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摘 要:小學數(shù)學教師必須要結合當下的教學情況,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首先要對學案導學的教學理念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再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相關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實際教學與理論模式相悖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同時也能夠使整體的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能夠取得較好的提升。
關鍵詞:學案導學模式 小學數(shù)學 教學 運用
小學教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必須要有效的將學案導學模式徹底的融入到小學課堂的每一個階段,利用學案導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知識學習和實踐探討。盡可能在課堂中增加一些符合學案導學教學要求,并且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的內容,以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際的學案導課堂當中。[1]
一、小學數(shù)學教師當中的學案導學模式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不能明確概念
有的教師在開展數(shù)學教學過程當中,沒有透徹的認識較為繁瑣的學案導學模式,使得實際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安排出現(xiàn)了偏差。部分的小學教師沒有考慮與學案導學模式的適用性,而是生搬硬套的將學案導學模式強加在數(shù)學教學當中。不僅不能夠發(fā)揮學案導學的教學效果優(yōu)勢,同時還會抑制整體教學效率和學生成績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應在小學中學階段初步引入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做好導學案的應用準備,在通過長期的實踐和應用之后,教師就能夠在高年級階段多少數(shù)學教學過程當中靈活多樣的,在通過長期的實踐和應用之后,教師就能夠科學合理的教學案導學模式融入到小學數(shù)學教學當中。[2]
2.數(shù)學問題相對較多
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在實際的學習過程當中很難徹底的掌握相對較多的數(shù)學難點和重點內容,學生經過努力但卻無法跟上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從而使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生抵觸和厭倦情緒。這種情況將會隨著學生年級的提升而越發(fā)嚴重,甚至會對學生后續(xù)的數(shù)學學習和數(shù)學思維的形成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沒有樹立學生的教學觀念,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育的及時地更新教學理念,也沒有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融入到數(shù)學課堂當中,從而使得教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教學設計和授課,但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和課堂教學效果都無法得到顯著的提升。[3]
二、全面加強學案導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當中的有效應用措施
1.根據教學目標科學合理設計導學案
教師想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當中充分地發(fā)揮學案導學模式的教學作用,就必須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完成導學案的制作,然后以導學案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學習和探究。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主題,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各方面情況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和整合。也可以在到學校當中增加一定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生活化情景的應用,可以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巧妙地設置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的問題。由淺入深、逐次遞進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和過渡,小學生能夠更好地鞏固原有知識的情況之下,使學生快速的理解和完整性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例題的時候進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和分析,并增加一些與小說特點有關的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代數(shù)知識。
2.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巧妙應用導學案
教師必須要充分的體現(xiàn)和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除了要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主動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還必須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和理解部分的數(shù)學內容,但對于數(shù)學理論和知識的理解往往存在分散而零碎的現(xiàn)象,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將這些知識進行串聯(lián)。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形成完善的數(shù)學知識結構和數(shù)學思維體系。另外,學生對于導學案當中存在的部分題目和知識雖然能夠理解,但卻無法很好的把握和掌握知識的核心,而教師就可以通過適當?shù)囊龑Ш椭笇罨瘜W生對于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能夠有效地加深學生對于知識和理論的印象。
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開展學案導學模式教學。通過播放平行四邊形變?yōu)槿切蔚氖莿討B(tài)視頻或者動畫導入學案,然后讓學生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探究分析引導學生利用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求出轉換之前的圖形面積。然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地提出“如何利用正方形面積公式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探究討論的方式解決該問題,并在學生進行計算和探究的過程當中適當?shù)慕o予引導。這樣能夠很好的讓學生將舊知識和新知識銜接起來,從而有效的加深學生對于該計算方法的理解。這時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時平行四邊形向長方形轉變的過程,要學生在分析和探究的過程當中了解平行四邊形的變化規(guī)律和面積計算方法。[4]
結語
教師在應用學案導學模式來開展實際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來進行相關的導學案設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情況之下,盡可能的利用導學案來引導學生進行相對較多的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另外,教師還必須要充分的正視學案導學模式的劣勢,遵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原則,科學合理的對涉案的是模式進行優(yōu)化調整。從而為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當中有效的利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婁小松. 學案導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學生反饋[J/OL]. 現(xiàn)代交際:1[2018-03-02].
[2]朱木蘭.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與教學方法解讀[J]. 中國高新區(qū),2018(04):106.
[3]李維纮. 關于小學數(shù)學“學案導學、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幾點優(yōu)勢探微[J]. 華夏教師,2016(09):25-26.
[4]鄭明山. 淺談如何將“學案導學”模式運用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J]. 新課程(中),2017(0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