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明
摘要: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更要意識到計算機在當今、未來的重要性,意識到計算機教育對學生未來升學、工作、發(fā)展的重中之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把計算機作為獲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為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進一步學習或進入社會工作單位發(fā)展打好堅實基礎。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基礎課程;實踐
一、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努力形成教學特色
信息技術學科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如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上的異步性,學生基本的學習活動方式是學生與計算機的“交互式”,真正意義上的“協作式”學習活動,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的開放性等特點,那么如果不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利用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演示學生觀看在實際地教學中是行不通的。我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最深的是教師應該首先和學生建立良好地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形成積極的學習興趣,配合教師,繼而主動地去學習。
首先教師要轉變角色。要從以教師為主體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教師要成為導航者、輔導者,那么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少講,而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去練習、去自主探索、去相互協作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告訴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并幫助解決學生通過自己努力確實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集中講解大部分學生都出現的問題,這時學生帶著問題來聽教師的講解,效果會更好。
其次教師要相信學生并要加強教學的及時反饋和評價。按照傳統的教育觀念就是老師沒有教,學生通過其它途徑學會了知識就體現不了老師的價值,學生要學好就要靠老師的教,教師必須什么都會,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老師不教,學生怎么能學會呢?教學中重視巡視輔導學生,練習結束后利用電子教室軟件收集學生練習查閱,對學生練習中的每一點進步,用到一個書中沒有要求老師也沒有講的技巧,一個獨出心裁個性化地頁面設計等等,我都會及時地加以表揚。這樣對于學生本人來說是一種鼓勵,一種被老師肯定的心理的愉悅和滿足,對于其它學生來講是一種激勵,是一種可以得到肯定、得到關注的希望,從而在班級里形成了一種你行我比你更行的你追我趕的良好地學習氛圍。我感到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地學習情境和氛圍非常重要,當然了,老師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做好一個學生都喜歡的、稱職的“向導”。
二、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1.注重“精講多練”
所謂“精講”,就是在教學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講清課程的要點和基礎知識,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更多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自學。
所謂“多練”,即讓學生多上機操作,其目的是從培養(yǎng)學生的的操作技能入手,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提高操作的準確性、迅速性、靈活性和協調性。
2.注重啟發(fā)式教學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形象化比喻,從而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如在講授文件目錄結構這一節(jié)內容時,用一棵樹的枝葉結構來比喻文件目錄結構,并用圖形加以解釋,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相對容易些。
3.注重第二課堂教學
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技能的提高,單憑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全班或全系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大賽。通過大賽,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通過比賽在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競爭,激發(fā)他們好勝心理,在學生中形成一種良好學習風氣。
4.注重考試改革
我們對考試方式進行了改革,不在是單一的理論考試,而是加上了能力的考核。實現理論與實踐真正的結合。
三、重視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創(chuàng)新思維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同時產生大量觀念、疑問、不受固定模式約束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就象導游:把旅客帶到某一景點,怎么玩,玩什么由他們自己決定,有的喜歡山,有的喜歡水,但最終目的都是一致的:欣賞大自然。同樣,教學也是如此,并不是教師做個例子,學生也跟著做一個同樣的例子教學目的就完成了。特別是計算機這門學科,它培養(yǎng)的是學生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
四、探索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知識有很大的層次性,所以我采用層次教學法,即對學生的課堂練習任務分出層次,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只要求完成教材所要求內容的學習,能夠順利完成老師同樣給予表揚,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去做更深層次的任務,從而每節(jié)課每位學生都能“吃飽”,還要盡可能地讓他們“吃好”。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采用問題教學法,即每節(jié)課給學生提出分層次的問題,先讓學生自己想法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會的可以自己再看書,可以學生之間加以討論,可以在網上查找,可以問老師,這時老師對學生的問題要有選擇地解答,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努力解決的問題老師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對于學生確實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給予解答,我們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僅僅傳授給他們知識,要讓他們學會學習。我讓每個班學得最好的幾個學生輪流做義務輔導員,幫助老師對其它學生進行輔導,在輔導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會促使他再去學新的知識,他在輔導過程中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從而會對計算機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我還讓班里有余力的這些學生在完成老師要求的任務后,幾個人組成一個興趣小組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軟件,讓每位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感到很充實。
結束語: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科知識日益更新,現代教學理論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學生與時代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們要不斷探索教學方法,不斷總結我們的教學,達到不斷提高技校學校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艷霞.《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內江科技。2009.25
[2]戴振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討》實踐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2009.24
[3]胡慧.《計算機應用基礎分組教學探索》蘇州工職院.2008.12
[4]袁媛.《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初探》天津科技.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