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煒琴
[摘 要] 本文以低年級學生閱讀心理為依據,通過構建班級閱讀共同體、微信群閱讀共同體以及親子閱讀共同體,讓孩子在教師的引領下,在同伴閱讀感受感染下,在家長陪伴閱讀中,享受共讀的樂趣,獲取個性化閱讀感受,學到閱讀的方法,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
[關鍵詞] 課外閱讀;共同體;構建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倍昙壍膶W生,正從圖畫書閱讀到文字書閱讀的過渡階段,利用好橋梁書的閱讀指導,對孩子順利過渡,投入文字閱讀中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低年級的孩子,對閱讀有更多的隨意性,為了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我在《老師是一位船長》這本書中,構建閱讀共同體,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課外閱讀。
一、構建班級閱讀共同體,提升閱讀效果
班級是學校為實現(xiàn)一定的教育目標,將年齡相同、文化程度大體相同的學生按一定的人數(shù)規(guī)模建立起來的教育組織。其構成人員的年齡相當、文化程度相當,有助于我們進行共讀活動,構建班級閱讀共同體,在共同的期待、分享中,有效提升閱讀效果。
1.集體封面導讀,激發(fā)閱讀期待
滴一點蜂蜜在書上面,讓嬰兒爬過去舔,以此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這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莫q太人引領孩子閱讀之始的莊嚴儀式。如何把孩子對書本閱讀的渴望激發(fā)到最大化?在班中每位學生領到新書的這一天,我上了一堂閱讀前的導讀課,讓閱讀開啟更顯儀式感。
當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拆開書,紛紛議論著筆記本中需要補充的題目:老師是我們的蔡老師;老師是一位好老師。等他們漸漸安靜下來,我開始進行封面導讀,讓學生交流封面中的信息,然后引導他們了解作者,并著重對畫面信息進行想象表達,最后還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閱讀期待。
“《老師是一位船長》中的老師身穿紅裙子,微微卷著的頭發(fā),腳上穿著高跟靴,還戴著一串珍珠項鏈,看起來很優(yōu)雅。我還從封面上讀到了這一句:‘一人應付二十多個熊孩子,家里還有重感冒的丈夫和女兒,我覺得她一個人能管這么多事嗎?”
“老師左腳踩在一艘船上,很像一位船長。我的期待是:后來這些熊孩子變乖了嗎?后來老師開心了嗎?”
“老師左手拿著教鞭,右手拿著一本書,左腳還踩著船兒,好像即將乘風破浪。后來熊孩子有沒有變好呢?”
這樣的導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更是讓他們學習“怎樣細細地去自主閱讀,邊讀邊思”。
2.通過圖示,師生共同探尋文本主旨
對文章的整體性閱讀路徑是自上而下的。教師要找到文章那個高高在上的靈魂,沿著它,回溯到山腰和山腳,呈現(xiàn)出文章的來龍去脈。
而在這本書中,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更是完美,如何引導學生“從山頂自上而下”去采擷文中的這一完美?我在孩子閱讀開頭和結尾后,讓他們去探尋“老師的力量”,在這一意義的引領下,通過圖示,探尋其中的美妙。
在師生共同的探尋中,我們找到了讓老師“堅持下來的力量”,來源于學生、同事、家人和鄰居,更來源于她自己。而這樣的圖像化策略,讓學生有一種“撥云見月”的新奇與恍然,在這樣的班級共同閱讀中,孩子們的感受更深了一層。
3.共同演繹,享受閱讀的精彩細節(jié)
一個人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有了他人的回應,那內心將會更加豐盈,這也是班級共讀活動的妙處。書中的細節(jié),在班級讀書會中,共同演繹,共同分享,帶來的是閱讀無盡的快樂。
在《老師是一位船長》中,學生對文中孩子“會提美好而奇怪的問題”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吉他停止了演奏,音樂去哪兒了”這一問題。于是孩子們試著大膽地回答:“吉他停止了演奏,音符都在弦上休息了?!薄凹V沽搜葑啵魳范剂鞯搅宋业男闹??!薄凹V沽搜葑?,音樂和白云去玩耍了?!碧煺?、稚氣充滿了想象的回答,帶給了大家許多閱讀的樂趣。
對文中“老師的女兒因為老師去接她晚了表示很不耐”,這樣的感受只有通過角色朗讀才能表達出來,而這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難度的,于是在我的示范、引導下,孩子們有了一定的體會,體會到了女兒的別扭和老師心中的愧疚,在此基礎上,進行同桌朗讀表演,大家興趣盎然,語言文字便在教室里有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構建微信群閱讀共同體,促進學生自主閱讀
通信網絡的發(fā)展,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構建微信群閱讀共同體,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在課外進行自主閱讀,老師還可以借助這一平臺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從而使閱讀天地更為廣闊。
1.群內打卡,形成閱讀氛圍
閱讀共同體的建立,能讓孩子在互相學習、碰撞中保持閱讀的熱情。因此,在初讀階段,我讓孩子們在班級共讀微信群中打卡,并且把閱讀感受和家長交流,讓家長發(fā)送到微信群里。孩子們的熱情很高:
“今天我讀了《老師是位船長》第2頁到第11頁,我覺得這位老師真辛苦,在學校要管理這些小怪物,回家還要做那么多事情,而且速度很快,竟然在女兒上舞蹈課的時候去了超市采購,去了干洗店,去了鞋店,時間一點也不浪費!最后我還有一個疑問:早讀結束到復習乘法的時間到了,我想知道熊孩子變乖了嗎?讓我期待明天的閱讀!”
“《老師是一位船長》第6頁到第9頁感想:這位老師在學校里已經很累很疲憊了,在女兒上舞蹈課的時間還要完成那么多事,回到家里還要面對丈夫和女兒的鬧情緒,而他們也不幫助她做家務,真是太不公平了!”
雖然閱讀的進度不同,但是每個人都在用心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是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形成珍珠的時刻,每一言每一句都是那么珍貴。而先行的閱讀感受,又讓后繼者有了新的閱讀期待,就在這樣“滾動”的良好氛圍里,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閱讀的熱情,有節(jié)奏地進行著閱讀打卡活動。家長們的陪伴和幫助,更是一縷春風,溫暖著孩子嬌嫩的閱讀之心,讓孩子們愉快地閱讀,愉快地成長。
2.教師點評,啟發(fā)個性閱讀
在微信閱讀群中,我通過制作“美篇”來匯總學生的閱讀情況,并通過點評,去引導他們用心閱讀,用心感受,彰顯個性閱讀的精彩。
根據孩子在閱讀群中發(fā)布的感想,我有時會評論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今天,孩子們繼續(xù)進行閱讀打卡和感受表達??粗麄儗W⒌难凵?,品讀他們的閱讀感受,我覺得是多么珍貴。那絲絲縷縷、點點滴滴的流淌,是我們該用心呵護的?!边@同時也是對家長的引領,引導他們要呵護孩子的童心。于是家長繼續(xù)上傳孩子的樸素、純真的感受。
有時我會評點學生閱讀感受中的獨特之處:“我覺得孩子們在飛,是的,在飛。不僅談對故事中人物的感受,還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來表達;能對書中的一個細節(jié)提出自己的疑問;能對理性的話語用書中故事來解讀。面對飛翔在閱讀天空的孩子,我被深深感動了。”在這樣的點評引領下,孩子們的閱讀更顯個性與精彩。
在學生讀完整本書時,我又會對孩子們掩卷時的思考進行總結:“閱讀完整本書的孩子,在合上書的時候,還能回味、感悟,真是太棒了!”而后孩子們紛紛在掩卷時總結:“書讀完了,我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說老師是一位船長,老師帶領著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還要時刻保持船只穩(wěn)定前進,不翻船,也不偏離航向,對孩子們始終保持耐心,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就會感到心滿意足。老師們都很偉大?!薄啊畼錈o根不長,人無志不立。老師憑借自己勇敢的心,像一名船長帶領著孩子們勇往直前?!?/p>
教師的每一次點評,都是一次美好的引領,在這樣的引領中,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最最可惡的是馬克的爸爸,他雖然是個企業(yè)家,但是一點也不講文明,難道他沒有背誦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嗎?”童心童語,令人忍俊不禁?!拔矣X得當老師太不容易了,學校里的搗蛋鬼真的太調皮了,把學校當成游樂園了嗎?來學校不是應該好好讀書嗎?什么時候能懂事點呢?”這個孩子在書本情感的激發(fā)下,在個性閱讀的張揚中,連續(xù)運用三個反問,以抒發(fā)自己強烈的情感,讀來令人拍手叫好。
三、構建親子閱讀共同體,促進閱讀與親子關系的雙飛躍
低年級的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在閱讀中會懈怠,會遇到許多困難,這時候,家長溫暖的呵護和幫助,能讓孩子在閱讀道路上走得穩(wěn)健和快樂,同時也更能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
1.表格引領,親子尋覓書的脈絡
《老師是一位船長》這本書,以老師的敘述視角,從學校和家里兩條線索,描述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片段、心理,事件之間有一定的連貫性,但更多的是片段的組合,因此我采用圖像化閱讀策略之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去探尋書中“變”的秘密,并讓孩子和爸媽共同完成,在探尋交流中互相碰撞,共同收獲閱讀的樂趣。經過共同尋覓,家長和孩子在“尋變”中找到了書中的故事脈絡和主旨。
兒童有兒童的閱讀和體驗,成人有成人的閱讀和體驗,他們之間區(qū)別最大的是“突然變”,文章情感和情節(jié)的變化,在大人和孩子的眼中是那么的不同。而在“慢慢變”和“不變”中,大人和孩子卻有著高度的契合,因為文本中的情感是那么強烈地震撼著孩子和大人,文中的細微變化也讓大人孩子的閱讀心在慢慢流淌,激起漣漪。
2.創(chuàng)意寫話,親子共同享受編寫的樂趣
讀完了一本書,孩子們和家長在共讀中有了很多感受,這時候,讓他們親子共同編寫,便水到渠成。在這一次的創(chuàng)意寫話中,家長們有的和孩子一起編寫兒童詩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選取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寫出了自己老師的特點;有的以書中“我”的女兒莎拉的角度,創(chuàng)作了一本繪本《我的媽媽是船長》;有的家長也受到書中人物的啟發(fā),寫了自己照顧孩子的感受——《媽媽是位船長》。在共同創(chuàng)編中,他們的情感在一起交融、共鳴,在這樣和諧的氛圍里,滿滿的是對自己老師的感謝,對家長的感恩,更是在一個個小細節(jié)中,撥動了孩子和家長的感恩之弦,對生活的熱愛之弦。
如兒童詩《我的老師是陀螺》:“老師用悅耳的聲音/給我們朗讀課文/老師用白色的粉筆/在黑板上寫個不停/老師用溫柔的手/輕輕撫摸我們的頭/陀螺轉啊轉/轉個不停/老師忙啊忙/忙個不停/老師真像陀螺呀!”這首兒童詩,以兒童的聽覺、視覺和觸覺三個意象,寫出了老師工作的繁忙,更寫出了老師在百忙之中對學生的關心、愛護。陀螺,是詩中對老師的形象表達。
再如家長結合自己的經歷寫道:“7點過5分了,我不得不去溫柔地叫醒我的孩子和丈夫,再睡下去,可是要遲到呢,而且通常孩子會在床上賴個5分鐘左右,這點我很了解她。我趕緊地把面條下鍋,這樣兩父女洗漱完就正好能吃上熱騰騰的‘愛心早餐了。果然,我一大早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父女倆的肯定,孩子咧著小嘴,露出討喜的缺了一顆的大門牙,驚喜地說‘媽媽煮得太好吃了,然后大口扒面,這傻模樣,可是我最喜歡看到的了?!毕裥胚@樣的語言,每一個家長讀了都動容,每一個孩子讀了都感動,那是一位母親對家庭對孩子的無私奉獻。
構建閱讀共同體,為學生搭建班級共讀、微信群共讀和親子共讀的平臺,就是給他們創(chuàng)建了群體閱讀的濃厚氛圍,為“怎樣讀”提供了策略引導,也讓他們在這樣的平臺中學習與作品對話,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讓他們走進深度閱讀,進而愛上閱讀,學會閱讀,也提高了他們的感受力與思辨力。
參考文獻:
[1]朱自強.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法[M].江西: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