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比绾巫尯⒆颖M可能多識字,高效識字呢?小學低年段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編排特點和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
(一)字理識字
1.利用象形字的特點記憶字形。《日月水火》這一課都是象形字,我們可以引領(lǐng)孩子們走進漢字的起源。孩子們會感到“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這些字就像畫一樣,這是多么有趣的發(fā)現(xiàn)?。〉谝淮谓佑|漢字時,可以讓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體會漢字的神奇,在識字中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習生字后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看圖猜讀”,進一步體會象形字的構(gòu)字特點。
2.會意字,會其意,記其形?!度赵旅鳌烦醪綄W習了會意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孩子們不懂什么是會意字,卻覺得這樣的字確實很有意思。如“光明”的“明”,學生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明”這個字,左面是個“日”,右面是個“月”,既然是“日月在一起”,那當然是很明亮了!對于這類特殊的字,學生領(lǐng)會了其意,便很快記住了其形。再如“小土為塵”“二人從,三人眾,雙木林,三木森”,學生了解了會意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可以讓他們“看圖猜猜連連”,在實踐中鞏固會意字的特點。
(二)拼音識字
教材倡導學用結(jié)合,在運用中學習。學習拼音過程中要求認識的幾十個常用漢字,都是比較簡單的音節(jié)表示的漢字,學生可以自己拼讀出來的,使拼音和漢字的學習雙線并行,有機地融為一體。如“爸、媽”是生活中的高頻字,這樣的漢字可以幫助讀準拼音,成為學習拼音的好幫手;像“桌、紙”這樣的漢字,通過新學的拼音,又可以幫助認識新的漢字。這樣,拼音與識字相得益彰,拼音的學習直接指向運用,學生學以致用。
(三)看圖識字
《口耳目》以兒童最常用的看圖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借助熟識的人體部分,學習“口、耳、目、手、足”等人體器官名稱,并借助插圖懂得人體這幾部分的作用,通過圖文對照識記字形。在記憶字形的同時,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身體部位說說它們的作用,既認識了漢字,又訓練了說話能力。
(四)韻文識字
教材極為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秾嵏琛穼ⅰ皩ψ印边@一中國傳統(tǒng)蒙學蘊含在韻語歌中,音韻和諧,朗朗上口。課文以自然景物為題材,借助對韻歌的形式,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初步感受漢語的音韻節(jié)奏。“云對雨,雪對風……”教師還可以適當滲透《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相關(guān)的“對對子”,讓學生初步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
(五)反義詞識字
教學《大小多少》生字時,把小韻文與反義詞結(jié)合,借助帶圖的生字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反義詞的特點,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同時,拓展更多的反義詞,讓學生去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練習中可以采用反義詞對對碰。
師:我說開。
生:我對關(guān)。
師:我說左。
生:我對右。
師:我說長。
生:我對短。
師:我說天。
生:我對地。
低年段學生年齡小,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形式,我在教學中設(shè)計了“對對碰”的游戲,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六)以熟帶生識字
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獨體字,把這些簡單易記的獨體字當作基本字,可以指導學生運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識記。如“大”加一筆變成“天”,“也”加單人旁變成“他”,“同”加三點水變成“洞”;再如“尖”將“大”換成“土”變成“塵”等等。課后可以開展“比一比,誰會變”的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上學到的方法到生活中去識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更快。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鞏固識字的最佳方法是讓學生進入“快樂園”,在不知不覺中記住漢字。
(一)用游戲讓字“動”起來
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學,如歸類識字。學完《小書包》的生字后,和學生做“將文具送回家”的游戲,請學生將表示文具的詞“橡皮、尺子、作業(yè)本、筆袋、鉛筆、轉(zhuǎn)筆刀”送進書包里,在同學們的口令聲中開展小組比賽,看看誰最快將文具“送回家”。這樣,短短十多分鐘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掌握了字詞。實踐證明,游戲識記生字的做法,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用故事讓字“跳”出來
喜歡讀故事是學生的天性,我因勢利導,利用每天的閱讀課組織、引導學生看故事書。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識字,識字又促進了閱讀,使學生的閱讀心理需要得到了滿足,從而激發(fā)學生去學習更多的生字。每周一次的講故事比賽中,我把一些學生比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復雜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對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還適時地作一些比較,學生不但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在無意中復習鞏固了學過的生字。
(三)用兒歌將字“唱”起來
生動有趣的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對一年級的孩子而言有著無窮的魅力。把一些字編成通俗易懂的兒歌進行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如教學“青”字的時候,我就編了一首兒歌:“山‘青青,水‘清清,太陽出來天氣‘晴。有‘心就有‘情,有‘米‘精神好??礀|西用眼‘睛,說話嘴邊常帶‘請?!边@首兒歌把“清、青、請、情、晴、睛、精”都編了進去。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記住了一組形聲字,能根據(jù)部首辨析字義,還滲透禮貌教育,妙趣橫生。
(四)用競賽讓字“爭”起來
這是一種類似“智力競賽”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根據(jù)兒童爭強好勝、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的特點,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好表揚”是小學生的重要心理特點,鼓勵是促進學習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中我隨時注意學生心理效應(yīng),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肯定,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這種方法會有效地支持學生奮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增添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jié)合?!边@是讓生活成為學生識字的資源。如看懂課程表準備學習用品、認識同學名字協(xié)助老師發(fā)放作業(yè)本、去超市認識商品名稱、走在馬路上看路名與商店名、乘坐公共汽車時聽報站語音看站牌名等。漢字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要讓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世界、抓住一切識字機會識字的習慣。每周搞一次“識字小擂臺”,評選每周的識字大王。經(jīng)過多處尋找、多次閱讀,學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所學的生字,知道語文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還養(yǎng)成了時時、事事、處處積淀和應(yīng)用漢字的好習慣,使識字和生活水乳交融。
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結(ji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熱情探索的熱土。
作者簡介: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秦馀小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