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六八中學(xué) 230000)
《詩經(jīng)》三百篇是我國先秦時期豐厚歷史文化的沉淀,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時期詩歌產(chǎn)生地域的人們生活。根據(jù)十五國國風(fēng)和名稱以及詩的內(nèi)容,大致可推斷出詩的產(chǎn)生地相當于現(xiàn)在的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和湖北北部、甘肅東南部等地區(qū),主要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向南擴展到江漢流域,延及當時的中國大部分,地域十分遼闊。
《詩經(jīng)》以其豐富多樣的意象著稱,凝結(jié)在意象中的不僅是作者的主觀情感,同時也折射出當時人們的價值取向。《詩經(jīng)》時期,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面對各種矛盾、沖突、關(guān)系時所持的價值立場和態(tài)度是有所不同的,這在《風(fēng)》詩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
《詩經(jīng)·國風(fēng)》的地域分布簡表
序號地域簡稱大致范圍主要對應(yīng)風(fēng)詩詩歌篇數(shù)
1 齊今山東省齊風(fēng)、曹風(fēng) 15
2 晉今山西省唐風(fēng)、魏風(fēng) 9
3 秦今陜西、甘肅東南部秦風(fēng)、豳風(fēng) 17
4 楚河南南陽、湖北北部周南、召南(一說,部分“二南”詩歌屬中州地區(qū)) 25
5 中州今河南省王風(fēng)、邶風(fēng)、鄘風(fēng)、衛(wèi)風(fēng)、鄭風(fēng)、檜風(fēng)、陳風(fēng) 84
合計160篇
除《風(fēng)》以外,《雅》、《頌》之中也亦能反映出當時人們生活的地域性差異。朱東潤先生在《大小雅說臆》一文中主張風(fēng)、雅、頌都是因地得名。他曾明確指出:“《風(fēng)》、《雅》之別,以地論,不以朝廷、風(fēng)土、體制、腔調(diào)論,其間界劃顯然可見,不必更為惝恍無稽之說也?!?為從地域角度研究《詩經(jīng)》提供了新的角度。下面就從《國風(fēng)》中齊地、晉地、秦地人們的婚戀取向和經(jīng)濟取向兩個角度來進行比較。
春秋之際的齊地人民,雖然大多都已接受了周代的婚戀觀,但受原始群婚習(xí)俗的遺留影響,形成了齊國特有的婚戀文化。
如《東方之日》是一首反映男女幽會的詩歌,“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绷攘葦?shù)筆,就把姑娘主動來約會“我”的大膽、熱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詩歌取“太陽”為象起興,就好像這姑娘一般,同陽光一樣熾熱、耀眼。詩中女子如此大膽、無所顧忌的追求男子,在其他《國風(fēng)》中是絕對沒有的,這顯示出了齊人婚姻中女子地位較高這一風(fēng)俗,在中國古代的婚戀觀中是不可多得的。
“通商工之業(yè)”是齊國發(fā)展經(jīng)濟的核心政策,因此齊國工商業(yè)始終保持著發(fā)達繁盛的態(tài)勢,富裕自然而然地成為齊國上下共同追求的目標,但也正因此催生了齊人尚奢之風(fēng)。
《齊風(fēng)》中《敝荀》、《載驅(qū)》、《著》和《盧令》等詩篇都顯出了奢佚之氣?!侗制垺?、《載驅(qū)》是寫魯桓公夫人文姜出行的詩,兩首詩都寫到其隨從之多:《敝茍》中“其從如云”、“其從如雨”、“其從如水”,表現(xiàn)隨從之多、陣容之豪華;《載驅(qū)》用“彭彭”、“儦儦”,顯示的人數(shù)眾多。《著》中的女主人公想象著新郎耳飾的“瓊?cè)A、瓊瑩、瓊英”,“瓊”指赤玉,“華、瑩、英”均指美玉的華麗光彩。雖然這是新娘的意想之詞,但也顯露出齊人尚奢的價值取向。
與齊地一樣,山西一帶的晉人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詩經(jīng)》中的《唐風(fēng)》和《魏風(fēng)》集中反映了晉地的文化特征和特色。
《唐風(fēng)·椒聊》是一首贊美女子的詩?!敖妨闹畬崳苡?。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椒即花椒,多子,古人常用來比女人,以“椒”為象意在頌揚女子“多子多福”。再看“彼其之子,碩大且篤”句中的“篤”,有忠實,一心一意之義,這是道德范疇的詞匯。此句將女性的體態(tài)美與道德美結(jié)合在一起,說明即使她有“花椒子”般的生殖能力和壯碩的身體,也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婦人,更重要的是她有著高潔、忠誠的品德??梢姇x人的婚戀觀中對待女性的要求不僅是“多子多?!备巧仙搅说赖聦用?。
晉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戀家孝親情結(jié)也是晉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色?!缎l(wèi)風(fēng)·陟岵》、《唐風(fēng)·鴇羽》、《唐風(fēng)·有杕之杜》之中就反映了晉人戀家孝親的熾烈心態(tài)。《陟岵》是一首征人思親之作,抒寫行役之少子對父母和兄長的思念之情;《鴇羽》,描寫了一個在外苦于行役的人,對無依無靠的父母擔憂;《有杕之杜》是一首流浪者之歌,詩人以路旁一株孤孤單單的棠赤棠樹起興,傳達了自己與孤樹同病相憐,孤單一人、形影相吊,需要得到感情上的慰藉的心情。他不由得發(fā)出了哀傷的嘆息:“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內(nèi)心對同胞手足的兄弟親情的渴望自然而然流露出來,正如《小雅·常棣》所說:“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親人,家園,不知在何方。晉人婚戀觀中對家人親情的渴望,對父母的孝敬表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的美德。
與齊詩中反映的尚奢之風(fēng)不同的是,魏、唐之詩多反映的是勤儉之風(fēng)。晉地地處內(nèi)陸,交通不便,人們的憂患意識較強,因此晉地詩歌中顯示出了晉人樸實勤儉且積極向上的情態(tài)。
魏風(fēng)、唐風(fēng)中有許多表現(xiàn)采摘勞動的詩歌,如《魏風(fēng)·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蓖ㄟ^描寫汾河灣采水面野菜、采擷桑葉、采擷澤瀉之景,對采摘者進行了高度的贊美,取象花和美玉來比喻他們的美麗,可以看出晉地人們繼承了華夏先民崇尚勞動、樂觀向上的美好品格。
“無己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薄ⅰ盁o己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無己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薄短骑L(fēng)·蟋蟀》,詩中勸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顯,詩人告誡自己不要過分地追求享樂,應(yīng)當想著自己承當?shù)墓ぷ?,要惦念著國家,對分外事?wù)也不能漠不關(guān)心,更不可只顧眼前,而忽略了潛在的憂患?!昂脴窡o荒”,在全詩中出現(xiàn)了三次,意味深長,詩人肯定“好樂”,但要求節(jié)制在限度內(nèi),不要一味享受,不可荒廢事業(yè),需要勤勉向上。這一告誡,至今仍有意義。
晉人勤勞節(jié)儉的經(jīng)濟觀伴隨著堅強樂觀的性格,這是晉人在艱苦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逐漸形成的?!段猴L(fēng)·伐檀》、《碩鼠》通過“檀木”“老鼠”等主要意象,表現(xiàn)出了勞動人民對統(tǒng)治階級無可奈何的怨恨中,從中更透露出的對美好生活的希冀。
如果說《唐風(fēng)·椒聊》是站在男性的角度對女性的欣賞,那么《秦風(fēng).小戎》《秦風(fēng).終南》,則是站在女性角度對男性的贊美。
《小戎》中“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以玉為象,表達思婦對自己所念的“君子”,滿懷深情地稱贊他“溫其如玉”。《終南》以巍峨險峻,為萬眾仰慕的終南山起興,暗喻所戀之人心胸博大,品德高尚,表達了女子對戀人的君子風(fēng)度盛贊不已?!熬印北臼菍y(tǒng)治者和貴族男性的通稱,西周時代,周代的禮樂文化使其賦予了道德的含義,成為高尚人格的表率。詩中女性對戀人形象的細致刻畫,道出了當時秦人共同的審美標準,表現(xiàn)了婚戀觀中追求君子風(fēng)格的價值取向。
王國維在《秦都邑考》中指出:“秦之祖先,起于戎狄。”秦人以游牧、狩獵為主要生產(chǎn)方式,作為其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故而《秦風(fēng)》中不乏對狩獵、戰(zhàn)征等頌揚的詩。
《駟驖》是一首打獵的頌詩。寫出了秦君狩獵之盛況,同時所表現(xiàn)出秦人的尚武精神;《小戎》中詳細描寫了遠征西戎丈夫的車馬、兵器的華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騏騮是中,騧驪是驂?!币越栉镉魅说氖址ǎ环矫骟w現(xiàn)了秦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發(fā)達的畜牧業(yè),一方面含蓄地夸耀丈夫的英武;《無衣》寫的是秦民奉周王之命抗擊犬戎的事。詩中的“修我戈矛,與子同仇!……修我矛戟,與你偕作!……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表現(xiàn)出舍生忘死、英勇抗敵、保家衛(wèi)國的勇氣。秦人尚武的精神一覽無余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在狩獵、征戰(zhàn)的裝備上秦人是不惜貨幣,舍得投入的。
注釋:
1.朱東潤在《大小雅說臆》一文中主張風(fēng)、雅、頌都是因地得名。他曾明確指出:“《風(fēng)》、《雅》之別,以地論,不以朝廷、風(fēng)土、體制、腔調(diào)論,其間界劃顯然可見,不必更為惝恍無稽之說也。”參見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大小雅說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頁。此處轉(zhuǎn)引楊智,《詩經(jīng).國風(fēng)與中州地域文化研究》碩士論文緒論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