勝.基于比較視野下當代大學生性心理與教育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7(6):1449-1452.
[6]蔣春雷,李明睿.開放時代大學生性教育的實踐探索與前景展望[J].中國性科學,2006(4):39-40.
[7]劉紅芬.大學生性與人格教育體系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3(24):171-173.
[8]楊國輝,徐建軍.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總第508期,2015.7.
[9]王海義.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與研究[M].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2010:28.
[10]Kershner,Seth.Too Hot To Handle: A Global History of Sex Education[J].上海:圖書館雜志,2015.
[11]The future of sex education: Do students have the answer.http://www.independent.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