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知識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原理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學生通過實驗獨立思考,可使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巧妙的實驗教學應該是妙趣橫生,緊扣學生心弦,在驚奇中喚起學生的疑問,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一個神奇的世界,使之產(chǎn)生一種躍躍欲試急于“我要學、我愛學”的愿望,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巧妙設計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實驗能夠形象、直觀、真實地反映一些物理規(guī)律。根據(jù)教學需要在課堂中植入一些趣味實驗,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學到物理知識。
一、設計有趣味性的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趣味實驗是根據(jù)教學需要,為了達好的學習效果而設計的小實驗,它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趣味實驗立足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解放學生手、腦、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它具有激發(fā)興趣的功能,銜接教學片段的功能。正確應用趣味實驗,讓趣味實驗成為教育學的有效聯(lián)系載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遷移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趣味性實驗設計首先要足夠“新穎”。那么,設計的“新穎”要達到什么程度呢?這涉及一個“度”的問題,太弱的刺激由于不能引起認知上的不平衡,因而也就不能引起同化和順應。相反,如果外部刺激超過主體認知結構同化的范圍,那么同化和順應都無法進行,主體的反應也無從談起。這正如皮亞杰所說的那樣:“一個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東西,因為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他也不注意太不熟悉的東西,因為和他圖式中的任何東西都沒有聯(lián)系?!北热?,我們設計的“測定沒有系統(tǒng)誤差存在時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實驗,要求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得出數(shù)據(jù),并求出沒有系統(tǒng)誤差存在時電池的電動勢與內(nèi)電阻,這比高中教材上的實驗“新穎”。
二、延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
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實驗研究過程當中,他們才會對物理學實驗產(chǎn)生非常濃厚的興趣,從而對物理學的知識產(chǎn)生一定的疑問,這樣不僅有利于知識的掌握,也能夠對物理實驗產(chǎn)生無窮的疑問。這時候教師應該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讓他們對自己產(chǎn)生的疑問做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并得出結果。比如:課后作業(yè)的安排中,我們可以有選擇性地指定一些極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課后探索性實驗,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物理知識探索,在動手實踐中領會物理知識,在反復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堅韌不拔的性格。
三、幽默講解,巧妙導入,師生風趣談論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xiàn)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diào)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即產(chǎn)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例如,在講“核外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時,向學生打比方:“這好比你們小時候還是嬰兒時,你爸爸將你抱在懷里;你學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上;你再大一點,你爸爸則說:‘走,外面玩?!庇秩缭谥v楞次定律時,可以這樣比喻:在被太陽曬過的爛泥塘里,當人踩上去時,稍硬的表面會阻礙你下沉;當下沉后,你想拔出腿來,爛泥又會阻礙你拔出腿來。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又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說:“這有什么可怕的?!比缭賳枺裟泐^頂上的電風扇落下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手蓋頭頂,“那還不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zhì)量有關。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可以用從課桌上跳下來和從三樓上跳下來進行比較,肯定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實驗的程序是:問題——實驗——原理—討論——結論。
教學中師生圍繞一定的問題共同進行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關鍵。有效地談論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選擇好討論題,明確討論的具體要求 討論的問題要具體,要切合學生實際,不能太大、太深,也不能太容易。論題的選取要有針對性,要有梯度,能吸引所有學生參加討論,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話說,題目難度應該使中等水平的學生“跳一跳,摘得到”。同時,也要估計和預設討論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及其解決應對措施。
2.善于啟發(fā)和引導,創(chuàng)造和諧的討論氣氛 在討論時,既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意見,又要抓住問題的中心,把討論引向揭露問題的本質(zhì)。使討論的重點落在對物理意義的理解、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對物理現(xiàn)象的解釋上。在模擬試講時,我們也可在學生討論環(huán)節(jié)設置“插曲”:預設學生的討論方向出現(xiàn)偏離,或進度十分緩慢等,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予以引導,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中,教師把問題分成三個階段讓學生進行討論。
第一階段:1.上節(jié)課的實驗過程中我們?nèi)绾伟牙硐牖?.增減砝碼的目的是什么?3.在牛頓第二定律中質(zhì)量的含義是什么?作用力的含義是什么?加速度的含義是什么?學生通過回憶、分析與討論,能夠準確回答。
第二階段:1.如果合外力發(fā)生時,加速度變化嗎?為什么?2.這反映了加速度與合外力的什么關系?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得出加速度與合外力之間的瞬時對應關系。
第三階段:1.你能否用學過的知識對加速度與合外力之間的瞬時對應關系進行具體闡述?小組交流后,派代表用投影儀投影結果,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完善。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合外力是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由合外力決定。
隨著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的逐漸增多,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并教會他們應用物理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使他們覺得“物理就在我身邊,物理知識和技能是很有用的?!边M一步增強對物理的親切感,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
參考文獻:
陳賽.體驗探究過程,感受科學方法,提升探究能力——例談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探究式實驗課教學的有效性[J].物理教學,2014(9):23-26.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四師第一中學 8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