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設(shè)計學院 214122)
王紱(1362—1416),一名芾,字孟端,號友石生,又因隱居惠山,遂又號九龍山人。江蘇無錫人。王紱的繪畫作品主要有兩種:山水畫和墨竹,山水早年學倪云林,王蒙,后學吳鎮(zhèn),盛懋。
《江山漁樂圖卷》為紙本手卷水墨,橫:688.7cm 縱:27cm 《石渠寶笈初編》和《式古堂書畫匯考》中均有著錄,從畫中的用筆用墨的特點來分析,應(yīng)為王紱晚年作品。以家鄉(xiāng)太湖為描繪背景,整幅畫卷以平遠、深遠為主,卷首為近景,疏林,茅舍掩映其間,繼而是平靜開闊湖面,遠山起伏連綿,山間清流映帶左右;偶爾有三三兩兩的打魚的漁人,林間小橋訪客的隱者,錯落有致的村落,房屋以及岸邊歸帆的漁船。整幅畫卷近景遠景交錯開合,跌宕起伏,一派江南水鄉(xiāng)景色。畫卷樹木房屋均中鋒用筆,渾厚蒼勁,山石多用側(cè)鋒干擦橫掃,極見筆力,遠山或簡筆勾勒或淡墨染出,自然平淡。
王紱早年學習同鄉(xiāng)畫家倪云林,所見小幅竹石筆墨清淡含蓄,格調(diào)清雅,倪云林的用筆習慣中鋒勾線,側(cè)鋒皴擦,折帶皴,畫樹干中鋒用筆,樹梢多用露鋒,此類作品如《秋林隱居》(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后學吳鎮(zhèn),吳鎮(zhèn)作畫善于用水,筆筆中鋒,故其畫筆厚墨濃,深厚華滋,此類作品如《山亭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從此卷中我們都能看到兩種風格對王紱的影響。
首先來看倪云林對王紱的影響,畫中的近景山石,遠山平坡多用中鋒橫勾,側(cè)鋒干擦,一筆之中,中鋒側(cè)鋒相互轉(zhuǎn)換,筆法靈動,遒勁有力,正是典型的云林“折帶皴法”。畫中樹木大多三兩成林,枯樹做鹿角枝,全用中鋒圓筆濃墨,旁邊穿插夾葉、點葉小樹多做蟹爪式,也是中鋒用筆。這一點很類似吳鎮(zhèn)《漁父圖》的用筆、用墨特點。吳鎮(zhèn)的畫法取法巨然,巨然的山水典型的特點是“淡皴濃點”,用濃墨苔點來分明山石的前后層次,王紱在畫中同樣用中鋒濃墨點苔,但章法略顯散亂,沒有攢三聚五之勢。房舍人物亦是中鋒點寫,用筆用墨與樹木相同,王紱很好的繼承了吳鎮(zhèn)這些特點,用筆圓潤飽滿,氣息渾厚。
從此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王紱對倪云林折帶皴筆法和吳鎮(zhèn)濕筆濃墨法的繼承,在此圖卷中,無論是近景的山石,還是遠山平坡大多是側(cè)鋒勾擦,線條靈動變化豐富,而樹木房屋,小橋舟楫,苔點全用中鋒圓筆,墨中飽含水分,兩種筆法形成了非常鮮明的雜糅。
王紱的用墨風格多樣,在他墨竹類的作品中大多用筆墨輕淡,空靈清雅,有倪云林的影子。山水畫中卻喜歡用濃墨點染,中鋒飽含水分,筆厚力沉。《江山漁樂圖卷》正是這種風格的作品,此圖中山石多側(cè)鋒勾擦,用筆遒勁靈動,樹木苔點密密麻麻,多用中鋒圓筆,濃墨點成,墨色層次豐富多變,氣息醇厚華滋,樹木溫潤蒼茫,在該卷的六處近景中,多用墨色濃重的中鋒勾勒,側(cè)鋒混擦山石,然后用墨渲染,最后用濃墨補出灌木苔點,中景則墨色稍淡,遠山純淡墨勾擦,濃淡相間,墨色氤氳,一片江南,深諳吳鎮(zhèn)用墨之妙。吳鎮(zhèn)用墨濃重,濃重的墨最難以掌控。
需要指出的是:王紱似乎更重視染法,渲染可以使畫面看上去墨氣淋漓,氣象磅礴。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山亭文會圖》中看到,在染法上卻近中遠景通篇染墨,墨色趨于一致,這樣勢必會造成墨色湮沒筆痕,變化豐富的用筆被整體覆蓋,直接導致了畫面的晦澀黑氣?!渡酵の臅D》是王紱存世力作,山石畫法多中鋒勾勒側(cè)鋒皴擦,苔點濃密,墨色渾厚,非常類似《江山漁樂圖卷》畫法。王紱似乎更想通過墨色的渲染獲得一種整體氣氛的營造,濃墨用筆,輔以水墨渲染,墨色灰暗無光彩,沉悶,明代何良俊在銘心錄說:友石畫筆甚得古法,但用墨水濃,頗有俗氣。1我們雖然很難看到原作,但從圖片來看確實有此感覺,但作為親眼目睹者,著名的美術(shù)史家俞劍華觀看王紱畫展后評價其畫:“皴染未化,上下一色,苔點既濃且亂?!?
該卷是王紱晚年之作。王紱作品中似乎只有此幅構(gòu)圖更像他的故鄉(xiāng)無錫,有五湖三泖之稱的太湖風景。構(gòu)圖上他舍棄了最擅長的崇山疊嶂的描繪,選取太湖的平遠小景,山石畫法也類似倪云林的“折帶皴”,但王紱用筆厚重,濃墨大筆,重勾皴而少加提醒,筆鋒跌宕起伏,灑脫不羈,氣勢悍人。這迥異于他的一貫的風格,究其原因,其一,王紱曾因事獲罪被貶大同,十幾年大同戍卒經(jīng)歷造成了王紱心理的壓抑和憤懣,同時北方的艱苦生活經(jīng)歷也磨練了他的意志和性情,所以用筆多渾厚雄強。其二,王紱此圖可能作于再次入仕之后,對未來仕途的美好憧憬令其久久壓抑的內(nèi)心變得頗為自負。近觀此圖時,王紱雄健橫掃的筆力,氣勢磅礴的氣象,才是他最真實的情感流露,這不是真實的江南,似乎更像王紱內(nèi)心的江南。此圖卷雖構(gòu)圖平淡無奇,變化不多,但用筆用墨大膽放縱,恣意揮灑,氣勢磅礴,確為王紱不可多得精品之作,明代的沈周在卷后題跋:繁中置簡,靜里生奇,山水輳聚,樹石縱橫,自始至末,屢閱屢勝。且村落頓放,情致交錯,氣脈貫通,若長江一泄,愧拙手必不能造及。端翁平生得意之妙,點染之精,無處於是.3今天看來也絕非全是溢美之詞。
注釋:
1.書畫銘心錄.佩文齋書畫譜[M],98卷16頁.
2.俞劍華.王紱 [M].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1.12.30頁.
3.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M].石渠寶笈卷五,北京出版社,3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