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澤琛
【摘 要】面對當前多極化的國際形勢,以及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化帶來的影響,一些非傳統(tǒng)性的國際安全問題諸如環(huán)境污染、互聯網攻擊、糧食食品安全、資源緊缺、氣候變化、人口劇增、疾病傳播等層出不窮,對國際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以及人類的生存發(fā)展造成極大威脅??梢哉f,無論人類身在何處、何種信仰、是否愿意,我們人類的命運早已實際上早已處于一個共同體之中。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體系的形成足以應對現如今人類面臨的種種挑戰(zhàn),這一價值體系包含平等互待、相互尊重的共同發(fā)展觀、互利共贏的共同利益觀、全球共治觀。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體系
一、堅持平等互待、相互尊重的共同發(fā)展觀
平等對待、相互尊重是人們溝通與交往的最重要前提,同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亦是如此,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基本特征。習近平提到,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平等對待、共同發(fā)展才是人間正道。習近平在首訪俄羅斯時,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強調:“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要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fā)言權?!泵總€國家國力有強有弱、發(fā)展有先有后、文化存在異同,但是每個國家都擁有自己的主權,都是國際社會的一員,都擁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在世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平等互待、相互尊重是其重要條件和前提。在各國的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面前,我們能做的首先是尊重。
二、堅持互利共贏的共同利益觀
如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驅使人們重新審視傳統(tǒng)的國家利益觀,全球化的傳導機制天涯咫尺、瞬息萬里,這種機制把人類居住的地球變成了“地球村”,不同國家的國家利益之間的相互交融使得各個國家成為一個共同利益連條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鏈條上任意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錯都將會導致鏈條的斷裂。假若一個國家出現了糧食安全問題,那么可能會產生大量難民,難民為了躲避危機就會轉移到其他國家,隨著人道主義的進步,他國若將難民拒之門外則會受到很大的道義壓力?;ヂ摼W時代使各國的聯系空前緊密,但這也使網絡攻擊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發(fā)起,而網絡攻擊看似悄無聲息,但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帶來影響卻不亞于一場戰(zhàn)爭。全球性的氣溫上升而導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會對島國帶來毀滅性打擊,對沿海的發(fā)達城市也會帶來巨大危害。面臨諸多的全球性難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在這種國際環(huán)境下,人類對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認識。秉持合作共贏的共同利益觀,成果共享、共謀發(fā)展,在實現自身發(fā)展的同時帶動地區(qū)合作實現他國發(fā)展,使得共同利益的鏈條越來越長。既然人類共處于“地球村”中,那么所有人類同為地球公民,地球的利益也等同于我們自身的利益,任何國家做出有益于全球利益的行為也是服務于自身。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綜合國力或是國際地位都大幅度提升,但中國越來越看重自身與人類共同利益的關系,成為國際利益體系中的“利益攸關者”,重視人類共同利益就是保護自身利益。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的,中國一定會權衡本國利益與世界各國的利益,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在迎接新型的全球性挑戰(zhàn)中堅持發(fā)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三、堅持全球共治觀
在聯合國的支持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由28位國際知名人士組成了“全球治理委員會”,在聯合國成立五十周年的紀念日,該委員會發(fā)表了報告《我們天涯成比鄰》,報告中的全球共治理念受到全球各國的廣泛認可。
全球共治理念的核心理論在于,由于經濟全球化而形成的多元化的國際行為主體,使得解決全球性問題成為一種政府、政府間組織以及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等組織共同參與的互動過程,而實現此過程的必要途徑就是完善國際體制,加強國際規(guī)范,從而形成一個具有道德約束力和體制規(guī)范力、能夠在解決國際難題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全球體制”。例如,在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之后出現的二十國集團,通過協助各國應對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使全世界避免了再次陷入上世紀20—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處境。如今各種國際協調體制的活動非常活躍,這使國際秩序的發(fā)展更加規(guī)范化和體系化。
盡管全球治理仍然面臨諸多難題,例如如何協調全球治理與各國主權獨立之間的關系等。當中國參與到全球治理體系中時,就可以推動全球治理體制的公平合理化,實現“包容發(fā)展、權責共擔”的理想狀態(tài),也可以充分利用全球治理形成的倒逼機制進而促進國內改革,全球治理體制也為中國提供了許多發(fā)展機遇,中國的和平發(fā)展同時也可以為全球的和平發(fā)展樹立了典范。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十年來的外交工作進行了總結,提到“加強同世界各國交流合作,推動全球治理機制變革,積極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為改革開放爭取了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當中還強調到中國應積極參與到國際事務中去,加強與聯合國、金磚國家、二十國組織等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自身努力促進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3 -03 -24.
[2] 曲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J].求 是 雜 志,2013.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