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浩,游 靖,沈黎明,羅福強
(1.江蘇大學(xué)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xué)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2.江蘇四達動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187)
近些年來,汽車排放法規(guī)越來越嚴格,而NOx和碳煙是柴油機尾氣排放中控制的關(guān)鍵,電控高壓共軌燃油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噴油正時、噴油量以及噴油規(guī)律的高精度、柔性控制,顯著改善燃油的噴霧特性和燃燒進程,得到了業(yè)內(nèi)的廣泛應(yīng)用[1]。多次噴射是高壓共軌系統(tǒng)的核心技術(shù),是改善柴油機缸內(nèi)燃燒的較好方法,理想的噴油規(guī)律及靈活的噴油控制策略可以同時降低NOx和碳煙排放[2-3]。后噴是指在主噴結(jié)束后迅速向缸內(nèi)噴入少量燃油,產(chǎn)生二次燃燒[4-5]。國內(nèi)外學(xué)者通過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研究了后噴射技術(shù)對柴油機燃燒過程及排放性能影響。研究表明,通過對后噴策略的調(diào)節(jié),后噴能夠?qū)⒅鲊娙紵a(chǎn)生的碳煙帶入到燃燒室擠流區(qū),提高燃燒后期缸內(nèi)的溫度,加強燃油與新鮮空氣的混合,從而促進碳煙的氧化速度,以達到同時改善NOx和碳煙的效果[6-7]。以某輕型貨車電控高壓共軌柴油機為樣機進行試驗,研究軌壓、主噴正時、后噴油量、主-后噴間隔角等參數(shù)對柴油機排放性和燃油消耗率的影響。
試驗以一臺車用電控高壓共軌直噴柴油機為樣機,其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如表1所示。主要試驗設(shè)備有湘儀CAC250測功機、HORIBA公司MEXA7200型排氣分析系統(tǒng)、AVL415S煙度計及AVL735S油耗儀。
表1 試驗柴油機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Tab.1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Experimental Diesel Engine
試驗根據(jù)GB17691-2005《車用壓燃式、氣體燃料點燃式發(fā)動機與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III、IV、V階段)》設(shè)定試驗工況,對中、重型柴油機而言,在ESC(Europeansteadystate cycle)排放測試循環(huán)里面,中、高轉(zhuǎn)速及中、大負荷率的工況是需要重點控制排放的工況?;诖?,試驗選取轉(zhuǎn)速2850r/min-1,負荷率為75%(轉(zhuǎn)矩191N/m)的工況點作為研究工況,進行單次噴射在不同軌壓和主噴正時下的排放試驗,以及在“主噴射+后噴射”的噴射方式下,探索不同的后噴油量和主-后噴間隔對柴油機排放(煙度、NOx、CO及HC)和燃油消耗率be的影響。
圖1 不同軌壓下主噴正時對NOx的影響Fig.1 Influence of Main Injection Timing on NOx Emission Under Different Rail Pressure
圖2 不同軌壓下主噴正時對煙度的影響Fig.2 Influence of Main Injection Timing on Smoke Under Different Rail Pressure
在此次試驗中只進行單次噴射,主噴正時分別選取為上止點前(BTDC)9°CA、11°CA、13°CA、15°CA、17°CA 曲軸轉(zhuǎn)角,測試軌壓為150MPa、155MPa、160MPa條件下對柴油機煙度、NOx及燃油消耗率的影響,主噴油量由MAP圖自行調(diào)節(jié)。不同軌壓下主噴正時對柴油機煙度、NOx及燃油消耗率的影響,如圖1~圖3所示。
圖3 不同軌壓下主噴正時對燃油消耗率的影響Fig.3 Influence of Main Injection Timing on Fuel Consump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Rail Pressure
由圖1、圖2及圖3可以看出,主噴正時對NOx排放量的影響較大,增大噴油提前角,會使NOx的排放量增大,且提前角越大NOx排放增加量越明顯,而煙度和燃油消耗率則隨著主噴提前角的增大呈現(xiàn)出下降的變化趨勢。這是因為噴油正時對柴油機燃油燃燒過程和排放的影響很大[8],隨著噴油正時的提前,燃燒滯燃期隨之增長,氣缸內(nèi)的最大壓力和溫度升高,高溫又是NOx生成的必要條件,進而促使NOx的排放量增加;而且提前噴油時,油氣混合時間更長,混合氣更均勻,有利于燃燒,可改善煙度排放,降低燃油消耗率。相反,推遲噴油則可以使NOx排放得到改善,而煙度及燃油消耗率會有所增大。
共軌壓力對柴油機的性能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從圖1、圖2及圖3還可以看出,軌壓為160MPa時,燃油消耗率和煙度排放比軌壓為150MPa和155MPa時要好,而NOx排放則略高。這是由于軌壓高時,噴油壓力也更大,高壓噴射時燃油霧化效果更好,可加劇燃燒,提升缸內(nèi)溫度,從而NOx的生成量會增加,煙度排放和燃油消耗率下降。此時,可以通過適當(dāng)?shù)耐七t主噴正時,來降低NOx的排放。綜合考慮煙度、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在單次噴射試驗中,當(dāng)軌壓為160MPa,主噴正時為上止點前13℃A時煙度、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較為折中,所以在后續(xù)試驗中軌壓選取為160 MPa,主噴正時選取為上止點前13℃A。
在此次試驗中,主-后噴間隔角(即主噴始點到后噴始點之間的曲軸轉(zhuǎn)角)選取為43℃A,每循環(huán)總噴油量則由MAP圖自行調(diào)節(jié),后噴油量分別取 3.3mg、3.8mg、4.3mg、4.8mg、5.3mg。后噴油量對煙度、NOx排放及燃油消耗率的影響,如圖4所示。后噴油量對CO和HC排放的影響,如圖5所示。
圖4 后噴油量對煙度、NOx及be的影響Fig.4 Influence of Post-Injection Quantity on Smoke,NOxand be
由圖4可知,在主-后噴間隔角一定時,NOx的排放隨著后噴油量的增大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引入后噴射后,主噴射階段噴入的燃油相對減少,導(dǎo)致預(yù)混合燃燒階段混合氣量變少,進而促使氣缸內(nèi)溫度降低,NOx生成量減小。隨著后噴油量的增加,煙度的排放呈現(xiàn)出先減小后增大的趨勢,當(dāng)后噴油量為4.3mg時煙度最低,這是因為緊接著主燃燒后期噴入的燃油油束進入氣缸內(nèi)會增強混合氣的擾動[9],加速未完全燃燒產(chǎn)物與氧氣的混合,同時新噴入的燃油再次燃燒提高了膨脹沖程中氣缸內(nèi)的溫度,促進未完全燃燒產(chǎn)物的氧化,從而降低了煙度的排放。但當(dāng)后噴油量繼續(xù)增加時,后噴射燃油與空氣混合變差,后噴射燃油燃燒產(chǎn)生的碳煙會導(dǎo)致煙度增大。燃油消耗率隨著后噴油量的增大而稍有增大,當(dāng)增加后噴油量時,主噴油量會相應(yīng)減少,會導(dǎo)致轉(zhuǎn)矩降低,從而燃油消耗率增大。由圖5可知,隨著后噴油量的增大,CO和HC的排放量均呈現(xiàn)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后噴油量過大時,CO和HC排放惡化較為明顯。后噴油量在3.8或4.3mg時,CO和HC的排放比較理想。綜合以上分析,當(dāng)后噴油量為4.3mg,在該工況下柴油機的煙度、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較為折中,CO和HC的排放也比較理想。
圖5 后噴油量對CO和HC的影響Fig.5 Influence of Post-Injection Quantity on CO and HC
圖6 主-后噴間隔角對煙度、NOx及be的影響Fig.6 Influence of Interval Angle Between Main andPost Injection on Smoke,NOxand be
圖7 主-后噴間隔角對CO和HC的影響Fig.7 Influence of Interval Angle Between Main and Post Injection on CO and HC
在相同工況下,保持主噴正時不變,取為上止點前13℃A,主噴油量由MAP圖自行調(diào)節(jié),后噴油量取為4.3mg,主-后噴間隔角分別取33℃A、38℃A、43℃A、48℃A、53℃A。主-后噴間隔角對煙度、NOx排放及燃油消耗率的影響,如圖6所示。主-后噴間隔角對CO和HC排放的影響,如圖7所示。
由圖6可以看出,在保持后噴油量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主-后噴間隔的增大,NOx排放逐漸減小,而燃油消耗率逐漸增大,但變化幅度均不是很大,煙度則呈現(xiàn)先減小后增大的趨勢。由圖7可知,CO和HC的排放量均隨著主-后噴間隔角的增大而增大。當(dāng)主-后噴間隔角較小時,主噴和后噴比較接近,混合氣形成時間比較短,燃油未能與空氣進行充分混合,燃燒效率低下,不利于碳煙再次氧化,煙度較大。當(dāng)主-后噴間隔角過大時,后噴擾動效果減弱,后噴燃油燃燒推遲,燃燒效率下降,燃燒產(chǎn)物區(qū)域內(nèi)溫度下降,此時產(chǎn)生的碳煙無法再次氧化[10],導(dǎo)致煙度增大,CO和HC的排放量也較大,但對NOx的生成卻有所抑制。
綜合以上分析,在主-后噴間隔角為43℃A時,煙度最低,NOx、CO、HC的排放和燃油消耗率也相對較好。
結(jié)合以上試驗分析可知,對于試驗樣機而言,在2850r·min-1,191N·m工況下,軌壓為160MPa,主噴正時為上止點13℃A時,單次噴射策略有著較為折中的煙度、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以此為基礎(chǔ),引入后噴射時,當(dāng)后噴油量為4.3mg,主-后噴間隔角為43℃A時,主-后噴策略比較合理。單次噴射和后噴射試驗結(jié)果的比較,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與單次噴射試驗相比較,引入后噴射后NOx排放降低了17%,煙度降低了41%,燃油消耗率增加了7.2g·kW·h-1。根據(jù)對比結(jié)果可知:采用后噴射,雖然燃油消耗率有所增大,但可以同時降低NOx和煙度的排放,達到排放和燃油消耗率的折中優(yōu)化。
表2 單次噴射與后噴射試驗結(jié)果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Single Injection and Post Injection Experiment
(1)單次噴射試驗中,更高的軌壓下,燃油霧化效果好,燃燒充分,煙度及燃油消耗率相對更低,但NOx排放較高。而相同軌壓下,推遲主噴正時可以很明顯改善NOx排放。(2)主-后噴間隔角一定時,隨著后噴油量的增加,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逐漸增大,CO、HC及煙度則呈現(xiàn)出先減小和增大的趨勢。后噴油量一定時,隨著主-后噴間隔角的增大,CO、HC及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逐漸增大,煙度則呈現(xiàn)出先減小和增大的趨勢。(3)試驗樣機引入后噴,存在一個最佳的后噴油量和主-后噴間隔角參數(shù),使煙度、CO、HC、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較為折中。對于試驗樣機,軌壓160MPa,主噴正時為上止點前13℃A,后噴油量4.3mg,主-后噴間隔43°CA時為2850r·min-1轉(zhuǎn)速,75%負荷工況下的最佳后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