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坤
(內蒙古自治區(qū)血液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隨著我國醫(yī)療服務量的迅速增長,臨床血液制品需求量也持續(xù)增長,目前血液制品的產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臨床需求[1]。為此,如何充分利用血液資源,成為解決血液制品供需緊張的關鍵性課題。研究非正常血液報廢,對緩解當前血液供應緊張現(xiàn)象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2-4]。本文對2017年內蒙古血液中心血液成分制備過程中不合格血液報廢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來自內蒙古血液中心2017年的無償獻血者,參照《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進行征詢、體檢以及初篩,獻血量為200~400 mL。
全血采集后(4±2)℃的低溫保存,按照血液成分制備相關SOP進行分離制備,將血液制備過程中的不合格血液進行標注、隔離,待進一步處理。
CR7大容量冷凍離心機(日本日立株式會社)、Compo Dock無菌接管機(費森尤斯中國有限公司生產)、WGCZG 低溫操作柜(山東威高集團醫(y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血漿病毒滅活柜(淄博中??滇t(yī)療器具有限公司),所用一次性使用去白細胞濾器采血袋均為山東威高集團醫(y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表1 2017年成分制備過程中不同血液制品的報廢情況分布(n,%)
血液成分制備過程中報廢的品種以血漿最多,其次是冷沉淀,紅細胞最少。其中血漿以血漿不足量、乳糜漿、血漿溶血報廢較多。造成血漿不足量的主要原因是獻血過程因發(fā)生獻血反應終止獻血。在血液采集過程中,由于獻血者對無償獻血認識不足,出現(xiàn)緊張、暈針、獻血時的體位、獻血者血管太細導致穿刺不暢、采血超時、獻血的環(huán)境或設施等通風不暢都易誘發(fā)獻血反應從而終止獻血。乳糜漿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有部分獻血者本身血脂正常,但在獻血前進食油膩、高脂肪及高蛋白食物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獻血者由于自身血脂偏高;血漿溶血可能與血液采集時的時間、流速及采集是否順暢等有關。全血在濾白處理過程中,如果過濾的時間、滴速、冷鏈的溫度等控制不當以及后續(xù)離心過程中速度、時間、溫度及冷鏈的溫度等處理不當?shù)染稍斐扇苎?。紅細胞的報廢主要是由于血袋破損和血液凝塊嚴重。冷沉淀報廢主要以離心破損出為主,可能與新鮮冰凍血漿在搬運過程中未按SOP輕拿輕放有關。
綜上所述,非正常血液報廢與采供血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息息相關,所以只有嚴格控制好采供血、血液制備、血液成品貯存、運輸和發(fā)放的全過程才能避免血液的浪費。從體檢征詢、初篩、采血就要嚴格把關,如體檢醫(yī)師在體檢征詢時了解獻血者近期的飲食情況;初篩人員對血液標本離心后仔細觀察血漿混濁度,減少乳糜血的采集;采血過程中多與獻血者溝通,提高一針率;對血液成品貯存、運輸和發(fā)放時應輕拿輕放。只有保證采供血各環(huán)節(jié)血液防護意識不斷提高,方可使血液非正常報廢率有效降低,讓無償獻血者的血液得到更好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