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棟
摘要:2017年,“佛系”一詞在中國社會突然大火。然而,同2017年前的“佛系”不同,新詞“佛系”的概念義具有隱喻色彩,且在特定語境下?lián)碛休^為鮮明的情感色彩義。除此之外,該詞的語法功能更為豐富。究其流行的原因,與詞語本身符合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和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
關鍵詞:佛系;語義;語法功能;文化
2017年12月份,一個新詞伴隨著網(wǎng)絡媒體出現(xiàn)在大眾的視線之中并被廣泛使用——佛系。例如:
(1)現(xiàn)在想想,因為所謂的階層固化而憤而譴責,以至于放棄抵抗的人,墮入“佛系”的人,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偷懶吧?。ā吨袊逃龍蟆?,2018年1月10日)
(2)但如果黨員干部在原則問題上也保持“佛系心態(tài)”,那么必將導致不正之風滋長蔓延,干部隊伍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大打折扣。(《湖南日報》,2017年12月25日)
(3)考研這么辛苦,誰不是一邊說著自己佛系備考,一邊咬牙堅持呢?(中青在線——青年觀察家,2017年12月23日)
(4)劉亦菲深夜發(fā)文 佛系多年的劉亦菲“虎”了,“呵呵噠”開嘲諷。(中國青年網(wǎng),2018年01月09日)
(1)中“佛系”指代失去激情、一切順其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2)中“佛系心態(tài)”指尸位素餐的心態(tài);(3)中“佛系備考”指隨心隨性、不刻意要求自己的備考狀態(tài);(4)中“佛系”指保持平靜、不遷入是非糾紛的生活狀態(tài)的行為。
回顧2017年前的語料,“佛系”作為一個詞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漢語體系中(目前并未在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體系中發(fā)現(xiàn)同“佛系”一詞相關的語料。),形式是由兩個語素構成的“X系”偏正短語,概念義也基本是兩個語素的簡單組合,表示同佛家或佛教相關的派系,無明顯的情感義色彩,類似于“韓系”“日系”“中文系”等詞,我們用“佛系1”表示。
例如:
(5)百花的主法寶有電系月輪和佛系靈珠兩類,誰才是真正的霸王花。(人民網(wǎng)-游戲頻道,2011年10月9日)
然而,與之前相比較,作為2017年新詞的“佛系2”無論從語法還是語義角度,內(nèi)容都有所擴展豐富,無法將其與“佛系1”融為一談。因此,本文將就其“新”的方面進行系統(tǒng)闡釋。
根據(jù)現(xiàn)有信息,“佛系2”最早可能來自日本著名時尚雜志《Non-no》2014年3月刊中的一篇主標題為《“草食”は終了……イムドキ男子は“僧職”系??!》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總嫌戀愛太麻煩,并以自己意愿去生活的一類單身男子取名為“佛系男子”。之后該詞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傳到國內(nèi),成為了公眾熱詞。而2017年12月11日一篇名為《第一批90后已經(jīng)出家了》的微信公眾號推文正式記錄了“佛系2”概念義: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漢字源流字典》記載:“佛”(fò)本義是梵文Buddha的譯音“佛陀”的省稱,譯為“覺者”,又特指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引申指“佛教”。因此,“佛系1”中語素“佛”的概念義是從本義引申而來。與此不同,“佛系2”中語素“佛”的概念義是從“佛教”一詞的詞義引申而來?!熬壠稹笔鞘欠鸾套罡镜慕汤?,“因果”是一切事物生滅的法則,因此,“隨緣”成為佛教思想主張。[1]而“佛系2”的概念義正是從“一切隨緣”的角度產(chǎn)生。[2]因此,無論是“佛系追星”、“佛系備考”還是“佛系生活”,都同佛教本身無直接聯(lián)系??梢哉f,這里的“佛系”更有隱喻色彩。
除了概念義外,“佛系2”還在特定的語境中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義,從而產(chǎn)生特定的語義效果??v觀近三個月的社會語料,“佛系”一詞總會同日常社會行為相搭配,從而構成新的含義,如:
(6)因為操作簡單、節(jié)奏緩慢,這款游戲也被網(wǎng)友戲稱為“佛系養(yǎng)蛙”。(《中國青年報》2018年1月26日)
(7)在“佛系熊股”頻現(xiàn)的同時,A 股中始終存在著一批“佛系牛股”看透牛熊,為資金所青睞。(《中國證券報》2017年12月19日)
(1)中的“佛系心態(tài)”是失去激情、尸位素餐的心態(tài),這里是對官員干部的諷刺,含有貶義色彩;(6)中的“佛系養(yǎng)蛙”是用來概括操作簡單、節(jié)奏緩慢的游戲特征,在此語境中是中性意義;(7)中的“佛系牛股”與“佛系熊股”相對,指能夠較為平穩(wěn)升值的股票,含褒義色彩。
在語法方面,“佛系2”作為構句成分,在“佛系1”名詞作賓語和形容詞作定語的語法功能基礎上,如例(1)和(2),還能夠放在動詞性成分前作狀語,如例(3)中“佛系”修飾動詞短語“備考”;或者直接名詞動化作謂語,表示“佛系”的行為,如例(4)。
無論語義還是語法方面內(nèi)容的豐富,都源于“佛系2”的廣泛使用。究其在中國大火的原因,既有受外來語影響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針對詞語本身,“佛系”一詞由兩個音節(jié)組成,符合漢語的雙音節(jié)語匯規(guī)范,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自然會得到發(fā)展。從外部角度來看,有以下三點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不斷發(fā)展,以“簡約、便易、高效”為特點的網(wǎng)絡語言受到推崇。運用“佛系”可以代表與“一切隨緣”相關的許多社會行為現(xiàn)象,從而使語言變得更加精煉。除此之外,新詞“佛系”在特定語境中表示的豐富情感色彩也使其成為大家所青睞的對象。
第二,當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運用百度指數(shù)引擎搜索“佛系”一詞,會發(fā)現(xiàn)在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之間,該詞在北上廣地區(qū)使用頻率最高,其中廣東省排名第一。由此可看出,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青年開始面臨越來越多來自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一切隨緣”既是對此前“喪”文化的一種呼應、一種嘲解,也表達了對“無負擔、輕松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
第三,趨同從眾心理。同樣通過百度指數(shù)引擎,會發(fā)現(xiàn)使用“佛系”一詞的年齡分布集中在二十到四十歲之間,其中三十到三十九歲占比最大。因此當80后、90后逐漸使用該詞時,屬于這一群體的成員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加入到同一流行語的復制、傳播行為之中,通過語言符號表現(xiàn)對群體的認同和皈依。[3]
總體來說,新詞“佛系”在文化全球化的當下,既含有中國文化的特色,又包含著許多時代的元素。當然,究竟其生命力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檢驗。
參考文獻:
[1]張廣艷.中國佛教哲學的現(xiàn)代意義——訪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方立天教授[J].中國民族報,2008,10,7.(006版).
[2]雨山.佛系瑣義[J].中國民族報,2017,12,26,(007版).
[3]袁志平.“X 咚”構式新詞語探微[J].語文學刊,2016,1.
(作者單位: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