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是我們熟悉的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2016年劇團對該劇重新創(chuàng)編,在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將紗幕投影、非遺木偶戲、新媒體舞臺視覺效果多種元素云集,以紗幕投影來使場景立體化、空間化。通過畫面與紗幕、舞美、舞臺調(diào)度的配合,帶來揚州杖頭木偶劇的新式呈現(xiàn)。讓古老神話故事、傳統(tǒng)木偶劇煥發(fā)新精彩。
揚州木偶《嫦娥奔月》分為一個序幕和四個場景,講述了:十個太陽為了看美麗的月亮同時上天,炙烤大地,為害人間;后羿和嫦娥翻山渡河向西王母求得神弓神箭;后羿射落9個太陽,剩余1個太陽害怕竟躲了起來,大地一片黑暗嚴寒,災難再次降臨;嫦娥為拯救鄉(xiāng)親、喚回太陽,跳入祭臺的篝火中,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而她也涅槃重生,成為了神仙奔向月亮,與人間的后羿遙遙相望,呼應了主題,升華了情感,重新演繹這個古老的神話,并使得木偶藝術、傳統(tǒng)神話之間的天然契合,呈現(xiàn)出了一個更加符合現(xiàn)代審美的故事。
創(chuàng)新運用全息投影技術,與傳統(tǒng)木偶表演激情碰撞。這是首次在杖頭木偶劇中使用該技術,前后兩層的投影與舞臺實景舞美共通配合,使得動畫影像與木偶表演相映襯,營造出具有層次感的3D效果。同時,杖頭木偶、皮影、真人表演薈萃一堂。比如“金烏望月”導演李春燕營造了扶桑意境,以歌舞表演賦予舞臺更多的可能與張力?!皩ふ椅魍跄浮币粓?,運用了皮影技藝解決了木偶表現(xiàn)翻山越嶺的困難,表達方式和諧統(tǒng)一,時長5分鐘的皮影與整臺揚州杖頭木偶的本體藝術交相輝映,達到了舞臺效果。而“射日”一場,絢麗輝煌的金烏服裝、光怪陸離的燈光、奇思妙想的全息投影特效、氣勢恢宏的音樂與細膩傳神的表演,產(chǎn)生震撼閃耀的舞臺效果。
《嫦娥奔月》以音樂為紐帶,貫連起劇情的主線。一段念白的童謠拉開了序幕,動人的故事隨之娓娓道來,音樂與劇情相互呼應、相互交融。無論是金烏上場、唯美的月夜、十日上天的恐慌、向西尋王母的信念與激昂等,都通過音樂的手法表達出豐富的情感,而這一段段音樂串聯(lián)起整個劇目,讓劇情更豐滿,人物情感更豐沛。結(jié)尾時,主題旋律再次響起,“何日重逢,幾時歸去/哪里駐足,何處停棲/月光似水,粼粼漣漪/啊奔月、奔月/朝月亮飛去,永遠看著你/啊奔月、奔月/朝月亮飛去,永遠守著你……”嫦娥寄托相思于舒展的水袖,后羿再次登臺與嫦娥共舞,也許是夢里,也許是綿綿不斷的思念里。
傳統(tǒng)神話中《嫦娥奔月》與《后羿射日》基本上沒有直接的關系,后羿的射日是源于他所承擔的部族責任,為了拯救部族百姓而做出的行為。而木偶劇中作者將二者融為一體,邏輯順序就是后羿射日這個行為導致了后來嫦娥奔月的結(jié)果。在這一過程中,嫦娥的行為顯得尤為關鍵。十只太陽作亂炙烤大地時,她能夠想到讓后羿用弓箭射日;面對西尋西王母的重重困難,嫦娥堅定并鼓勵后羿繼續(xù)向前;在后羿要射下最后一個太陽時,嫦娥勸阻后羿,改變敘事進程,為后面奔月做了鋪墊。
大地黑暗時,嫦娥為救黎民蒼生,轉(zhuǎn)身跳進了祭祀的烈火中,只留下一句:后羿哥哥你要帶著大伙好好的活下去,我真的舍不得你,真的舍不得你。嫦娥舍不得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不僅她想要生生世世在一起的后羿哥哥,也有可親可愛的人兒,是她眷念的家。為了大地重復光明,她義無反顧,只留下堅定的倩影。這種大愛無疆的精神造就了她飛奔升天,順應了劇本的邏輯,用劇中話說就是:天條上寫著,所有為大眾犧牲自我的人都會獲得重生。賦予了“嫦娥奔月”四個字新的含義,講述人間大愛的命題。
木偶劇《嫦娥奔月》,之所以收獲許多贊譽,市場反響良好,除了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同樣離不開精湛、契合劇情的木偶造型。
現(xiàn)代先進的“全息投影”技術融入到揚州非遺木偶劇之中,注入“新鮮血液”的傳統(tǒng)木偶劇《嫦娥奔月》不但沒有影響木偶光鮮的特質(zhì)效果,而且在舞美設計上給觀眾帶來新的視覺盛宴,不僅未沖淡劇中的人物形象,而且緊扣劇情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形象,人物個性鮮明。綜合運用造型、服飾、化妝等手段把編劇筆下美麗、智慧、勇敢的嫦娥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基于木偶本體藝術的造型手法及劇情的需要,劇中嫦娥有著奔月前后的兩套造型,不僅注意整體造型,身著粉色為主的衣裙,烏黑的發(fā)髻、靈動的小辮、彎彎柳葉眉,奔月前充滿活力的造型表現(xiàn)出嫦娥年輕、溫柔、善良的氣質(zhì),細節(jié)的處理到位,頭上月牙形狀的裝飾,預示著人物此后的命運與月亮緊緊連在一起。衣袖為收口狀也符合嫦娥作為農(nóng)家少女需要勞作的生活狀態(tài)。奔月時的嫦娥的一襲白色廣袖流仙裙的著裝與月牙吊墜裝飾符合月宮主人的身份。
后羿在造型上與嫦娥相匹配,國字臉型,劍眉星目,烏發(fā)梳起,金色發(fā)飾,表現(xiàn)出他英俊陽剛之美。身著藍色為主色調(diào)的獵戶服,皮革作裝飾,腰間掛有羽毛、香木的墜飾,增添了年輕、時尚的氣息。
西王母作為天庭地位很高的神仙,因此,她的木偶造型比嫦娥、后羿等木偶都要高一些。圓臉型,眉目慈善,發(fā)髻高聳,不怒而威,衣著紅色鑲金花,雍容華貴,站立于高處,俯視后羿、嫦娥,有著上位者的尊貴。
劇中最后一個太陽躲起來后的祭祀場面肅穆、恢弘,色調(diào)偏冷,造型一致的連排木偶組成祭祀人員,木偶雙手裝有小鼓錘,可敲擊銅片成鼓點聲,場面整齊,氣勢足。
在新版《嫦娥奔月》中造成萬物瀕死的直接原因,促使嫦娥投火奔月導火索的是金烏,因此,增加了金烏的戲份,整個金烏的戲份由動畫金烏、木偶金烏、真人金烏共同完成。木偶金烏翅膀能活動,顏色顯目,裝在長桿上,演員揮動長桿,翅膀便可上下扇動。同時,金屬色面料包裹了雕刻成型的金烏,眼睛鑲嵌小燈泡,頭上也用燈光圈裝飾,可自如放光收光,表現(xiàn)金烏的猖狂及神鳥的身份。而真人金烏戴著金烏頭的帽子,衣服黑色,背著巨大翅膀,飾有黑色、金色、黃色的羽毛,揮動的翅膀增加了表演的生動性,更能從形態(tài)上表現(xiàn)金烏的不屑一顧、張揚。
木偶劇《嫦娥奔月》在藝術、思想、造型上都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改變了以往木偶戲古老、傳統(tǒng)的刻板印象,它混搭幾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思想觀念,突出了揚州木偶的“偶味”??梢哉f,新版《嫦娥奔月》將揚州木偶的藝術呈現(xiàn)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