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摘要: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大學時代是人生發(fā)展的第二次心理斷乳期,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會面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且當代社會多元價值觀的沖突也日益激烈,來自經濟和就業(yè)的壓力日漸增強,這些來自社會的影響和自身的原因使得大學生出現(xiàn)了許多心理問題。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解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問題 研究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64-02
近年來,價值取向迷茫、道德認知困惑、人際交往困難、難以進行團隊合作、心理情緒調節(jié)能力差等,成為高職大學生較為普遍的心理特征。大學生的大學生自殺率居高不下,因為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多。針對以上因為心理問題而導致的觸目驚心的悲劇和日漸增多的問題學生,研究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和培養(yǎng)模式已經刻不容緩。為了切實了解我校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聯(lián)合本地的其他兩所高校針對一些具體問題對部分大學生開展了問卷調研。
本次調查研究的對象是吉林工程職業(yè)學院、四平職業(yè)大學和吉林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共計200人,用了系統(tǒng)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在調研中,我們分性別采用電子問卷的形式完成。在本次的調查研究過程中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合格問卷180份。在對調查結果比對分析和百分比分析后,了解到我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xiàn)狀如下:
(1)有過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超過90%,有23%的大學生會因為生物學因素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36%的大學生因為家庭教養(yǎng)方式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導致心理方面的問題,24%的大學生心理問題源自于自身,是由于個體的認知偏差而導致的。剩余的心理問題就是由于學校因素導致的,比如對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和競爭壓力大等問題。
(2)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沖突一般有以下幾種:獨立性與依賴性的沖突、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沖突、心理封閉和尋求理解的沖突、性成熟與性心理的沖突和情緒沖突。
從此次調查的數(shù)據(jù)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第二次心理斷乳期,面臨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巨大變化,所以當問題發(fā)生時,就會發(fā)生調查中的心理沖突,而這些沖突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關注、疏導和解決,時間久了就會出現(xiàn)心理沖突,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培養(yǎng)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建議和對策:
(1)建立健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同時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的心理咨詢結構。在新生入學時學校要通過相關的大學生心理量表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檢查,并對篩查結果建檔,約談問題學生并保證實時追蹤。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及時給予幫助指導,咨詢方法可以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針對大學生的普遍問題如兩性問題、人際問題、貧困問題、就業(yè)問題等通過工作坊和沙龍等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加以療愈和健康引導,同時,通過各種方式增加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知,如講座,培訓,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等方法,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心理學的實用性。
(2)創(chuàng)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可以通過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大數(shù)據(jù)平臺和虛擬現(xiàn)實心理干預技術,配合箱庭治療、情緒管理系統(tǒng)等設備,建立和管理學生心理檔案,組織系統(tǒng)的心理危機干預管理,組織團體心理輔導、心理素質訓練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利用團體輔導室和素質拓展室開展互動式教學,能快速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通過沙盤治療、情緒宣泄、身心反饋、音樂治療、體感治療、認知訓練、虛擬現(xiàn)實心理危機干預、團體輔導等措施,有效維護師生的心理健康,為學校師生提供一個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周到的心理服務的場所。
(3)加強學校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三化,即:一、二級心理輔導站心理咨詢員的專業(yè)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專家化,三、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心理健康和危機干預知識的普及化;通過主題教育,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全體學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輻射。
(4)注重發(fā)展階段的貫通,做好教育重點。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人才培養(yǎng)的每個階段,在新生入學時,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檔案;在入學教育階段著重提高適應能力;在學生成長提升階段著重人格塑造;在學生生涯選擇階段注重潛能激發(fā);在學生就業(yè)畢業(yè)階段注重職業(yè)咨詢服務。同時結合青春期心理特征,開設婚戀愛情、人際交往、情緒調節(jié)等專題心理講座,使學生在學業(yè)發(fā)展和青春成長的每個特定階段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懷。
(5)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培訓工作,提高專、兼職心理咨詢老師的業(yè)務水平。對他們加強專業(yè)知識培訓,創(chuàng)造條件與機會,鼓勵他們參加省內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術會議和培訓,以加強交流,拓寬思路,學習先進經驗和技術,以便更加有效地為學生排憂解難。
(6)加強對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培訓。輔導員和班主任是工作在第一線的學生管理人員,是學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們與學生接觸多,交流多,對學生影響廣泛。對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提高其自身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心理教育能力的培訓,幫助他們優(yōu)化和整合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學生工作中面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問題,能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識高效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同時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心理危機的學生,科學地加以心理干預。
(7)舉辦學校心理學生干部培訓班。學校的心理干部班級一般有心理部成員、班級心理委員和寢室心理信息員,這些心理干部是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第一層防護網,他們會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第一時間將問題反映給老師,他們是師生溝通的橋梁,也是朋輩輔導員。所以面向學校心理學生干部開辦“心理課堂”培訓班,對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工作水平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心理干部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能力提升,對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常識,預防和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保證學生的心理安全,使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是一項迫在眉睫、任重道遠的工程,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姚本先,芮雪,王道陽.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計量學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0.
[2]辛自強,張梅,何琳.大學生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J].心理學報,2012(44):664-679.
[3]李全彩.大學人際關系的現(xiàn)狀與對策[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2(1):47-48.
[4]中國大學生.2010—2011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314c5c5aa00b52acfc7cadb.html,2011-05-03.
[5]薛德鈞,田曉紅.大學生心理與心理健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48-51.
[6]歐曉霞,曲振國.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01-117.
[7]何彬生,劉波,吳建芳.大學生心理與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4-123.
[8]姚本先.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11(3).
[9]姜濤.“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N].心理健康報,2012.
[10]黃曉慶.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N].心理健康報,2013.
責任編輯:關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