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陶
摘 要:思想政治課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助長劑,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學生接觸的社會層面擴大了,面對復雜的社會,教師的正確引導、啟發(fā)和幫助越發(fā)顯得必不可少,為此,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循循善誘的教學藝術。過去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訓都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在此,談一點心得,與同行共勉。
關鍵詞:初中政治;問題及對策;教學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學科,學習效果,將影響到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深入探析,并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推動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學科,學習效果如何,將影響到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樹立。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
1.教學方式較為傳統(tǒng) 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初中政治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活動之時,仍然利用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填鴨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使得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只能作為政治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除此之外,政治教學的內(nèi)容較為穩(wěn)定,發(fā)生變化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這就使得教師將教學活動看成知識的灌輸活動。傳統(tǒng)的教學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初中政治教學成效的提高,更損傷了當代初中生的政治學習積極性。
2.教學內(nèi)容較為傳統(tǒng) 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新穎性與趣味性是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必要法寶。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越來越多的內(nèi)容進入到初中政治教材當中。然而,許多教師不能正確面對教材內(nèi)容的改革,不能將當今社會的新聞時事融入教學活動中,使得學生面對新的教材卻在學習舊的內(nèi)容。教學內(nèi)容的死板與傳統(tǒng)造成當代初中學生政治水平不高,政治學習興趣弱化,這對于政治學科的發(fā)展極為不利。
3.忽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依照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學習指導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可是,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往往采用單向填鴨式的方法,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記憶課本知識和觀點,并以此作為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標準。這種忽略學生個性的教學方式使得政治學習本身成為一件極為枯燥的事情,阻礙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使得政治教學的效率大大降低,阻礙課堂內(nèi)容的流暢傳授。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我國最缺少的就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這是我國教育的短板。很多大學生畢業(yè)后,并不能夠找到好的工作。這是為什么呢?原因是自己的能力不強,紙上談兵是不可行的。當學生離開學校,走入社會,就要靠能力“吃飯”了,而不是學習成績。部分大學生畢業(yè)后就已經(jīng)被學習經(jīng)歷磨煉成了一個非常聽話的人,怎么可能有創(chuàng)新思維,怎么可能有個性呢?尊重并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教育應該面對的問題。例如,很多成功人士并沒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是他們成功了。而那些學習好的人,畢業(yè)之后去給他們打工。這就說明了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性,加上中國父母的傳統(tǒng)思維,就必然導致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受到限制。孩子的思維是按照父母的思維路線走的,而父母的思維路線也是延續(xù)前輩的路線。照此下去,中國人走的還是古人的路線。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改革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轉變教學觀念 初中政治教學需要一個正確的目標作為引導,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明確目標任務是當前初中政治教學急需思考的問題。首先,初中學??梢越M織專家講座的形式為教師指導教學目標,通過權威的專家講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理念。其次,學校要重視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訓,建立年度教師考核制度,定期對教師的講課方式、授課內(nèi)容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方面進行考核,激發(fā)教師工作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正確先進的教學觀念能指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這說明要從根本上解決政治教學中的問題,就要先解決教師隊伍思想觀念問題,要求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原有教學理念上實現(xiàn)突破,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改革,建立起與現(xiàn)實相符的教學理念體系。首先,要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使教師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創(chuàng)新、改革的決心;其次,教師要明白自身在教學過程的地位,積極發(fā)揮引導、指導作用,而不是過分強調(diào)教師權威和主導作用。
2.尊重學生主體實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具體含義是政治教學的方式是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基礎的,按照學生個體本身存在的差異性以分批次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式教學,其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這就要求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在保證每個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政治課程的收獲與快樂,從而逐步提升對政治課程學習的興趣。在“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預先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教學情景中體會到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在享受權利的時候也不忘履行義務。在政治教學過程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吸引學生對某一觀點的注意力,老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以感性的情感與理性的思維的變換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歸根到底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基礎好的學生,加強綜合訓練,繼續(xù)深化,將課本上的知識進一步轉化為覺悟;其次,基礎薄弱的學生抓基礎,在理解的前提下對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最后,對基本沒興趣的學生,加強基本的訓練,當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并不是為學生設立不同的等級,而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特征,進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3.注重知識傳授與情感培養(yǎng) 思想品德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學生基本生活常識、法律法規(guī)、國情國策等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和為人處世之道。因此,在教學中,要在傳授新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真正發(fā)揮思想品德學科的德育功能,指引學生塑造自立、自信、自強、成熟的美好人生。
三、結語
政治教學中的教育是循序漸進的,就如春天的雨水一般,潛移默化的慢慢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因此,教師應注重把美好的情感滲透在理論教學和思想教育中,通過“以情動人”的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峽江縣實驗中學 3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