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裝歷史電視劇是傳承與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傳播特征對大眾的文化認同和價值建構產(chǎn)生重大影響。古裝歷史電視劇若想獲得觀眾的深刻認同,必須把文本的意義層次敞開,滿足觀眾心靈慰藉和精神建設的需求。古裝歷史電視劇應采用及物化敘事方式增強古代故事的當下性,建構當代文化價值觀,以正確的歷史觀、進步的文化觀為指導講好中國故事。
關鍵詞:古裝歷史電視?。灰饬x建構;及物化敘事;當代文化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8)04-0163-04
中國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影視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獨特而豐富的素材,也是國產(chǎn)影視劇角逐海內(nèi)外文化市場的重要支柱。在大眾文化浪潮迅速擴張的當代社會,古裝歷史電視劇是傳承與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所承載的大量中華傳統(tǒng)文化符號使其在文化傳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裝歷史電視劇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傳播特征為大眾呈現(xiàn)出迥異于現(xiàn)代社會的視覺體驗,在文化消費領域獲得巨大的市場,對大眾的文化認同和價值建構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古裝歷史電視劇的意義建構顯得尤為重要。
一、電視劇文本的意義建構
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人們欣賞文藝作品的途徑越來越多,能夠接收到的文藝作品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在諸多文藝作品形式中,電視劇是廣大觀眾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一部電視劇一般包含四個意義層次:一是指示性意義;二是外在意義;三是內(nèi)在意義;四是象征性意義。具體來說,觀眾對電視劇的指示性意義的認識基本上通過其故事的內(nèi)容就能完成;對外在意義的認識需要在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敘述結構的設計以及鏡頭、剪輯、場面調(diào)度、音樂音效等風格元素的不同配置方式體現(xiàn)出來;電視劇的內(nèi)在意義同樣與其故事和風格化形式元素息息相關,但相對于外在意義而言,內(nèi)在意義更加隱晦、抽象,某一個原本沒什么特殊意義的形式元素,因為與其他元素結合在一起會形成新的表意功能,會配合故事產(chǎn)生高于作品具體特征的內(nèi)在意義;象征性意義是在觀眾了解一部電視劇的外在與內(nèi)在意義的基礎上,結合作品產(chǎn)生和被觀看的時代背景建構出的意義,會根據(jù)當下社會環(huán)境的情況承載著特定的社會價值。電視劇文本的意義表達是通過文本系統(tǒng)中內(nèi)容層次和形式層次各要素自身的不同狀態(tài)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任何一部電視劇都需要在意義的四個層次上敞開。電視劇的意義輸出總是關涉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并從文化上對人類的社會生活提供引導,因此,電視劇要圍繞建構某種價值觀來展開敘事。
相對于感官的滿足而言,觀眾更需要從電視劇的意義建構中獲得心靈的撫慰和對生活實踐的啟迪。對于觀眾而言,電視劇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能夠幫助觀眾解決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心靈問題。古裝歷史電視劇既具有先天的題材優(yōu)勢,又具有奇觀效果的先決優(yōu)勢,可以在歷史演繹中充分考慮故
收稿日期:2018-01-20
作者簡介:王冬冬,男,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 201804)。
事所產(chǎn)生的意義對現(xiàn)實生活的貢獻,完成整個文本的意義建構。
二、近年來古裝歷史電視劇意義建構中存在的問題
古裝歷史電視劇以對歷史資源展開想象為主要創(chuàng)作特征,根據(jù)想象程度和對歷史事實參照程度的不同,又可將其劃分為歷史正劇、戲說劇、宮斗劇、穿越劇、魔幻劇等諸多類型,其中戲說劇、宮斗劇、穿越劇、魔幻劇又可以統(tǒng)稱為歷史傳奇劇。近年來,古裝歷史劇異?;鸨粩嘁l(fā)收視熱潮,已成為重要的電視劇類型之一,《甄嬛傳》《瑯琊榜》《羋月傳》等更是成為“現(xiàn)象級”的作品。在歷史傳奇劇熱鬧的背后,熒屏上的歷史正劇越來越少。古裝歷史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與美學風格也發(fā)生重大變化,發(fā)現(xiàn)尊重歷史、重現(xiàn)歷史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日趨弱化,歷史被逐漸淡化、虛化,仙俠玄幻之風盛行。概括說來,當前古裝歷史電視劇意義建構中存在以下問題。
1.片面追求觀賞性,文化價值迷失
為了適應消費主義語境的商業(yè)訴求,古裝歷史電視劇必須不斷進行花樣翻新,以迎合大眾的欣賞趣味,讓大眾在一種虛幻的歷史想象中獲得心理的宣泄或滿足。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古裝歷史電視劇架空歷史,缺乏深刻的現(xiàn)代反思與人文關懷,試圖通過明星效應、帶有刺激性的話題和噱頭等增強觀賞性,幻想能夠單純憑借視聽刺激來取代一部嚴肅作品應有的文化立場與文化價值。觀眾在沉醉于這些作品所建構的奇觀世界的同時,電視劇應具備的意義世界卻被消解于無形。古裝歷史電視劇要通過合理想象對歷史進行顛覆、解構和重新建構,展現(xiàn)其人文思考、文化品格和文化價值,實現(xiàn)文化訴求與商業(yè)訴求?!翱繙\表的噱頭取勝的影視劇隨著大眾文化水平的提升,會越來越?jīng)]有市場,不從根本上下功夫,僅得一時之利,畢竟不會長久?!雹?/p>
2.隨意改寫民族文化記憶,中國精神表現(xiàn)不足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專屬的‘集體記憶,這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是立身于世界文化之林的‘身份標簽,也是對內(nèi)建設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對外構建國家形象、實現(xiàn)文化傳播的重要依據(jù)”,“中國歷史浩瀚無邊,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地方地區(qū),都有一些為人所珍視的共同記憶,它們承載著我們對于國家、民族的認知,訴說著‘我是誰的永恒話題”。②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數(shù)不勝數(shù)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其中蘊含著無數(shù)動人的中國故事,這些都是古裝歷史電視劇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古裝歷史電視劇理應發(fā)揮積極的歷史想象,通過影像表達講好這些中國故事,表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和傳統(tǒng)美學精髓。但令人遺憾的是,不少古裝歷史電視劇缺乏基本的創(chuàng)作誠意,缺乏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缺乏對歷史的責任感,只是沉溺于不合邏輯的情節(jié)和花樣百出的營銷炒作。有些創(chuàng)作者竟然堅持這樣的既定思維:“歷史自有歷史書在那里擺著,我又沒銷毀它,我只是創(chuàng)作一部劇,有人看就是好劇,用不著我去對歷史負責?!雹塾行┳髌贩堑珱]有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精神,反而將人性中的惡無限放大,花樣翻新地將充滿血腥味的后宮爭斗、宮廷政變、復仇、陰謀詭計等作為講述的重點,嚴重誤導年輕觀眾對歷史的認知。
3.缺乏宏大敘事,家國情懷缺失
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能夠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fā)展,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有強大的民族精神作為支撐。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影視作品中,突出地表現(xiàn)為家國情懷,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夠召喚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在當前的古裝歷史電視劇中,除《于成龍》《蘇東坡》等少數(shù)優(yōu)秀作品外,具有宏大敘事與家國情懷的歷史正劇越來越少。在以《步步驚心》《美人心計》《宮鎖連城》《花千骨》等為代表的歷史傳奇劇中,“敘事內(nèi)容從宏大的家國敘事轉(zhuǎn)變?yōu)閷€人成長的呈現(xiàn);敘事格局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胸懷轉(zhuǎn)變?yōu)椤嗨枷嗤幌嘤H的小情感;對歷史事件的應用,從真實呈現(xiàn)轉(zhuǎn)變?yōu)榻栌脷v史外殼表達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意愿和價值觀”④。
三、古裝歷史電視劇的意義建構策略
古裝歷史電視劇要完成意義建構,與觀眾形成更深刻的共鳴,就必須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調(diào)動各構成元素,形成連接兩個時空的具有深刻象征性的敘事。大致說來,古裝歷史電視劇的意義建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在敘事觀念上,要通過古代故事建構當代價值觀
歷史與現(xiàn)實密切相關,古裝歷史電視劇消費的基本邏輯是通過觀看古人的生活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在古裝歷史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中,要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與時代精神對接,與現(xiàn)實需求內(nèi)在契合,通過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建構當代價值觀?!白鳛楫斚碌臍v史題材電視劇,要把當代人對于人生意義和世界圖景的理解通過敘事呈現(xiàn)出來,就不能不關注電視劇的敘事話語與歷史本體、歷史敘事以及與歷史敘事相關的文學敘事的關系……就是要關注不同文本的互文性關系”⑤。創(chuàng)作者在借用歷史題材時,應當辯證地權衡附著在故事上的各種文化力量:一方面充分利用其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合理內(nèi)核;另一方面要為解構歷史附上當代視角,以生活實踐為目的,尋找回答當下人類生活基本問題的答案。
古裝歷史電視劇在題材上先驗地框定了具有一定奇觀特征的歷史故事這一取材范圍。事實上,無論是《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明宮詞》等所涉及的帝王將相、國家政治,還是《甄嬛傳》《宮鎖心玉》等講述的妃嬪宮女、家庭糾葛,或是《神醫(yī)喜來樂》一類的民間傳奇、江湖恩怨,這些對于當代觀眾來說帶有奇觀化表象的符號和符碼過程,需要用歷史現(xiàn)實主義的視角去結構它們,才能達到對現(xiàn)實社會具有普遍關懷意義的敘事效果。古裝歷史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要通過現(xiàn)代的審美眼光,對故事情節(jié)、敘述結構和人物對白等方面進行處理,從內(nèi)容層面表現(xiàn)所涉及的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風等社會生活,使之能夠與當下的現(xiàn)實更好地結合,從而生成象征性意義,傳達當代文化價值觀,更容易讓當代觀眾接受和認同。
電視劇《蘇東坡》在選擇故事的敘事重心時,將重點放在蘇東坡作為一個有擔當?shù)木⒅R分子關注民生問題、參與社會改革的相關內(nèi)容上,這與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需求相契合?!叭珓∷故镜奶K軾高尚的人文情懷以及劇本臺詞透射出的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兼濟天下的精英意識正是當下社會建設中最需要的東西”⑥,而劇中蘇軾身上體現(xiàn)出的以民為本、心懷蒼生的情懷也正是對人生價值和責任意識的最好詮釋。當下中國人普遍覺得生活壓力大,主要還是因為人們的價值觀出了問題,這個時候人們需要向上、向善的精神引領,需要有文藝作品培育他們的人生責任和家國情懷。文藝作品不僅僅為了娛樂消遣,更要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
2.采用及物化敘事方式增強古代故事的當下性
及物化敘事是指電視劇在敘事過程中,所選擇的言說對象與當下大眾的日常生活具有貼近性,其典型的矛盾沖突常常由人們?nèi)粘I钪兴媾R的基本問題所引發(fā),即便是作品的主人公是具有某種典型身份的特殊人物,其所經(jīng)歷的被敘述事件以及這些事件涉及的內(nèi)容也應該是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關的。在此基礎上,還要考慮敘事文本與文本播出兩個時空中反映出的問題指向的內(nèi)在共通性。“在影視敘事中,及物化敘事一方面強調(diào)敘述者在表意過程中所選用的對象和符號需具有明確的概念功能,以物質(zhì)過程進行言說,來直接作用于受眾,使受眾在物質(zhì)性過程引導下進行感覺和認知,對于視覺符碼過程進行闡釋,更容易對敘述對象產(chǎn)生理解和認知;另一方面,需要被言說之物所產(chǎn)生的意義具有明確的當下性,能夠?qū)θ藗兊纳顚嵺`產(chǎn)生積極意義,從而達到啟迪觀眾心靈的目的。”⑦及物化敘事方式可以使影像表達中所選擇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系等貼近社會生活,與社會現(xiàn)實需求內(nèi)在契合,具有更強烈的可感性、體驗性、可接受性。
古裝歷史電視劇雖然在故事設定上已經(jīng)限制在古代這一過去的時間點,但仍舊可以從受眾可接受的貼近性事件入手,內(nèi)在地契合現(xiàn)實需求。例如,《甄嬛傳》的敘事對象是甄嬛在清王室里的沉浮經(jīng)歷,雖然皇宮的生活與普通百姓生活迥異,相對來說更具有奇觀化的色彩,但是創(chuàng)作者卻選用甄嬛在王室生活中的日?,嵤乱约芭c世俗情感相關的沖突作為劇情發(fā)展的基礎;《蘇東坡》在表現(xiàn)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蘇東坡時,不斷將其置于與民生相關的政治現(xiàn)場,傳達著蕓蕓眾生的“柴米油鹽”的人間煙火氣息。這種處理蘊含著對當下生活的觀照,對當代問題的思考。古裝歷史電視劇要擺脫奇觀化敘事的束縛,結合新的時代精神和要求選擇恰當?shù)臄⑹戮€索,以當代視角賦予古代人物新的意義。好的歷史劇在滿足觀眾獵奇欲望的同時,還要把現(xiàn)實與歷史勾連起來,讓觀眾與歷史人物產(chǎn)生強烈共鳴,并從中獲得歷史反思、人生啟迪和審美享受。
3.以正確的歷史觀、進步的文化觀為指導講好中國故事
當下古裝歷史電視劇在意義建構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從根本上講,是歷史觀、文化觀出現(xiàn)了偏差。話劇《司馬遷》的編劇、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熊召政說:“一個民族必須有正確的歷史觀,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需從偉大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從燦爛的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使百姓獲得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這是歷史劇應擔負的使命?!雹嗔暯酵尽对谖乃嚬ぷ髯剷闹v話》中指出,文藝工作者要“努力創(chuàng)作生產(chǎn)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tǒng)一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文藝要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⑨古裝歷史劇的創(chuàng)作者要本著對歷史負責任的嚴肅態(tài)度進行創(chuàng)作,讓觀眾從其作品中得到審美愉悅、知識積累和精神提升。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打動人心,讓人的靈魂受到洗禮。在價值導向上,古裝歷史電視劇要用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想象歷史生活、關照現(xiàn)實生活,宣揚積極、向上、向善的價值觀,讓觀眾在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中看到美好和希望,增添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瑯琊榜》之所以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除了磅礴大氣的故事主線、緊湊嚴密的戲劇沖突、充滿詩意與美感的畫面、出色的演員表演之外,最關鍵的在于,它在表現(xiàn)權謀與復仇的同時有一套能夠立得住的價值觀。正如該劇導演孔笙所言:“在這個執(zhí)著了12年的信念終于達成的悲愴故事里,友情、忠誠、正義、堅忍、成長等掙脫了重重苦痛晦暗的種種美好所傳遞出的真、善、美的價值取向,讓觀眾感受到了珍貴的、有價值的情感和精神?!雹狻读d月傳》“以好看的故事、精良的制作、深刻的思想,將古裝劇的藝術水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通過表達深刻的家國情懷打動觀眾的心,用積極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引發(fā)人們的心靈共鳴,對當代人增強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具有現(xiàn)實意義”,“《羋月傳》以特立獨行的文化姿態(tài),懷著歷史必須向前的價值關懷,讓沉睡于久遠年代的人性美德走出塵封的紀傳編年,藝術地展現(xiàn)了血性、溫暖、情義、慷慨、千金一諾與遠見卓識等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精神特質(zhì),是對當下某些影視劇熱衷于低吟淺唱和權謀之爭的創(chuàng)作誤區(qū)的有力匡正。影視創(chuàng)作如何更好地把握歷史,給讀者帶來更積極正面、更符合歷史真實的教育和引領?《羋月傳》蘊含了豐富的啟示”。這些都值得古裝歷史劇創(chuàng)作者去認真學習和借鑒。
隨著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古裝歷史電視劇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這些作品講述的中國故事,國際社會可以生動形象地了解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深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民族特性、風俗習慣的認知。從某種程度上說,古裝歷史電視劇對國家形象的建構與傳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fā)中國精神、展現(xiàn)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注釋
①劉玲:《古裝劇,路在何方?》,《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年第1期。
②邵清風:《從表象差異消費到文化共同體建構——古裝劇傳播中國夢的合理性和途徑》,《貴州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③轉(zhuǎn)引自劉曄原、花瑞潔:《古裝劇流行與歷史虛無主義流弊》,《文藝報》2017年4月5日。
④⑩高媛媛:《國產(chǎn)歷史劇開始理性回歸》,《光明日報》2015年12月19日。
⑤李茂民:《歷史題材電視劇與當代文化價值觀建構》,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2頁。
⑥⑦王冬冬:《中國古裝歷史電視劇的及物性敘事分析——以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蘇東坡〉為例》,《三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⑧《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歷史???——北京人藝〈司馬遷〉主創(chuàng)訪談》,《福建日報》2017年1月5日。
⑨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5日。李蕾:《〈光明日報〉舉辦〈羋月傳〉創(chuàng)作研討會》,《光明日報》2016年1月27日。
責任編輯:一 鳴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Historic TV Dramas
Wang Dongdong
Abstract:Ancient costume historical drama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ublic′s cultural identity and value construction with its unique narrative and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f ancient costume historical dramas want to gain the audience′s deep recognition, they must open up the meaning level of the tex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for spiritual comfort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cient costume historical dramas should adopt the transitivity of narrative mode to enhance the modernity of ancient stories, construct contemporary cultural values, and tell Chinese stories with the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and the progressive view of culture.
Key words:historical drama; meaning construction; transitivity of narrative; contemporary cultural val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