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娜娜
【摘要】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學大師,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孟”的王道與霸道兼施的政治思想,既符合實際需要,又具有現(xiàn)實意義?!巴醢约媸钡乃枷氩粌H對治國適用,對教育也有一定的啟示。本文從教育的視角來解讀王道與霸道的思想,從而為現(xiàn)代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王道;霸道;師愛;禮義道德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一、王道與霸道思想的起源與發(fā)展
(一)王道與霸道思想的起源
孔子最先倡導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思想。但孔子反對霸道,認為霸道就是以力服人,依靠刑罰手段使人屈從,并不能使人內心臣服。發(fā)展到孟子,王道與霸道成為兩種對立的思想。他認為王道中體現(xiàn)著仁義道德,因此主張王道治國,擁有仁愛之心、體察百姓,而霸道是打著“仁義”的招牌,實則依靠暴力實現(xiàn)土地兼并。
(二)王道與霸道思想的發(fā)展
荀子繼承了“孔孟”崇王黜霸的思想,但不抹殺霸道的功績,“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即依靠仁義王道可以稱王,能講信用可以稱霸,僅靠權謀欺詐的手段必將敗亡??梢娷髯与m然也主張崇王黜霸,但不是全盤否定霸道。荀子辯證的發(fā)展,認為“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他的霸道思想是法禮并重,賞罰分明,惠民愛民,賦予了霸道豐富的意義,并非僅依靠武力取天下的霸道。
二、從教育的視角來解讀荀子的王道與霸道思想
(一)“義立而王”
“義立而王”即“隆禮尊賢者而王”,治國者憑借仁義道德可以稱王。所以,“義”即“隆禮尊賢”,包括:注重修習禮義,尊重賢才。推及到教育上,“王”應理解為“教育者”,德是教育者的必要條件。在現(xiàn)實教育活動中,一方面,教師應尤其注重學生的道德素質,而且這種道德要言行一致。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來熏陶學生,而不是一味地以分數(shù)論高低。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尊重學生,欣賞學生,不只欣賞優(yōu)秀學生,更要欣賞差生。教師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心底里敬佩你、信服你。
(二)“信立而霸”
“信立而霸”即“重法愛民而霸”,能講信用就可以稱霸。所以,“信”即“重法愛民”,包括:賞善罰惡、熱愛人民。從教育的角度來理解,“霸”應理解為管理者,管理學生必須賞罰分明、關心學生。在課堂和班級的管理中,教師需要兩顆心:公平之心,賞善罰惡公平處理每一件事情;關愛之心,懷著這顆愛心去愛每一位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以公正之心博取學生的信任,學生才會從行動上去服從你的管理。
(三)“權謀立而亡”
“權謀立而亡”就是說,以權謀欺詐的手段來治理國家,國必亡。“權謀”就是僅僅依靠權勢和暴力來鎮(zhèn)壓和限制的作用;而“欺詐”則可以理解為憑借威脅或者恐嚇的手段來控制你。現(xiàn)實教育中,不乏有權威性管理的老師,以暴力手段懲治和管理學生,以罰款、請家長等方法威脅學生。學生害怕的只是懲罰,懲罰停止,必將是一盤散沙。以懲罰來治理班級,管理學生,即使取得一定成效,也是暫時的。
三、王道與霸道思想給現(xiàn)在教育的借鑒與啟示
(一)注重培養(yǎng)禮義道德
道德不是記熟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要重在實行。教師要教會學生的不僅會寫“禮義”,更重要的是行動。教師的言行舉止時刻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接受學生的考驗,這要求教師應當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以身作則。
(二)尊重并欣賞學生
孩子不怕皮鞭教棍、打罵訓斥,最害怕的就是被感動、被看得起,教師要無條件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學生。的確,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贊賞,即使一個眼神交流、一句鼓勵的言語或是善意的關懷,在學生看來,這都是來自老師的尊重和認可,足以使學生激動不已。學生還需要被欣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不要把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教師應當善于發(fā)現(xiàn),適時引導學生。所以老師盡量發(fā)揮評價的作用,以激勵為主,批評為輔,引導學生積極向上。
(三)善賞惡罰,罰之有度
“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豹勝p可以給予學生信心和鼓勵,作為學生積極進步的動力來源;適度的懲罰可以及時糾正不好的現(xiàn)象,鞭策其回歸正道。一方面,賞罰一定要及時實行,當好行為出現(xiàn)時立即表揚,不僅可以激勵受表揚者,而且可以帶動他人學習好行為;當壞行為出現(xiàn)時當即提出批評,不僅對犯錯者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對他人也有旁敲側擊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懲罰一定要有度,首先杜絕體罰,其次批評也要給學生留尊嚴。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當教師把學生的尊嚴踩在腳底下肆意踐踏,其實是在踐踏幼小的生命。
(四)關愛學生,更要愛差生
“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可見“愛”才是教育的靈魂?!皭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愛好學生容易,愛差生難。教師應當發(fā)自內心的愛每一位學生,尤其是愛差生才是真正的愛。抱著厚此薄彼的態(tài)度去愛學生是有偏見和私心的愛。僅僅愛好學生的教師并不是愛學生,而是愛自己,只有不帶偏見的愛差生才是教育所需要的大愛,才是真正的愛學生。
從荀子的王霸兼施的政治思想中,我們可以看出,王道和霸道都可以成為統(tǒng)治者,但一定要以王道為先,以德服人,霸道次之,但要善于用之。教師作為教育者,就要為人師表,以德育人,作為管理者,就要公平公正,懲惡揚善。所以,教師對待學生也應當王霸兼施,王道至上。
參考文獻
[1]孔繁.荀子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王威威.荀子譯注[M].上海:上海三峽書店,2014.
[3]楊柳橋.荀子詁譯[M].濟南:齊魯書社,198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