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時光的回聲里漫

      2018-07-20 12:54:00張佐香
      延河 2018年7期
      關鍵詞:拙政園

      張佐香

      在拙政園的回聲里漫游

      我在夜晚啟程,驚醒了琴聲畫影里的某個遙遠年代的月光,以及月光里的心跳和呼吸,只為在黎明與拙政園相見。

      朝暉暈染下,拙政園呈現出圣潔慈祥的詩意的光輝。園內游人如織,中外嘉賓男女老幼在小橋流水和亭臺樓榭間流連,在姹紫嫣紅的花影間留影。有園必有石,石乃園之骨,此乃江南園林一大特色。

      踏進拙政園的大門,層層疊疊的太湖石迎面而來。人類始祖砍砸、打磨石頭制作石器狩獵耕耘的情景,撥動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心弦,誘發(fā)了一代代人賞石玩石的激情。明作家、畫家、造園家、文徵明之曾孫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寫道:“太湖石在水中者為貴,歲久被波濤沖擊,皆成空石,面面玲瓏?!?/p>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以通靈剔透聞名,與英石、靈璧石、黃蠟石并稱中國古代四大玩石。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的太湖石,點綴著無數園林庭院。秀水洗滌出靈氣,大山塑造了勇氣。經受千萬年風浪揉搓的太湖石剛中帶柔,流動的曲線讓人想起水的波紋;柔中見剛,筆立身軀使人想起不可侵犯的勇士。太湖石因豐富的內涵和外延,被稱為“奇石”、“怪石”、“頑石”,以丑為美。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這里的丑,說的就是太湖石的“皺”、“漏”、“瘦”、“透”,與形式美的均衡、對稱、完整、和諧對立。“皺”蘊藏多變的英姿,“漏”貫通舒暢的血脈,“瘦”呈現挺拔的風骨,“透”顯示剔透的意態(tài)。

      “石有族聚,太湖為甲?!碧砸鈶B(tài)成形,是一種天然的雕塑,嶙峋的棱角奇峭的造型,寫意而抽象。拙政園內的臨水假山起落盤旋,錯落連貫,疏密有致,耐人尋味。傍石植樹種花,點綴得楚楚可觀,大有吳昌碩的風格。吳昌碩筆下的牡丹,用鮮艷的胭脂設色,伴以石頭。他說:“畫牡丹易俗,畫水仙易瑣碎,只有加上石頭,才能免去這兩種弊病?!焙s錯堆砌,拙政園有了金石之氣。

      星移斗轉,拙政園的太湖石一刻也未停歇地思考著,思考著這個世界每一剎那的變化,思考著每一個瞬間對于億萬年的意義。我確信萬物有靈。我確信,石頭是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的靈物。沿著曲廊西行,路過暗香浮動的海棠春塢,穿越玲瓏館枇杷園諸勝,一步步漸入佳境。過了點綴著繡綺亭的小丘,抵達了園心的遠香堂。“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等名句紛至沓來,大概堂名也由此而來。

      遠香堂是賞荷的佳處,摩肩接踵的游人被絲絲荷香、颯颯荷風、翩翩荷葉、婷婷荷花包圍了。田田荷葉撐著綠傘,對著水面美美地照來照去,葉片碧綠得不似人間色彩,使人懷疑是仙女沐浴時遺忘在拙政園的手絹。嫣紅嬌白的單瓣復瓣荷花,在碧水之上在綠葉之間搖曳著,綻放著嫵媚。陽光用柔媚的手指,濕潤地觸動花瓣的每一層構思。夏神把它積蓄經年的柔情蜜意才情智慧,全都傾灑給了這滿池的嬌艷了,仿佛天地間的靈氣都聚集到了顫動的花瓣上。溫潤的荷風伴著沁人心脾的馨香襲擊著我的肺腑,荷香沾在衣袖上,撣也撣不去。抬頭瞧見一只蜻蜓被花香粘住了,落在花蕾上有節(jié)奏地扇動著薄薄的雙翼。徜徉在綠波蕩漾粉白輝映的花叢間,我的心魂被葉的恣肆花的美艷懾服了。邂逅荷,無論誰都能感受到美的愉悅。此時此刻,紅塵中紛擾瑣屑被拋到了九霄云外。一切話語,一切矯飾,都顯得多余,我們皆在飽覽貪戀中恣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慷慨賜予。

      在香遠益清的古典情致中,導游用糯且甜的吳儂軟語講解著。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北半球許多水域生長著蓮屬植物,這比人類祖先的誕生要早得多。那時,地球氣溫比較溫暖,恐龍?zhí)幱诩眲p少的后期,蓮屬植物約有十余種,和中國現代蓮相似。蓮是種源遠流長的植物,千百年來無數騷人墨客為之心神相系夢魂縈繞,或揮毫潑墨,或淺唱高歌,成為千古絕唱?!摆粲泻苫ā?,從《詩經·鄭風》中一路走來,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再到“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如今,荷有三百多種,分塘荷、盆荷和碗荷。塘荷亭立于一泓碧水中,花繁葉茂。盆荷種植在水缸里,較塘荷略小,可隨意移動。最小的當屬碗荷,一碗清水,兩三朵荷花,用來佐茶,別有情調。鐘情于荷之高潔的人們,精心培育出新品種。

      遠香堂西鄰的倚玉軒,與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北面荷風四面亭形成鼎足之勢,坐落在四面皆水的小島上,飛檐出翹的六角亭由四根挺拔的紅柱支撐起骨架,柱上書一聯(lián)曰:“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贝毫p,夏荷艷,秋水明,冬山靜。荷風四面亭則是滿塘荷花懷抱里的一顆光華璀璨的明珠,無論哪一個方向都宜酷暑賞荷。我覓得一個荷花開得最多且美艷的角度,貼著荷花拍照,仿佛前生就是綻放的白荷。俯身將手伸進水里,故意嘩嘩攪動,金魚被驚動了,在荷葉下疾速游擺過去。荷塘的安靜被我們的笑聲敲得七零八落。若是在荷紅柳綠間劃動一葉小舟,三兩知己在古琴錚錚中對斟清茶吟詩作畫,該是何等詩意的生活?;秀遍g,我看見面容清癯、目光清朗、寬袍闊袖的明嘉靖御史王獻臣,乘著畫舫與文朋詩友把酒吟詩。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深植在王獻臣的靈魂深處,他向友人暢敘自己不滿權貴弄權,棄官歸隱的人生歷程,并說明取潘岳“此拙者之為政也”,故營建拙政園。

      拙政園,處處蘊藏著王獻臣對蒼茫眾生的浩嘆和對生命的終極思考。兼濟天下蒼生的理想,是他不懈追求的人生彼岸。失去了彼岸,對此岸的詩意感動則成彼岸。拙政園的山水花木中,流淌著他靈魂中詩意的源泉。百代之下的人們盛起一勺滋養(yǎng)自己的心靈,誰也不能窮盡這靈魂之泉的淵源。更多的時候,只能傾聽并接受他親切的滲透。王獻臣在拙政園里行走,梅花的光焰灼灼地映紅了他的笑靨,竹林里的露珠打濕了他的褲腳,蟋蟀在他身邊朗誦著典雅的詩句。鳥兒從頭頂灑下一串串樂音,他的思緒隨之飛升,而后更沉重地滴落在煙火繚繞的人間,化作對朝野事務的關懷。我多么想拜見王獻臣,那個在拙政園里隨意坐著或站著、走著的王獻臣,那個與我們樸素地交談著的王獻臣。他的思想襟懷已與拙政園的波形水廊的韻致、草木花卉的氣息、飛禽走獸的鳴唱融為一體。他與拙政園同在,拙政園詩意地呈現了他的思想。這是拙政園的魅力,亦是王獻臣的魅力,更是中華文化的魅力。

      繞過宜兩亭,順著別有洞天的曲廊,我來到了美倫美奐的花廳,前后用隔扇和掛落分為南北。南部稱“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這在古建筑中叫作鴛鴦廳。鴛鴦廳梁架采用連四軒而成滿軒,四軒由“鶴脛彎喙”和“船篷彎緣”組成穹形軒頂,成卷棚狀寓“鴛鴦”之意。內頂棚彎曲美觀,既遮掩住了頂上梁架,弧形屋頂又反射聲音,樂曲自然繞梁縈回,經久不絕。館北臨池,唱曲之音更臻清越。據說演出《梁祝》,唱到梁山伯與祝英臺殉情化蝶時,曼陀羅花叢中便會撲簌簌飛出一對彩蝶,翩翩相隨朝卅六鴛鴦館飛去,這是何等古雅的氛圍。卅六鴛鴦館前臨池沼,喂養(yǎng)著三十六對文羽鮮艷的鴛鴦而得名。

      成雙成對的鴛鴦悠然自得地在蓮花叢中戲水,引起一位典雅的老者吟誦起歐陽修“葉有清風花有露,葉籠花罩鴛鴦侶”。此刻,荷花與鴛鴦交相輝映,彼此增輝。鴛鴦廳內鴛鴦行,舊時王獻臣夫婦于耳鬢廝磨間在此宴請賓客聽戲賞曲,是何等的神仙般的眷侶生活。曼陀羅花即山茶花?!皷|園三月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边@不正是王獻臣生活的寫照嗎?優(yōu)仃從更衣待場的后堂一個接一個,或一隊接一隊魚貫而出,不正如單瓣或重瓣植株形姿優(yōu)美,光澤濃綠艷麗繽紛的山茶盛開在館中嗎?

      一曲聽罷跨過北面小橋,來到了精雕細刻玲瓏剔透的留聽閣。細細體味閣名,自可聽到殘荷上淅淅瀝瀝的雨聲?!都t樓夢》中黛玉說她不愛李商隱的詩,卻獨獨喜歡“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皻埡陕犛辍笔窃娋常嵌U意。殘荷舍棄了艷麗和豐盈,求淡求簡求殘。殘荷有了冷峻洗練,有了勁健高古,便有了荷魂。柔柔的宣紙上,墨荷的魂魄跨越千古。瀟瀟煙雨在拙政園寫意的畫卷上,潑灑出詩意的氣韻。雨聲點點滴滴,滴落在樹葉荷葉草葉間,處處有聲,聲聲有韻。雨珠兒點出了一首千年前便存在的抒情詩,詩意古樸而清新。我仿佛看到主人于留聽閣中佇立著,在朦朧淡遠的綿綿細雨中挽留著賓客,佇立成一幅詩意散淡的水墨畫。雨中人將心中的人生煙雨換作了眼前的蕉窗之雨。

      文人歷盡仕途風雨遭逢宦海沉浮,竭盡全力寫下了無數宏文策論、表章奏折之后,便回到了初心。他們走在靈魂返鄉(xiāng)的途中,把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物化成精神綠洲,將物質建構和審美理想、人格價值、宇宙觀念融為一體,培植了拙政園這方風雅璀璨的勝地。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站立在文徵明插枝的紫藤前。一大片氣勢磅礴如瀑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密花織網,我亦被織入網中。只見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的盛開或待放的花朵在流動,在歡笑。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葉張滿了沉淀著紫的小小的帆,帆連接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里面裝著忍俊不禁的即將綻開的笑顏。我想湊上去,摘一朵帶回房間。然而,我只是無限深情地撫摸著滿艙色彩不忍動手。上淺下深的紫色的瀑布,泛著點點宛如水花迸濺發(fā)出的銀光,那是陽光照射下花瓣中最淺淡的部分。一朵朵滿載著光輝和淡紫色芳香的花朵,組成了燦爛的芳香的流動的瀑布,晝夜不息地流淌著,流淌進我的心底。俯身撿起一朵飄落在草地上的紫色花瓣,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瀑布下。

      明嘉靖年間,大書畫家文徵明依園中景物繪圖三十一幅各系以詩,在時光的漫漶中化為烏有。清光緒大學士張之萬依碑拓重摹上石,增添文徵明、沈周遺像,為之建“拜文揖沈之齋”。幾經周折,文徵明和他種植的紫藤、他的碑拓又相逢相聚,人與花重相逢,人與詩文歡聚了。他們彼此呼吸著生命的芳香……

      在拙政園的回聲里漫游,我仿佛不是在挪動腳步,而是在一片文人墨客和造園工匠們的回聲里漫游,在一個美妙的溫暖的典雅的夢境里漫游。我仔細地淘洗和尋覓,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些閃光的顆粒,在塵慮盡消心靈清明的時刻,我無數次無限深情地撫摸這些閃光的顆粒,用來照耀生命的星空。

      濯纓滄浪

      披著輕紗籠罩的晨光,我佇立于常常在夢幻中張望著的滄浪亭前。宋朝的晨陽和煦地朗照著,將碧水林木疊石亭角半晦半明地寫意出來。

      素來園林的圍墻是用磚砌的,而滄浪亭的圍墻是用碧波疊成的。波光粼粼的滄浪之水粘住了我的目光,朝霞等不及輕柔的白紗散盡就把艷麗傾注湖里。水面鋪了一層彩錦似的,閃熠著陶瓷般的光芒。水是濃綠的碧玉,霞是橙紅的胭脂。胭脂溫情脈脈地在碧玉上流丹,宛如艷麗柔軟的肌膚,釀造了一席視覺的盛宴。微風掠過清波,蕩漾起的幾縷浮痕像少女的眼波醉人地閃爍,斜逸的綠枝柔條,則漂成濕亮的長睫。飛鳥的翅影、游魚的唼喋和游人的盈盈笑語,在盡情地譜寫生命的歡愉。

      樸樹和櫸樹繁密的枝葉,水墨般地洇潤在滄浪亭的門前??缢P著一座石橋,形成“疊石成山,林木蔥翠,亭在土山之巔”的景致。沿著直角的柳暗花明的復廊款款漫步,一步步走進設計者棱角分明的幽深里,好似一步步走出塵寰。駐足復廊左側的面水軒,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甫“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霜”。軒內擺放著古樸典雅的木質桌椅,桌上的青花瓷盆內盛開著蘭花,青碧的葉叢中點綴著怒放的花瓣,清芳飄逸著襲入人的心肺。軒外鋪著仄磚和碎石。磚是仄的,仄得規(guī)整;石是碎的,碎得隨意。仄磚規(guī)整的菱形緊挨著碎石隨意的菱形,一塊又一塊,密密匝匝,連成一體,仿佛無數的菱形在晃動。磚是吟唱著平平仄仄的格律的古典詩人;石是跳著自由舞的現代詩人,韻腳并不鮮明。古典格律詩與現代自由詩穿越時空,對坐在面水軒門外高談闊論,圍繞著不同的審美主題各抒己見,但又包容和尊重對方的立場,這或許是造園家高明的手段與獨到的見解吧。

      沿著長滿苔痕的石階攀援而上,仰首便被高懸于亭額上的“滄浪亭”三個大字聚攏了目光。我的心被目光緊緊地握住了,時空凝固了。翹起的尖尖的檐角,張開了熠熠閃耀的翅膀,整整齊齊地向著天空飛去,飛往藍天白云里去。幾位古瞿清瘦的老者的談話,打斷了我的遐思。他們談論著“滄浪亭”的創(chuàng)建人蘇舜欽。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27歲的蘇舜欽考中進士, 任亳州蒙城縣令,后因才華橫溢被選拔為宋仁宗趙禎的文學侍從——集賢院校理。稟性耿直的蘇舜欽因觸犯權貴被削職為民,永不錄用。閑居蘇州,他以四萬錢購得中吳軍節(jié)度使孫承佑已遭廢棄的池館舊址,依自然山水之勢籌劃設計,營建了集讀書居住、游玩觀光于一體的隱居之所。一日,他在竹篁起舞、碧潭流玉的山水中流連,想起了《楚辭﹒漁夫》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碧K舜欽突發(fā)奇想,在園林的石山之巔筑一獨具風韻的亭子,取名曰:“滄浪亭”, 自號滄浪翁,作《滄浪亭記》。蘇舜欽閉門潛心讀書發(fā)憤歌詩,與歐陽修對吟聯(lián)句“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等,廣被傳誦。

      如今亭額上蒼勁有力的三個鎦金大字,為晚清著名學者俞樾書。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中進士,曾仕翰林院編修的俞樾歸田后寄寓蘇州,成為“門秀三千”的晚清樸學大師。一日,俞樾到滄浪亭閑游,見流水聚匯清池宛若碧玉,猶如高崖深淵之景,又與園外之波呼應,遂以隸筆楷書亭額和蘇舜欽名句。環(huán)繞著石柱,撫摸著俞樾書寫的蘇舜欽與歐陽修的唱和,我情亦悠悠,思亦翩翩……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現代人日夜兼程疲于奔波,跑累了停下來,用餐時心跳驟快,就寢時眼睜一只閉一只,山水風光饋贈給人類的款款深情,還有多少人能靜享呢?蘇舜欽、俞樾等先賢,不關注時間的流逝,不關心票號里銀兩數目的增減,他們只關注清風明月、近水遠山,大自然的無邊風月替代了時間的流動。結廬在人境,以植物的方式生活,簡單、率性、安靜、緩慢。他們將大自然景致的美感移植于詩文中。緣此,他們的作品參差披拂,生機盎然,成為后世打撈原生態(tài)世界的原稿。

      我的腳步隨著彎彎曲曲的回廊折進了聞妙香室,這是蘇舜欽當年賞梅著述的場所。臨梅讀書寫作,是何等悅心?盛夏時節(jié)而來,我邂逅的暗香浮動已不是梅。驚喜的目光再次與蘭葉蘭花碰撞?!笆峙嗵m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蘭品種繁多,形態(tài)各異,春夏秋冬皆有綻放。在滄浪亭里,時常會與蘭相遇。想必主人必有一顆與蘭一樣高潔的心靈,他一定從蘭花的目光里讀出了期許,今生今世守護蘭心,永不流俗,永不妥協(xié),永遠挺進在追求高潔境界的路上。聞妙香室的門窗格心多為簡潔的直線,絳環(huán)板亦素面朝天,不施繁復的雕飾,就如聞妙香室整體的建筑,干凈利落。主人在簡潔清靜中啜飲梅香蘭香竹香菊香。在清靜中讀書,越讀神越清,心越靜。任何一件事,干久了,神就會上了身。讀書讀得神上了身,寫起文章來,自然像滄浪亭的水一樣活潑靈動,美妙的句子紛紛然不期而至。倘若醬在官場、商場、名利場、是非場,即使才高八斗,亦斷然寫不出精粹雋永之作。

      心曠神怡中,腳步偏離了大腦的指揮,我被召喚到滄浪亭的主體建筑明道堂里。門前的牌上記載:“明道堂坐北朝南,開敞四合,宏偉莊嚴,為園中主廳?!币粋€游玩的地方,要什么“宏偉莊嚴”,大概是后人的附會吧。堂內的桌椅幾案上井然有序地擺放著品種繁多的蘭花。幾十種蘭花競相綻放,一片片狹長的墨綠色的葉子迎風飄拂,五彩繽紛的花朵舒展著鮫綃似的瓣,探出纖細的蕊絲兒,裊裊婷婷臨風而立。這樣的景致,最宜三五文人雅集,邀友弦歌,煮茶清談。若覺蘭窗木椅前的聚會意味略淺,則可在雕欄旁擺上筆墨紙硯齊備的條案,繼而做長夜的作詩觴詠,豈不更好?浮想之際,魏晉名士于竹影中放誕的形骸,仿佛印在這蘭香裊裊的明道堂中。

      過聞妙香室、明道堂,立于看山樓頂,抬眼望去,假山池水之間,園內園外融為一景,魚戲蓮葉之間,夏日蓮花盛開,一泓清香撲面來。滄浪亭花窗樣式頗繁,據說全園108式,分布各條回廊之間。以清幽古樸見長的滄浪亭,水面寬廣,自西向東,環(huán)抱園周一半向南流去。順流遠眺,掠過烏黑的閃著光澤的瓦檐,幽深的巷口飄著幾把印花的遮陽傘。垂簾的窗后飛出吳儂軟語,伴隨著長巷里響起的清脆足音,園外是馬路眾生、汽笛噪音交織的喧鬧的人間。園內是亭臺花徑、夢境畫景譜寫的古典的詩意。

      臨池而筑的靜吟亭的墻壁上,鐫刻著蘇舜欽《滄浪亭記》:“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睖胬送さ木坝^會合緣于造園者巧妙地運用了漏窗。復廊上造型精美別致的漏窗,窗窗不同,窗框內有矩形、菱形、圓形、桃形、花瓶形……漏窗的造型巧用了“虧蔽”術?!疤澅巍笔钦诙┩?,隔而不阻。透過漏窗,我隱隱約約凝視到探窗的蘭,臨風的荷蕖,吮吸著丹桂的幽香秋菊的芬芳,聆聽翠竹的颯竦飛鳥的鳴唱……漏窗既透園中之景,又借園外之光,使園內園外氣脈相連,融為一體。漏窗把園外的樹色、天光攬進懷抱,又讓園內的亭臺樓閣草木花卉滲透出去。

      漫步滄浪之水畔,徘徊復徘徊,我不忍離去。閉眸靜聽溪水輕緩的脈息,伸開臂彎,想抱住這古典的勝境,猛一驚覺,一輪妙月正初升于水心。水心相映,空茫一片,宛如宋時一枚月牙書簽被銜在薄絹中。我無骨空靈,一切都似乎要飄然升騰起來。我坐于水畔,宛如一朵睡蓮盛開在碧水之上?;秀遍g,身著青衫紅袖的沈復與陳蕓踏入我慕古思憶的依稀幻夢。這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夫婦并無顯赫建樹,但他們卻超脫塵俗的壓迫,善待憂患,崇尚“布衣飯菜,可樂終身”的純樸恬淡的人生理想。這是人類的心靈宇宙中最美麗最珍貴的質素。

      宋朝的月光朗照著滄浪亭,跳躍于滄浪之水的光斑,好似舞蹈于寥廓夜空的群星。心情被寧靜與溫軟主宰,進入神話和傳說的奇妙世界,想象與夢幻在瞬間迸射出異彩。飛離物質實體的浪漫意緒融化在琉璃質地的水月交融的滄浪之水中,心境如在玻璃上雕花,有一種清晰繁復的朦朧,脆亮而格外精美。

      和文學生活在一起的我,想把滄浪亭喚起的奇妙歡樂的感覺,珍藏于記憶之中,用文字歌唱。

      夢幻錦溪

      一條如錦如綢的溪流如歌如訴地從我的手指間漫過,朝陽的余暉將錦溪半晦半明地寫意出來。它輕啟美目,環(huán)視身邊混沌世界,體內回旋的是清脆的水聲,心中激蕩的是無限的柔情。

      走進錦溪,像倏然闖進一個夢。在這命定的時刻,錦溪澄澈蕩漾的微波挾著今生今世所有寂寞的牽絆穿透了我。醺醉里,我浮躁倦怠的心被曼妙空靈的溪水洗濯,瞬間變得寧靜、舒暢而又安詳。在錦溪的懷抱里,我正慢慢地融化。佇立于溪畔,我的身體也流動了起來。碧波流進了我的心靈,我漸漸地變得澄澈。天光云影飄過水面,銀河系倒映進面前的水域。河流里還有著更深的河流,靈魂中還疊映著更高貴的靈魂,夢境里還搖蕩著更遠的夢境。

      恍惚間,我生怕踏破夢境,雙腳踏在悠長的石板路上,竟不知該向何處邁步。疑惑間,循著衣帶般繞來繞去的水巷漫步,驚喜地邂逅一座座貫穿古河道的小橋。十眼橋、太平橋、普濟橋、眾安橋、天水橋……精致得如同鏤空的玉環(huán)佩戴在錦溪澄碧凝脂的玉腕上。橋和溪真真切切地糾結在一起,深情款款地緊緊擁抱在一起,彼此別無選擇。橋長進溪里,溪也長進橋中,肌理相連,汁脈相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一次次日出日落,一年年花開花謝。千百年匆匆過去,歲月被糾纏得曲曲折折,蹭蹭蹬蹬。橋和溪的結合體被相磨成永恒的完美。橋和溪相依相守直到地老天荒、??菔癄€。踏上拱橋,只見街樓古屋參差著,逶迤著,摩肩接踵地涌來。河流穿街而過,兩岸桃李紛披,河流宛如系在古鎮(zhèn)腰間的綠綢帶。錦溪的水沉甸甸地綠著向前滑動,滑過河棚,滑過埠頭,滑過家家戶戶堂前木格窗下,滑向田園,流成一條喧騰不息的河流。錦溪滋養(yǎng)著古今中外游客的眼眸。黛瓦飛檐的老房子前,一位老師傅手持古典剃刀不緊不慢地給面容慈祥的老人理著發(fā)。打銀首飾的彈蠶絲被的做千層酥的錦溪人,守著古典的水古典的鎮(zhèn)用雙手編織他們幸福甜美的家園夢。

      忽聞一縷沁人心脾的芳香飄溢而來,穿著靛青色碎花布衣褂的船娘扶著竹篙立于溪邊的烏篷船上,笑盈盈地來到了我的面前。娉娉婷婷的女兒身材在水邊綠色垂柳里閃現,人面桃花相映紅,試問世間有誰能拒絕這樣一派賞心悅目的盎然生機。我終于看見了船娘胸前綴著一朵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花蕾上還沾著晨露,似乎是剛從花枝上采摘下來。緩步跨過船舷,我穩(wěn)穩(wěn)地坐在船艙內的竹椅上,專心致志地欣賞起船娘用她靈巧的身體演繹出的如詩如畫的卷軸。只見她立在舷邊,竹篙探下水去,使勁往后一撐,竹竿成了弓形,同時身體緊靠竹篙發(fā)力,胸部腰部的曲線和竹竿的線條,配合銜接得異常勻稱,船開始在水中平穩(wěn)地前行。

      我躍躍欲試,從船娘手中接過竹篙,模仿她的樣子撐舟。我把竹篙探下水去,再用力往后一撐,沒想到小船在水面上團團轉,頓感頭暈目眩。船娘見狀,上前一把扶住我的身子,我和她不禁相視而笑。我的緊張情緒,在船娘們清脆如露珠般悅耳動聽的歌聲中漸漸消融了: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船娘們把自己畢生的情感和智慧融入勞動之中,用優(yōu)美的身體語言和嫻熟敏捷的撐船動作向人們展示著生命的活力和勞動的美麗。因有她們,才使撐船這項勞動成為一種絕妙的藝術和幸福的享受。

      世間真正艷麗的不是物象,而是情感。錦溪的每一滴水都浸染有女子的嬌柔嫵媚。南宋孝宗皇帝的愛妃陳氏葬在錦溪的五保湖中,因之在長達八百三十余年的時光里,錦溪曾更名“陳墓”。遠眺水冢,那陳妃的水墓猶如一朵隨波蕩漾的白蓮花。據說陳妃病逝,孝宗悲痛欲絕,遂其愿葬于此。孝宗對陳妃的摯愛深情并未因陳妃病逝而逝去,他在她身畔修建蓮池禪院,親手栽下龍柏、銀杏、羅漢松,佑她萬古長存。他要將對她的愛一直延續(xù)下去,直到自己生命的終結。

      每每遭逢真正的愛情故事,我總是熱淚盈眶。這份用生命守候的水晶般透明、玫瑰般芬芳的情愛是世界上最無價最美妙的情感。能得到君王如此寵愛的女子,絕非一般的胭脂俗粉。陳妃是女中豪杰,曾陪孝宗仗劍天涯,撐起搖搖欲墜的南宋江山。陳妃應當是遠山眉、芙蓉臉,秋波云鬢對妝臺式的古典女子。她的情懷才華以及她對孝宗的真愛賦予了她高雅嫵媚的氣質。她的從容,她的大雅,她的淡淡的憂郁……像一輪七彩的光環(huán)籠罩著她,她像如火的陽光如水的月光穿透了孝宗的心。她的一顰一笑在他心中映成倒影,形成了一個獨創(chuàng)性的夢,緊緊牽縈著他的心。

      若逢太平盛世,陳妃應該在孝宗豐厚凝重、涵蓋萬千的摯愛深情中度過安寧柔美、蓬勃芬芳的錦燦華年。無奈國難當頭,南宋江山搖搖欲墜。她愿做他手中的那柄長劍,她愿做他腰間的那壺濁酒,與他共度鋪在劍尖上的歲月。刀光劍影中有兒女情長,山光水色中有萬種風情。我仿佛看到夏日的清晨,陳妃手執(zhí)書卷,趟著露水,獨自走在岸草青青的錦溪流水間。清風徐來,圓潤飽滿晶瑩的露珠在深綠的圓盤似的荷葉上滾動著、旋轉著、閃亮著,一朵朵白蓮花從綠葉叢中冒出來。

      孝宗循聲躡步尋到此處。只見陳妃戴著自編的花冠,花冠上星星點點開滿了淡紫色、淺藍色、粉紅色、鵝黃色的小花。她像一尊美麗花神的雕像,瞇眼佇望著五保湖中皎潔的白蓮,沉湎于碧水清荷營造的如詩如夢的氛圍里。陳妃驀然回首,瞧見了立于她身后的孝宗。他深深地一瞥,如陽光直照進她的內心深處,仿佛一切話語,都已包含在深情的凝視中。生命如此短暫,無情的病魔碾碎了陳妃與孝宗的情愛。在被病魔之手推向枯萎之時,陳妃的嘴角卻帶著幸福的微笑,面對回天無力暗自垂淚的孝宗,有無數溫熱的情景供她享用。那些美好的時刻,一個眼神,一段細語,已夠她享用不盡。她在病逝前囑咐孝宗,將她葬于五保湖中。從此,這位玲瓏清宛如白蓮般的女子永遠地憩息在浪花翻卷的五保湖中。歲月之河無聲流過。風過霜過,花過月過,孝宗與陳妃傾過心傾過情,已是彼岸的幸福。他們是彼此一生的清甜。

      “三十六座橋,七十二只窯?!卞\溪不光橋多,磚瓦也堪稱世間一絕。勤勞智慧的窯工燒制出世間罕見的琴磚、盈手相握的窗花磚,還有要在窯中燒120天,又在桐油中浸泡100天的金磚。窯工燒窯時很辛苦,要不停地燒幾天幾夜,火候一到,立馬把窯口封住,然后運來幾十缸水,對準窯頂的出煙口,忽啦忽啦倒下去,窯內頓時沖撞上來帶著嘯叫聲的濃烈的白煙。窯工們冒著滾燙的蒸氣,不停地把水倒進窯里,直到窯內的響聲如絲絲的風拂過草地一般弱下來,他們才停下手。等到第二天出磚,吸干了水,變成了青色。青磚紋理細密,盈手一握,較重。青磚的屬性為主水的涼性,水土釀造了它的骨骼和血肉。紅磚和青磚的燒制過程幾乎雷同,但紅磚不用水澆?;鸷虻搅艘院?,只需要把窯口和出煙口全部堵住,讓燒得滾燙的磚自己慢慢涼下去。幾天以后,涼透了,磚就是紅顏色。紅磚紋理粗糙,比青磚輕。紅磚屬性為主火的熱性。我俯下身子,用雙手撫摸著錦溪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內的一塊塊棱角分明光潔細膩的金磚,目光掠過喧嚷的游客,投向歷史的深處,依稀看到了那些用初心慢煮歲月的窯工。他們因著夢幻般的創(chuàng)造,活在時間之中,又活在時間之外。

      我成為了錦溪的一部分。從錦溪的拱橋上走過時,溪水曾經仔細地為我剪一幀生動的側影,作為一首發(fā)表在水光山色的大自然中的詩歌的插圖。就這樣,我珍藏了錦溪,在我的內心。我的身體里充盈著錦溪繽紛的光色。在那超現實的幻美意象里,我是最寫實的細節(jié)。

      回歸“初心”

      荷花池和草地之間生長著一株水楊。水楊一條條清秀的枝葉,有的仰向天空,隨風擺宕,似乎很喜歡陽光照臨;有的俯向水面,任意飄拂,似乎時刻想在水上抒寫濕潤的詩行;有的橫在空中順著風勢搖動,好像在招呼游人。

      水楊樹下的木椅上,端坐著一位拿著畫筆畫畫的老人。我仔細地打量了他:清瘦矍鑠,溫文儒雅,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智慧的眼睛炯炯有神。老人看上去平淡而安靜,雙眸里閃爍著蘇州園林的靈光。一個人的心里存有多少熱烈恣意,才會把蘇州園林的亭臺樓閣、花木煙霞、復廊水軒復活在紙箋上哩。這位老先生在繪畫里成全了自己,他過著夢幻一般的日子,遍布靜氣。他在紙箋上專心致志描摹,一筆一畫,皆是柔腸深情。

      老先生往來于蘇州各式園林,他的身上有亭臺樓閣的氣息、花木水廊的氣息、怪石古巖的氣息?;蛟S,他聽懂了園林水軒的語言,鳥蟲的語言以及輕風和樹葉的絮語,陽光和花木的交談。他習慣了傾聽。在萬籟俱寂的夜晚,或是喧囂的白晝,他撫摸著那些畫在紙箋上的景致,試圖與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對話,試圖與亭臺樓閣復廊水軒交談。他專注而沉默,平和而寧靜。那些古典的叫不出名字的風,颯颯地吹過紙箋上的園林。

      蝴蝶從屬于自己的夢中悄悄地醒來,傾聽流水在葉脈里潺潺淌過的聲音,落在海棠花的花瓣上。老先生舒眉展眼,意態(tài)晏晏。他端坐于造型別致的海棠春塢的庭院中,靜靜地放低身子,懷著謙卑的心用畫筆仔細地打撈這些永無止境的美。海棠花沾著清晨的露水,像噴花的飛泉筑起一座座純潔而富有詩意的殿堂。蝴蝶在花朵之間來回舞動,撲打著花瓣,撲打著花蕊、撲打著被花朵珍視若生命一樣貴重的花粉。老先生的畫作《海棠春塢》中,海棠花深皺淺褶、細理粗紋,清晰可辨,與庭院里青紅白三色鵝卵石鑲嵌而成的海棠花紋遙相呼應。

      天朗氣清之時,老先生穿過垂柳與桂花樹,來到了荷風四面廳。他與一縷荷香撞個滿懷。而這樣的情景,莊子有過,孔子有過,李白杜甫有過,楊萬里蘇東坡周敦頤也有過,世世代代的人們都曾經有過。荷香攤開它無比寬闊的手掌,輕輕地托起荷風四面廳內賞荷的老先生和絡繹不絕的游客,幽暗的大地,漸漸顯露出水晶的光芒。綠得超逸的荷葉密密地覆蓋了水面。從《詩經》中一路走來,盛開在唐詩宋詞中那些關于荷的美麗的字眼,在老先生心中猛然蘇醒,窸窸窣窣。

      荷葉間一枚枚飽滿的花蕾顏色與形狀如仙桃一般。那些盛開的花朵在陽光與水光的交相輝映中,嫣紅嬌白得更加妖嬈迷離。老先生用畫筆把它們一朵朵拉到紙箋上?!逗娠L四面廳》中,荷葉攢攢擠擠,比肩爭頭競相爭艷,傳遞出濃郁的夏的訊息。微風拂過,便有一陣陣香味淡淡襲來。紙箋上的荷紅葉綠與端坐于廳內賞荷的游人的生命氣息相通,他們和它們的心靈也同樣與日月星辰相通。

      太陽給枝虬葉繁的銀杏樹染上金色的霧,每一片樹葉都接受最溫情的愛撫。陽光從葉隙間透進來,變成一根根金色的繡花針在纖細的金黃色的“扇子”上織出燦爛的畫卷,繼而抖落一地的碎影。老先生坐在滿園的秋色里描摹,讓秋天靜靜地綻放。《倒影樓》中描摹的物象布局疏密有致,虛實相宜,線條縝密但繁而有序。畫面上,那縱橫交錯旁逸斜出的樹木占據了中心。游人位于秋水前的倒影樓上,他們凝睇著眼前的一切,似在思索,似在等待,似在幻想,似在希冀,似在企盼。冥冥之中,人與景合一。久久凝視《倒影樓》,我的雙眸被游客粘住,看風景的人成了我的風景。眼前的景致繽紛如夢,拽住了人們的腳步。醉意朦朧中,我欲與游人執(zhí)手相看秋葉之靜美秋水之恬淡,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畫面中伸出的手在風中定格成越隔越遠的姿勢,永遠無法相握。

      紛紛揚揚的雪花給拙政園蓋上了一張厚厚的白褥子。亭臺樓閣似乎比往日更高了,原來是大雪籠蓋四野,使它顯得更加挺拔。穿插于樓閣間的樹木枝條被積雪包裹著,成了透亮的晶瑩的銀色線條。這樣幽靜的雪景,平日里極難得遇到。老先生拿著畫筆夾著畫夾踏雪尋訪拙政園,使其永恒地停留在紙頁上?!堆┲凶菊@》如映在雪里的月華一般,將飛雪的痕跡印滿深邃的蒼穹。晶瑩溫潤的雪花在拙政園的亭臺樓閣水廊花木間輕盈地飛舞,宛如唱起抒情的短歌,其間有音調豐富的疊句,有動感強烈的旋律。藝術符號的雪花飄落于如詩如夢的幻境。靜謐的雪景中,有人影在躍動。定睛細看,是一位年輕的媽媽牽著小姑娘在雪中漫步。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走著,還唱著兒歌。欣賞《雪中拙政園》,恍惚間仿佛聽到了空靈潤澤的樂曲聲在耳邊輕輕地響起。樂曲中,人似乎遠離了紛擾的鬧市,掙脫了繁冗而機械的勞作,輕輕地飄游至那幽靜、圣潔的積雪砌成的殿堂里,心兒融化了,人也融化了。

      兩千多年的姑蘇美景氤氳著玉的韻味,時光將其雕刻得溫潤靈動。老先生畫筆下的《留聽閣》《水廊》《與誰同坐軒》《香洲》等,每一幅作品都呈現了文化大師葉圣陶所說:“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傊?,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p>

      老先生并非專業(yè)畫家,而是一位普通的蘇州中學退休教師,名曰——孫玉驥。但他筆下的園林美景有意無意間悉融生活氣息、書卷氣息、生命氣息。這一切,無一不是源于蘊蓄于他心中的一團“和”氣。孔子說,和為貴。和之貴,一之貴“天和”,即重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一之貴“心和”,即重在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一之貴“人和”,即重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品讀孫玉驥老先生《蘇州園林素描集》,那顧盼有致、靈動俊逸的古韻古風不斷地在我記憶的屏幕上回放。耳畔激蕩著“回歸”的旋律。歸心?歸鄉(xiāng)?從天地中走來,還當回歸自然;從生命中走來,還當回歸“人”的本真。孫先生其人其畫是招引人類回歸“初心”的文化符號。

      欄目責編:閻 安 謝 林

      猜你喜歡
      拙政園
      再游拙政園
      再游拙政園
      從若墅堂看拙政園的沿革變遷
      名家名作(2023年1期)2023-09-03 03:55:30
      紫藤花下坐
      讀者(2023年17期)2023-09-01 10:46:35
      “園林之母”拙政園
      秋游拙政園
      蘇州拙政園歷史沿革與分期考據
      廣東園林(2021年1期)2021-03-16 13:49:58
      風雨拙政園
      蘇州—拙政園
      拙政園景面文心理法分析
      綠色科技(2017年23期)2018-01-18 00:36:07
      长泰县| 平泉县| 留坝县| 石家庄市| 滕州市| 镇巴县| 连山| 德格县| 布尔津县| 陵水| 巍山| 呼伦贝尔市| 高密市| 浏阳市| 九台市| 建湖县| 长子县| 阿拉尔市| 夏河县| 天峻县| 清原| 台北县| 日土县| 千阳县| 合川市| 饶平县| 樟树市| 芜湖县| 滦南县| 正安县| 昌邑市| 南江县| 政和县| 柞水县| 伊川县| 龙胜| 盐城市| 博兴县| 云龙县| 肇州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