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侃
屏幕右下角的QQ頭像在不斷跳動……
小喜是某大型企業(yè)A公司在上海分公司的財務。像往常一樣,收到消息的她立刻點擊查看,原來是老板。不,確切地說,這個QQ的備注名是老板的名字。消息的內容是問自己在不在公司,以及公司賬上的可用資金是多少。
“220萬。”
小喜不假思索地把這個數字告訴了對方。沒過多久,“老板”就讓小喜匯款96萬元給一個賬戶,并解釋說這是合同保證金。因為是來自“老板”的指令,小喜當即照辦,只是有一點讓小喜感到有點困惑:老板平時并不使用QQ,只有她自己和同事之間的溝通才會用到QQ。然而這個QQ號的備注名分明就是趙明,老板的名字不就是趙明嗎?應該不會有錯!
于是,并沒有多加懷疑的小喜在與公司出納交代過此事之后便用公司的網銀匯款96萬元給對方。事后她才知道,自己大意了,太大意了……
小廣告隱藏大“財路”
2017年7月3日那天,近來日子過得有些拮據的曉娟正走在路邊。無意間,一則貼在路邊電線桿上的小廣告引起了她的注意:回收銀行卡。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也許值得試一試,哪怕只是賺點小錢。于是曉娟拿起手機,按照小廣告上的電話撥了過去。電話那頭告訴她,一張銀行卡可以換150元。興奮之余,她第二天就去銀行辦理了一張借記卡,并且開通了與該卡綁定的手機銀行。待到一切辦妥之后,曉娟再次撥通了那個電話并約定了見面地點交付銀行卡。
就這樣,曉娟幾乎沒有花費任何成本就“賺到了”150元。然而,她不會想到的是,接下來的一切即將朝著截然不同的方向發(fā)展?!斑^了幾天,我到我的朋友李慧家去玩,當時她男朋友王征也在。閑聊間,我向他倆提起了辦銀行卡還能賺錢的事?!睋跃晔潞蠡貞浾f,當時王征聽了以后就立刻建議她查詢一下卡內余額。于是,不明就里的曉娟就通過手機銀行查了一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那張早已被賣掉的銀行卡賬上突然多出來95.5萬元!看著卡里這么多余額,三人在目瞪口呆之余多了一份貪念,便想著是否可以把這些錢取出來自用。緊接著,三人就開始商量起如何將這些錢據為己有。
最終的計劃是,曉娟立即通過手機銀行掛失該銀行卡,并于第二天在王征和李慧的陪同下來到柜面辦理掛失后補卡業(yè)務。然而計劃總趕不上變化,由于曉娟的身份證在前段時間不慎遺失,三人只得回到前者老家先補辦身份證。第三天一早,重新辦理了一張臨時身份證的曉娟又來到銀行辦理補卡,并最終將95.5萬元成功地轉入新卡。同時,曉娟還通過柜臺當即取出了20萬元的現金,還將剩余的75.5萬元轉入了自己的另一張銀行卡。
據本案的承辦檢察官介紹,在成功取得錢款之后,三人因擔心卡里一下進賬太多容易被銀行盯上,就想著趕緊把錢款轉移。此時王征提議,由于整個主意是由他提出的,所以他和李慧應該分得55萬元。在協商好分配比例之后,曉娟通過取現、多次轉賬以及轉入不同銀行卡等方式進行分錢。這還不算,在完成了分錢之后,王征還建議三人一同搬家,以防行蹤敗露。就這樣,三人先在某個小旅館住了幾天,之后又通過中介找了一處房子租住下來,直到最后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當然,手握巨款的三人也各自開啟了“揮霍模式”:吃喝玩樂,還小額貸款,購買電子產品和黃金飾品等,甚至還提前預付了7個月的房租,儼然開始了嶄新的生活。不過好景不長,僅僅幾天后,三人卡內的40余萬元資金就被全部凍結,并隨即被公安機關抓獲。直至案發(fā),警方在三人住處扣押了現金39萬余元贓款以及用贓款購買的電子產品及黃金飾品。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曉娟已經把銀行卡出售,那么卡里的九十余萬的巨款又是從何而來呢?原來,這筆錢也是不義之財。
2017年7月13日,上海市閔行公安分局接到報案。報案人名叫小喜,是一名公司財務。兩天前,她收到一條自稱是公司老板趙明的人發(fā)送的QQ信息。在該信息中,這名自稱是公司老板的人要求小喜將公司賬上的96萬元作為合同保證金匯入一個賬戶名為“曉娟”的賬號內。信以為真的小喜立刻告知公司出納并于當日將96萬元匯入了對方指定的賬號。
兩天后,在公司的例行晨會上,小喜向真正的老板匯報了最近公司的財務往來,其中有一筆96萬元的轉賬遭到了老板的質疑。前者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遭遇了網絡電信詐騙,便立即前往公安機關報案。警方在接到報案后,根據小喜提供的銀行賬號及姓名,迅速鎖定了犯罪嫌疑人曉娟等人,挽回了企業(yè)的部分損失。
根據事后查證的轉賬記錄來看,7月11日,也就是小喜遭遇網絡電信詐騙的當晚,就已經有人從該賬戶通過網銀轉出5000元至其他賬戶。不過,不知出于何種原因,電信詐騙分子并沒有急于將剩余的95.5萬元轉移。更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明明自己是騙子最后卻成為了別人的“盤中餐”,僅僅一天的時間,賬戶內剩余的錢款就被曉娟等人迅速瓜分??芍^“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上海市閔行區(qū)人民檢察院在受理此案后,進行了詳細地調查,并且認定犯罪嫌疑人曉娟、李慧以及王征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掛失后補辦銀行卡的方式,竊得曉娟販賣給他人的銀行卡中的人民幣95.5萬元,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經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應當以盜竊罪追究刑事責任。
日前,閔行區(qū)人民檢察院以涉嫌盜竊罪對曉娟、王征以及李慧三人提起公訴。上海市閔行區(qū)法院在審理后,以盜竊罪分別判處三人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五年、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另外,對于本案中實施電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警方目前也在進一步偵查中。
那么,究竟為什么要以盜竊罪對曉娟等三人定罪呢?
據該案承辦檢察官介紹,被告人曉娟在辦卡之后已經以150元的價格賣給他人并實現交付,這也就意味著她已經將該卡的支配、控制權同時轉讓。更重要的是,從邏輯上講,購買此卡的人,不論是電信詐騙分子也好,普通公民也罷,并沒有將該卡內的資金交由曉娟等三人代為保管的意思,所以當曉娟將該卡交付之后,卡內的存款就不再歸其所有,更不屬于本案中的另外兩名被告人王征和李慧。
與此相印證的是,曉娟等三人到案后,在供述中均承認當時就知道這95.5萬元是他人的財產,只是因為心生貪念才想出掛失后補辦卡的方式將這筆錢款據為己有。因此,可以認定三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構成盜竊罪。
曉娟等三人的行為,亦當與侵占罪和詐騙罪加以區(qū)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guī)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如前文所述,在曉娟將銀行卡交付之后,已經對該卡失控,該卡內現有資金及將來的資金往來均不在曉娟的保管或控制之下。同時,不論該卡持有人是誰,也都沒有讓曉娟代為保管卡內資金,因此三人的行為不構成侵占罪。
其次,犯罪嫌疑人曉娟稱其將銀行卡賣給他人是為了賺錢,她與另外兩名犯罪嫌疑人發(fā)現該卡內有巨額存款之后才產生貪念,想要將這筆存款據為己有。并不能以此證明三人在銀行卡被出售之前就有隱瞞真相、虛構事實的欺騙行為,而且也沒有證據可以證實曉娟等三人與購買這張銀行卡的人之間有共同犯罪的聯絡。因此,可以認定曉娟等三人的行為亦不構成詐騙罪。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3月《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本市公檢法司《關于本市適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若干意見》,對于普通盜竊的“數額較大”認定為人民幣1000元以上,因盜竊曾經受到刑事處罰的,以50%作為“數額較大”標準,即達到500元起刑點的應予以追究刑事責任。
據了解,王征曾于2011年12月29日因犯盜竊罪被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直至2012年7月才刑滿釋放。2016年因涉嫌開設賭場被嘉定區(qū)南翔派出所刑事拘留1個月。因此,對照上述條款,可以證實犯罪嫌疑人曉娟等三人均實施了普通盜竊行為,數額特別巨大,并系共同犯罪,應當以盜竊罪予以刑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