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 要:很多小學生并不喜歡閱讀,甚至有部分學生對語文閱讀表現(xiàn)出厭煩的情緒。學生本是學習的主體,當學生提不起閱讀興趣時,那么教學活動就無法順利開展。教師要分析學生不喜歡閱讀的原因,圍繞著不同的原因,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合適、有趣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課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創(chuàng)新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關鍵時期。不管是日后的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與閱讀密不可分。倘若學生缺乏閱讀能力,那么做數(shù)學題時,他們不懂題意,導致無法做到;又或者看說明書時,由于缺乏閱讀能力,沒有領會其中的含義。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將側重點放在識字、背誦、理解文章大意上,忽視閱讀,久而久之,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
一、以興趣為出發(fā)點,豐富教學內容
通過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他們無法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也無法從中獲得更多的養(yǎng)料。圍繞著小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教師應將興趣放在首位,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然而,教師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小學生具有愛玩、好動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位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差異性,選擇合適、有趣的教學內容。大部分小學生對故事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插入故事,為枯燥無味的閱讀課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得學生將目光放在閱讀教學中。以語文S版三年級《寓言兩則》的閱讀課為例子,本節(jié)課選編了兩則古代寓言,即《刻舟求劍》和《鄭人買履》。由于這兩者寓言是文言文,學生在閱讀中會遇到困難。為此,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刻舟求劍”和“鄭人買履”的小故事,通過聽這兩個故事,學生掌握了故事情境,了解到故事中的人物。接著,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這兩篇文言文。課堂上插入故事,吸引學生的眼球,在故事的推動下,學生深入到文本,閱讀文本,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
小學生的智力仍然處于發(fā)育階段,他們的理解能力較差。從本質上來講,學生較差的理解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能力。然而,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忽視了這一點,教學效率始終得不到提高。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理解力、興趣愛好等,設計合理的閱讀計劃,為不同的學生推薦不同的閱讀書籍。另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設計互動討論環(huán)節(jié),針對書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分析他們的性格特征。互動討論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閱讀體驗的機會,又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認識。以語文S版三年級《父親,樹林和鳥》的閱讀課為例子,本文記敘了父親一生最喜歡的樹林和唱歌的鳥的故事,表達了愛鳥、護鳥的美好心靈。閱讀課堂中,教師設計互動討論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討論本篇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特點,描寫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用“鳥”字的演變,如何引出課文的主線呢?本節(jié)課設計互動討論活動,學生深入到閱讀中,抓住本篇文本的寫作特點,積極與其他學生、老師交流想法,無形之中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保證小學閱讀課堂的效率。
二、以思維為著眼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曾明確指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并積累豐富的素材,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遍喿x過程其實是不斷思考的過程。閱讀教學中,應以思維為著眼點,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針對某一閱讀內容,精心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利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以語文S版三年級《難忘的八個字》的閱讀課為例子,通過閱讀,學生要明白“我希望你是我女兒”這八個字之所以讓人難忘的原因,學生還要結合文章中的句子,分析倫納德夫人的品質,并分析“我”到底是怎樣一個孩子。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閱讀今天要學的課文,即:難忘的八個字。教師問:讀完題目,你們最想知道什么呢?這難忘的八個字是哪八個字?這八個字是誰對誰說的?為什么說這八個字是令人難忘的?老師層層遞進,設計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到文本中,閱讀文本,找到問題的答案。問題的提出,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會圍繞著“問題”,有條不紊的進行閱讀,在閱讀中,他們的目的、方向都比較明確,不容易讓學生覺得閱讀較為枯燥無味。這樣的閱讀課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也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大有裨益。
三、以成就感為基礎,健全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的評價分為以下兩種,一是課堂教學評價;二是閱讀綜合素質評價。很多小學生缺乏閱讀的熱情,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閱讀評價法,會使得他們對閱讀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鑒于此,教師要不斷健全教學評價體系,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保護他們閱讀的熱情,使得他們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中。隨著教學評價的多樣化,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每位學生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利用“口頭式”評價法,表揚學生,如:你的想法很新穎!你的閱讀速度很快!有效的教學評價,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使得每位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教學中。
以語文S版三年級《盧溝橋》的閱讀課為例子,通過閱讀本篇課文,學生知道盧溝橋的建筑特點和歷史意義。很多小學生本身缺乏閱讀興趣,他們的閱讀能力較差,當他們理解錯句子的含義,通常教師會批評他們,導致他們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不敢參與到閱讀教學中。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健全評價體系,重視教學評價,利用表揚、鼓勵代替批評,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增強他們的成就感,激發(fā)起他們的自信心,引導他們重新燃起閱讀的自信心。
結語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開展閱讀教學,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為日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傳統(tǒng)語文閱讀課上以“黑板+粉筆”為主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教學改革的步伐,為此,教師要汲取新課程改革中的理念,將新理念落實到教學中,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策略,彰顯語文閱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方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感悟能力的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07).
[2]胡卓智.提升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有效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7(03).